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此問,周書記倒是顯得信心十足,“我們蔓穀擁有全大夏最嚴密的天網係統,治安環境也一向排在全國前列。我相信,首都人民一定能夠在我們蔓穀市安居樂業。”
“周書記,1000萬和3000萬可不是一加二這麼簡單,其中的管理難度,幾乎是災難性的,我覺得還是慎重點為好。”
“比起‘你覺得’,我們市政府更願意相信科學技術手段,以及先進的管理方法。事實勝於雄辯,我相信未來的蔓穀市作為首都,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周書記被人頻繁針對,語氣中難免帶了點情緒。
“啪啪啪”由部分南疆省份代表帶頭,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
半個小時後,所有質詢全部結束,國會決定臨時休會一天,後天將會進行表決。
結果剛回到酒店,李東就收到了一個“噩耗”。
“李董,彆忙活了,下午的國會都還沒結束,上麵就已經把新首都選好了,我們也是剛剛才接到了‘通知’。”馬鋼的文總沮喪道。
大夏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國會雖然有很大權力,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國內還是中央說的算。就比如國會,擁有官方背景的議員,總數超過了一半。理論上,中央可以隨心所欲的通過他們想通過的任意提案。
李東有些不死心的問道:“是哪一座城市?”
“還用想麼,當然是瓊南島。”淮北煤炭的任總搶著回答道。
“為什麼啊?”
李東心裡充滿了疑問,因為無論從那一方麵來說,蔓穀的優勢都是要遠遠大於瓊南島的。
文總把李東拉進房間,然後小聲解釋道:“具體原因,我們也不清楚,不過據小道消息稱,上麵是為了維穩需要。”
“怎麼講?”李東追問道。
“李董,你不在京城常住,又不是體製內人,可能不太清楚。你知道,僅去年,京城發生了多少起**嗎?”文總神秘兮兮地問道。
李東搖搖頭,“多少起?”
“一萬三千多起,平均每天35起。另外,超過萬人以上的大型**也不少,幾乎每個月都有兩三起。”
“怎麼會這麼多?”
李東確實被驚到了,要知道在蔓穀,一年也發生不了兩三起**。
“中央這幾年改革力度很大,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你想想,光一個種植基地私有化,就要損害多少人的利益。首都的水,深著呢!”文總歎氣道。
“你這麼一說,還真有可能。”李東煥然大悟道。
京城作為中央所在地,不僅本地人口多,矛盾尖銳,而且每年的上訪人數也不少,很多都和本地居民合流,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過,這和定都瓊南島有什麼關係?”李東又問道。
“怎麼沒關係?把新首都設在瓊南島,一來可以分流京城人口,對京城進行瘦身,畢竟這人口一少,矛盾自然也就少了,也更容易進行管控。
二來,新首都是海島,有大海阻隔,外地民眾再想去首都上訪,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隻要控製好港口,再加強一下海上巡邏,首都基本上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李東這下確實是服氣了,蔓穀市輸得不冤,中央有中央的考慮,不可能僅僅隻從政治或者經濟方麵來考慮結果。
“唉,白忙活一場,周書記那邊也該失望了吧!”
任總詭異的笑了笑,開口道:“這可不一定,就算蔓穀真的成為首都,以周書記的級彆,肯定拿不下首都市一把手的職位,頂多就是當個副手,權力可就大大縮水了。
再說了,京城無論是人口還是工業,都要進行分流,蔓穀自身條件不錯,肯定能吃到一塊大餅,也不算一無所獲。
說不定這個方案,對他本人而言才是最好的。”
“哈哈,文總,你這陰謀論還是彆說了。”李東笑嗬嗬的說道。
“行,不過李董,新首都確立了,你有點想法沒有?”
“看看再說吧!我對首都商業圈並不感興趣,畢竟這裡麵根深蒂固,貿然插進去不討好。倒是三椏的那個科研中心,挺有意思的,我也許會把綠能新材料整體搬過去。”李東實話實說道。
長河集團旗下擁有不少科研項目,如果集中起來,加強和業內的交流,肯定是有幫助的。這些年下來,他也算是看明白了,搞科研切忌單打獨鬥,不僅費錢,而且還容易走進死胡同。
“李董好氣魄!”
“人生在世,除了賺錢,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不僅是社會責任感,這也是為了子孫後代考慮。如今,我賺錢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對於新能源的探索是我認為有意的事情。”
“你覺得可控核聚變能夠成功嗎?”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