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算我們向上麵請求支援,那也是半個月以後得事情了,遠水救不了近火。醒醒吧,諸位!現在誰都指望不上,我們能夠依靠隻有我們自己!”
“內森將軍,我再次提醒你,不要拿一萬五千多名軍人的生命開玩笑,請不要擅自行動。”西米國的代表言辭激烈,幾乎就要撕破臉了。
可惜內森總司令並不聽勸,非要一意孤行,這可能與盟的指示有關,“反對無效!為了維護軍人的榮譽,我決定從明天開始,對賈巴爾周邊三國發動軍事打擊,迫使他們脫離那個邪惡的印盟。”
“我保留向聯軍總部投訴的權力。”
“內森將軍,希望你不要為今天的決定後悔。”
……
安拉阿巴德共和國,作為賈巴爾的北方鄰居,在南咖山煤礦發現之前,這裡一度是北方最大的煤炭基地。其國內總人口已經突破了400萬,是半島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
印盟成立以後,總部便設在了這裡,同時安拉阿巴德的總統也被推舉為印盟的主席。
依靠恒河的便利交通條件和豐富的煤炭資源,安拉阿巴德原本發展的很不錯,經濟規模幾乎與大夏的緬東省相當。
因此,安拉阿巴德也被人稱為“印度小蔓穀”。
這種好日子,一直持續到南咖山煤礦被發現之前,對於這座煤礦,安拉阿巴德人是既愛又恨。
愛的是它巨額的儲量,幾乎是自家的幾十倍,可以增加安拉阿巴德的發展潛力。恨的是這座煤礦不在本國國土上,如果放任不管,也許不用十年,賈巴爾就會取代安拉阿巴德現在的地位。
正因為如此,在搶奪南咖山煤礦、以及反抗維和聯軍的行動中,安拉阿巴德是最積極,也是付出代價最多的國家。
為了說服其它邦國支持印盟,安拉阿巴德的總統不但派出了代表,還親自寫信給各方的首腦們,許諾了不少利益。
其中,最重要的利益就是南咖山煤礦的戰後劃分問題,反正是慷他人之慨,總統潘迪特賈瓦哈拉爾倒是顯得非常大方。
相比之下,“四常”的表現就要“吝嗇”多了,施恩的對象也僅限於賈巴爾,很少去拉攏其它國家。
倒不是舍不得那點蠅頭小利,主要是盟一方堅決反對。
當維和聯軍正在做出兵前準備的時候,潘迪特賈瓦哈拉爾總統正在努力勸說鄰國瓜繆爾的總統:
“努納拉,你還在猶豫什麼?很明顯,四國聯軍就是衝著我們來的,不把咱們這些周邊國家打趴下,他們如何放心煤礦安全?”
作為一名合格的政客,什麼民族大義都和努納拉都扯不上關係,他一直關心的是自身的安危和南咖山煤礦的利益。
本來一開始他是支持“四常”的,畢竟是人都會趨利避害,喜歡抱大腿。可是安拉阿巴德政府的允諾也令他動心。
畢竟印度半島缺煤,沒有充足的煤炭資源,瓜繆爾能不能撐過大冰河時期,都是一個未知數。
不光是他,很多印度人都認為南咖山煤礦是梵天大神賜予印度人民最後的希望。
努納拉想了想說:“總統先生,我肯定是支持貴方的。但是聯軍實力雄厚,如果冒然伏擊他們,我擔心他們會采取過激行動,不如等等看再說。”
猶豫不決的時候,最好用的當然是拖字決了。事關切身利益,怎麼謹慎都不為過,萬一站錯了隊伍,後悔就來不及了。
“還等什麼?這次機會太難得了,也是我們戰勝聯軍的唯一機會,我們不能錯過。”
說起來也是瘋狂,安拉阿巴德同樣也製定了先發製人的方案。
他們早就在瑟德拉大峽穀設下了伏擊圈,如果維和聯軍想進攻安拉阿巴德,這條狹長的峽穀是方圓百裡內唯一的通道。
現實中的安拉阿巴德人就是這麼自信。
“隻要貴方加入我們,我們願意再讓出南咖山煤礦10%的份額。”
潘迪特賈瓦哈拉爾總統再次畫下大餅,至於能不能兌現,那就要看戰後雙方的損失情況了。
這次努納拉總統沒有再猶豫,而是伸出了右手,“合作愉快!”
他想的很清楚,如果聯軍真的打算進攻安拉阿巴德,那麼作為鄰居的瓜繆爾同樣也不可能幸免。既然如此,還不如放手一搏,以打促和,也是結束戰爭的一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