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研究學習,想都不要想。
針對龍國在盾構機領域存在的技術短板,西方企業將一種設備,當成了多種設備賣。
賣給龍國的盾構機,西方企業不負責售後維修。
一旦出現故障,龍國要花大價錢聘請海外工程師來國內維修。
出現故障,單獨付錢維修。
盾構機零配件受損需要更換,龍國同樣要拿大量資金購買。
如果說21世紀,米國和歐陸各國用高端芯片,光刻機卡龍國的脖子。
目前,盾構機就是套在龍國脖子上的枷鎖。
多年後,有關部門為修築一條貫穿數省的隧道,花大錢從普魯士買到了兩台二手盾構機。
由於是二手設備,每隔一段時間必然會出現故障。
每次出現故障,龍國都要從普魯士請維修專家。
維護過程中,西方工程師定然會將龍國的工作人員全部驅逐。
放下大話。
即使給龍國一百年時間,龍國也研製不出盾構機。
林凱峰偏不信這個邪。
不用一百年,也不用十年。
一年以後,來自北方機械集團盾構機就能橫空出世。
與此同時。
鐵路部門和礦產資源部門,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狀態。
林凱峰的一次出國之旅,為相關部門帶來了大量訂單和利潤。
正如伊德裡斯所講。
鐵路部門在對外修建鐵路這件事情上,擁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和經驗。
五十年代到現在,龍國每年都會向黑洲派出施工援建人員,幫助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基礎建設。
冶金工業部出工程師,技術專家,施工設備。
鐵路部門同樣如此。
北方機械集團提供工人,負責專家們的海外工作補助。
強強聯手,大踏步地前往內湖國挖礦。
“臭小子,你膽子也太大了!”
“我們去黑洲是開發礦產資源,幫助他們進行基礎項目修建,這批人一旦過去,我們的處境可就尷尬了。”
幾天後,林凱峰帶著一份報告來到三軍總部。
有鑒於開發黑洲礦產資源的機會已經成熟,北方機械集團將成立一家專門負責海外礦業的分公司。
神州礦業公司除了負責礦產資源開發,還將負責修建一些和礦業有關的設備,廠房。
打通上下遊項目。
修建包括采礦,選礦,冶煉加工,尾礦處理等一係列內容。
公司的組織架構,項目安排,林凱峰落實的麵麵俱到。
然而當劉老將軍看到神州礦業公司的海外工人數量時,整個人都懵了。
十萬人!!!
整整十萬海外施工人員。
將十萬施工人員派到內湖國,林凱峰帶他們出國,到底是去搞建設開發,還是去國外打仗?
之所以這麼說。
全因林凱峰在用工人數後麵,特彆標注的一句話。
工程兵優先錄取。
林凱峰說道:“老將軍,我提出優先錄取工程兵,是出於為國家排憂解難的想法,工程兵部隊正在撤編,他們與工程建設打了多年交道,讓這麼多經驗豐富的戰士回到地方,多少有些浪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