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楊嶽為什麼這麼能活,卻是他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還在娘胎裡的時候,就各種食補藥補,之後更是一路食補藥補不斷,更是有武道高手,為其拉伸筋骨,一直到根骨定型,開始練武,那更是每日大補之物不斷,再加上他天賦本身就非凡,雖然練武的過程中,對身體損耗巨大,但卻後續都補回來了。
及至壯年,他南征北戰,屢立奇功,這個過程中,哪怕是打仗的時候,他作為大將,在吃食、藥補方麵,也從未虧待過自己。
就楊嶽這一具身體消耗的各種資源,十多歲的時候,就比等同重量的黃金,貴多了。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一身,並未有過太大的起落,而是每一步的人生軌跡,就規劃的非常好。
孩童時代習武,少年時代浪跡江湖,甚至闖下了玉麵郎君的名號,其愛穿白衣,騎白馬,懲奸除惡,一杆鐵槍,殺的江湖邪魔外道,聞風喪膽,那叫一個少年風流。
等到二十多歲了,他卻是直接退出了江湖,回到家裡,開始繼承家業。
先從邊疆的小兵做起,一路升遷,全靠殺敵立功。
至於家裡對他的支持,也隻有功勞不會被克扣,以及吃喝練武方麵的供給從不含糊,其他的全靠他自己。
當然,單是功勞不被克扣,對於軍隊早已經腐壞的大蒼而言,也已經是不知道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不過,相比其他的將門子弟,楊嶽這個待遇,就有些寒顫了,其他人,邊疆都不用去,隻要運作一下,各種功勞就有了。
以楊嶽的家世,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隻是楊嶽有自己的想法罷了。
楊嶽在軍中混跡,因為有著遊曆江湖的經驗,是以他輕易的就能辨明一個個人,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結實了一些能人,並逐漸組建出了自己的班底,以此在邊軍之中逐漸做大。
當然,那時候,上麵的那些大人物,都並未在意小小一個楊嶽,一直到楊嶽快四十歲的時候,蠻夷犯邊,而大蒼邊軍因為早已經腐化,竟然一潰千裡。
也就是在這個危急關頭,楊嶽站了出來,帶著自己的兩千人馬,帶頭衝陣,以兩千,破三萬,之後更是彙聚殘兵敗將,以自己的兩千人馬為核心,外加五萬的殘兵敗將,竟然直接將蠻夷的鐵騎,打了回去。
要是換個沒什麼背景的人,哪怕有如此勇武,後續未必不會被人隨便找個由頭殺了。
畢竟,那麼多人都守不住,你一個小將卻守住了,哪有這種道理?!
但楊嶽到底是姓楊的,這一家,都深的皇帝信任,如今又立奇功,你想動殺念,皇帝就想動你九族。
當然,這裡麵,也有邊疆的糜爛,把當時的皇帝也嚇到了緣故,要真被蠻夷,打了進來,他怕是死後,都無顏去見先皇。
恰好楊嶽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想要名傳萬世,建功立業,一個想要重整軍備,而楊嶽有剛好年歲已經快四十了,不是年輕人,就算是登臨了高位,也乾不了幾年,於是兩個人一拍即合。
五十多歲的時候,楊嶽更是親自率領十萬大軍,一路打到了蠻夷的王廷,迫使對方不得不年年納貢,歲歲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