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沒有人會一直風華正茂,但會有人一直窮困潦倒!(4k)(1 / 2)

有時候,一個人的狗真的是很難隱藏得住?

為了這一場話劇的公演。

擔心江海忘記,蕭琳瑜師姐還特意提前三天告訴江海:

“《竇娥冤》首輪公演,在周五下午五點鐘,這次公演很重要,有很多話劇領域的權威都會在,你千萬不要遲到”

誰料,這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墨菲定律,你越是擔心什麼它就越是來什麼。

哪怕是提前三天告訴江海這個訊息,他照樣敢遲到,並且還屬於是遲到得徹底?

我這麵兒,話劇舞台都已經快開始了,你那邊兒才剛出門?

判完刑想起來找律師了?

高考完你想起來複習了?

看著江海給自己發送過來的那條訊息:

“我到學校門口了”

饒是脾氣一向佛係的蕭琳瑜也不禁被江海氣的有些無語:

“真有你的.”

坦白說,記錯時間這種事情,江海作為當事人的確是有著一部分的責任。

但拋開事實不談。

同為江海搭檔的蕭琳瑜師姐,難道就真的沒有那麼一丁點兒的責任了嗎?

你要是提前三個小時再提醒我一次,那我會遲到嗎?

你要是在觀眾入場之前,就提前給我打一記不要遲到的預防針,那我現在是不是已經都到現場了?

“拋開事實不談?”

麵對江海這突如其來的一記重拳。

饒是蕭琳瑜是個女生,她也有些招架不住:

“行了,彆扯這些沒用的了,你還是趕快過來吧.”

放眼國內,其實話劇屬於是一種比較小眾的表演形式?

通俗一點來說,它有點像電影但和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又有所不同。

雖然同樣都是坐在台下觀影。

但電影,是屬於放映,是一種影像傳播製品。

而話劇,是屬於演出,是一種實打實的舞台現場。

換言之——

話劇的藝術屬性要比電影更強!

在戲劇領域,我國有不少文學作家都是創作話劇劇本的一把好手,其中比較出名的一批話劇創作者就包括:老舍、曹禺、郭沫若、胡適、田漢等等諸如此類.

其實觀影話劇,的確存在一定的門檻?

比較直觀的一個門檻就是觀眾的文化素養。

如果不是對精神層麵有所追求的高級知識分子,應該很少有人會關注話劇這種東西?

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存在【劇院】這種建築,對於小城市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哪怕就是他們想觀影一場話劇,體驗一下這種獨特的表演形式,那可能壓根都找不到看劇的地方?

除卻個人文化素養以及劇院場所這些硬性條件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非常之影響話劇的推廣——

那就是票價!

相較於三四十塊一場的電影,想要觀看一場完整的話劇,動輒就是三四百。

現如今,國內有關於話劇票價的定價,普遍是在兩百到四百之間。

對於一位打工族,普通老百姓來說,在工作休閒之餘——

伱是願意掏三四十塊去電影院看一場酣暢淋漓的動作大片。

還是願意忍痛花費一兩天的工資,掏出三四百去觀影一場表演時間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舞台話劇?

這結果,可能就顯而易見?

也正是基於觀影話劇的硬性要求,在抵達【澄海大劇院】之際,這一路上——

江海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鶯鶯燕燕。

你不能說觀影話劇的觀眾都很有錢。

你隻能說,喜歡舞台表演形式,並且一個月要看三四次話劇的這一批觀眾,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

可能並沒有那麼缺錢?

澄海大劇院,大堂入口。

江海嘴裡叼了根煙,從出租車上下來,朝著駕駛座位喊了一聲:

“謝謝了師傅~”

遇到事情不要慌,掏出手機先刷個朋友圈,遲到一分鐘也是遲,遲到半小時也是遲。

反正都遲到,那不如索性多遲點?

秉持著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人生態度。

江海從出租車上下來,並沒有著急忙慌開始往【澄海大劇院】裡趕路,而是停在在路邊,默默抽起了煙。

掃視著周遭人來人往的景象,江海緩緩從嘴裡吐出一口濃稠的煙霧:

“爽”

雖然遲到,但江海心裡清楚,這《竇娥冤》舞台首映其實算不上什麼大事。

雖然他是《感天動地竇娥冤》劇本的創作者不假,但有關於排練的事,全權都是交由蕭琳瑜師姐負責。

其實他來不來這【澄海大劇院】,《感天動地竇娥冤》照樣可以開演,蕭琳瑜之所以通知他務必要到場的原因.

可能更多是想要有儀式感一點?

澄海大劇院,是澄海市的名建築,一般時間不對外

開放。

隻有在周五,休息日,以及場內有話劇、戲劇、歌舞劇這之類的舞台表演時,才會允許購票觀眾憑票入場。

這劇院場內,分為大劇場,中劇場,小劇場三個表演廳。

江海主創《感天動地竇娥冤》話劇,就是在小劇場裡開演。

至於其他兩個表演廳?

江海站在門口瞅了一眼報幕——

中劇場裡主演的是歌舞劇《白天鵝》

大劇場裡主演的是話劇《茶館》

也正是得益於這兩部超高人氣的《茶館》和《天鵝湖》,吸引了不少觀眾在下午七點這個時間,來到【澄海大劇院】。

根據報幕上的入場數據顯示——

大劇場裡,老舍話劇《茶館》的上座率達到了驚人的80%。

中劇場裡,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上座率儘管個不敵《茶館》,但也達到了驚人的70%。

一般來說,針對話劇和歌舞劇這種表演形式,正常演出——

能達到60%以上的上座率,就算是優秀。

能達到65%以上的上座率,就屬於是特彆優秀。

不管是話劇還是歌劇,但凡是能達到70%以上上座率的,都屬於是經典之中的經典。

不管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又或者是老舍先生的《茶館》,再或者《戲台》《白鹿原》這種能報的上名號的經典話劇,因為展出之後的口碑效應好,通過量的積累帶來質的提高,收獲了一批穩定的粉絲與觀眾。

這就導致,這些經典話劇的上座率,普遍偏高。

反觀一些沒有什麼名氣,並且劇本質量參差不齊的新興話劇,就諸如類似於江海創作的《感天動地竇娥冤》.

儘管,都已經是特意邀請了一批高校教授前來觀看。

可即便如此,它的上座率甚至都沒有達到40%?

一個可容納兩百人的小劇場,上座率不到40%,這就代表著《竇娥冤》的舞台首次公演甚至連一百個觀眾都沒能湊出來?

江海站在門口默默幻想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