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八章 換屆選舉(2 / 2)

4月11日,選舉如期舉行。

實際上,總統選舉並沒有國會選舉那樣吸引目光。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國會選舉雖然是各地方勢力的你爭我奪,但是總統選舉卻是獨角戲,甚至連第二名候選人都沒有。

當天下午兩時許,總數890名的國會議員以全票讚成的方式,選舉了韓治禮當選為大夏共和國第十五屆總統,副總統則是由張友權出任。

韓治禮今年56歲,湘南人,2103年12月開始進入政壇,京城大學國際關係與世界經濟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曆,經濟學碩士學位。

曾曆任寶來縣第一書記、太源市第一書記和晉西省第一書記,在發展經濟方麵頗有建樹。

總統選舉並沒有懸念,甚至都沒有引起一絲波瀾,韓治禮的當選,甚至還不如他提交給國會的內閣成員名單引人注目。

在韓總統提交的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中,政務院院長一職由原發改委的黃宣俊擔任,副院長一職由江北的錢書記接任。

民政部部長一職由劉永江擔任、外交部部長由孫培梁擔任,財政部部長由趙樹仁擔任,交通部部長為胡東……

另外,還有無黨派人士陳銜城為監察部部長,遠山久信出任生態環境部部長,蘇明繼續擔任工商部部長一職。

而在教育部,前任教育部部長沈洪波再次留任,這是他的第六屆任期,可謂是眾望所歸。

細看這份內閣名單中,就可以發現內閣的很多成員都是以發展經濟著稱,但是也有像劉永江、胡東這些在邊疆地區,表現突出的成員。

除了以上各部部長一職外,實際上政府當中還有其他幾個機構也是極為重要的,甚至比一些邊緣部門更加重要。

比如政務院的發改委、以及總統府下轄的“南遷工作組”,它們是公認的可以和各部相提並論的要害部門。

尤其是南遷工作組,彆看名字很挫,但是總統府給它定下的工作範圍是負責遷民南下。

隻要是和南遷有關的事情,它都能插上一腳,權勢變的極為龐大,例如推進東南亞地區的開發進程,乾預鐵路運輸,甚至是直接調動海軍。

……

國會選舉、總統選舉和組建內閣,亂哄哄的夾雜著爭議,讓大夏度過了2143年的四月份。

而這個時候,拖延了許久的43年的財政預算案也是終於被提上了曰程。

在財政部提交的年度財政預算當中,42年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7.6%。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7.1萬億元,同比增長17%。

相對於末世之前的2127年,也就是當年的41.8萬億元的收入預算,大約銳減了56%。

而在支出方麵,去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9萬億元,同比增長48.7%。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8.4萬億元,同比增長68.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6.7%。

具體到科目,交通運輸支出6.4萬億,增長285.2%;國防支出4.8萬億,增長38%;醫療衛生與鼓勵生育支出1.7萬億元,增長8.5%;

糧油物資儲備支出3.2萬億元,增長11.2%;教育支出2.8萬億元,增長6.7%;科學技術支出2.3萬億元,增長5.5%……

總的來說,42年的財政收入並沒能達到財政部預計的正常收入,因為大夏剛剛吞並了東南亞和奧洲地區,這些地方不僅收不上來稅,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財政支出。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一些邊疆地區。

預計今年,全年的財政收入都不會有太多的增加,反而是支出方麵,依然是增速驚人。

可以預見的是,東南亞大開發,今後幾年的政府財政都會入不敷出,赤字嚴重,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嚴重拖累整個國民經濟。

即便是李東,他這個不懂經濟學的門外漢,也知道,大夏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就要來了。

對此,他是既喜也憂。

喜的是長河集團去年一整年都在積極擴張,手上並沒有多少流動資金,相應的,也不會承受太多的損失。

憂的是企業的經營風險無疑會增加很多,尤其是原材料上漲帶來的影響,恐怕不是什麼好消息。

在這個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對民間企業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即使是長河集團這種巨無霸,政府隻要在物資供應上稍微動一下手指頭,它也絕對活不到明天。

對於李東來說,世界和社會變化的太快,他要做的就是跟上時代和國家的步伐,不讓自己被政府所拋棄,然後儘可能的壯大自己。

(ps: 二更,求收藏啊,真的是慘不忍睹,每天都在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