第421章 跨越時代的構想,成立民營航天公司(2 / 2)

“如果將發射衛星,火箭的權利交到私人企業去做,一旦出現紕漏,對於你個人和企業的影響將會十分巨大,而且投資私人航天公司花費不少,除了需要大量的航天技術人員,還需要購買各類航天設備。”

“你對航天領域不陌生,應該清楚任何一項航天設備,都是以千萬美刀進行計算,發射一枚火箭,起碼要花費十幾億甚至二十多億。”

說句老實話,董朝陽得知林凱峰想要成立私營航天企業,整個人被嚇了一大跳。

身為高層部門負責人之一,董朝陽對林凱峰這些年所做的事情,是有著一定的了解。

也知道林凱峰慣於天馬行空,做事不拘常禮。

任何驚天動地,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放在林凱峰這裡,根本就不叫事。

能將幾十枚彈道導彈,以令人愕然的天價賣給沙漠土豪,還有什麼事情能攔得住林凱峰?

可是話說回來。

成立民營航天企業,的的確確沒有任何先例可循。

即使是資本高度發達的歐陸和米國,也找不到一家私人控製的航天公司。

“唉,是我想簡單了,看樣子要和老領導麵談,才能讓事情順利發展下去。”

得知上麵沒有拿定主意,林凱峰多少有些失望,不過也能理解。

這一回的步子,得的確實有些大。

一直到21世紀,各國方才出現零星的私人航天公司。

眾所周知的商業航天巨頭馬斯克,也就是那個時候嶄露頭角。

現在是什麼時候?

八十年代中期。

目前的航天領域,還是米國和蘇盟的二家較勁的競賽場。

米國製定的星球大戰計劃,主要針對的也正是太空領域。

試圖將蘇盟帶到隻能燒錢,看不到任何結果的競賽騙局當中。

“董副部長,這件想法我會再完善一下,不過從目前情況來說,成立私人航天公司,對於提高國家的航天實力,是有著極大幫助的。”

整理了一下心情,林凱峰向董朝陽描述起商業航天企業在航天領域所能做出的貢獻。

後世無數的事實證明,商業航天機構和國家航天部,屬於相輔相成的關係。

商業航天市場,更是一個收益極大,能夠帶動其他行業快速發展的藍海市場。

林凱峰清楚地記得。

自己去世的前幾年,龍國完成了214次商業航天發射,發射成功率高達98%。

為全球無數商業企業,發射200餘顆商業衛星。

一躍超過米國,成為發射商業衛星最多的國家。

“您是航天部門的老領導,我給您算一筆賬,聽完之後,您就明白了成立航天企業劃不劃算了。”

林凱峰拿來紙筆,分彆在紙上寫下了幾行字。

商業航天領域和其他領域一樣,都有上下遊產業鏈。

寫完上下遊產業鏈,林凱峰又寫下了中遊產業鏈。

包括航天器的研究與製造,火箭,衛星,太空艙發射帶動的一係列發展。

通信,導航,太空觀測,平軌資源占據。

“你先等一下,你說的平軌資源,指的是低空領域吧?”

董朝陽從林凱峰的話中,聽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低軌衛星技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