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蒙元財政(1 / 2)

元大都,忽必烈身穿一件白虎皮子大氅,頭戴一頂白狐皮的陶兒其克帽,一身蒙古裝束,與下首坐著的一身漢式裝扮的儒雅大臣大不相同。

不過這大臣卻是契丹人出身,正是成吉思汗、窩闊台時期的重臣耶律楚才。

忽必烈雖然早期重用漢人,行漢法,被蒙古人視為叛徒,甚至在僅有少量蒙古軍隊的情況下,依靠漢軍支持,打敗了正統忽裡台大會選出來的蒙古大汗阿裡不哥,成就元代版本靖難之役,但在後期,尤其是李璮叛亂之後,為了防止漢人勢力壯大,采取了事實上的四等人政策,疏遠漢臣,打壓漢將。

所以此次五個名額,三個都用在了蒙古人身上,察必皇後、伯顏和阿術,漢人僅有一個鐵哥們董文炳而已。最後一個,忽必烈斟酌再三,用在了年輕時見過幾麵的耶律楚才身上。

耶律楚才曾經執掌財政,頗有建樹,正是目前財政瀕臨崩潰的大元最需要的人才。

這些年來,忽必烈先後用阿合馬,盧世榮,桑哥諸人理財,卻都沒有從根本上挽回大元的財政危局。思來想去,元世祖還是決定把這位老臣請回來出謀劃策。

忽必烈開口道:“如今三日之期已至,中書令可有所得?”

耶律楚才複活後,忽必烈恢複了他中書令的職銜,名義上伯顏都在他之下。

當然隻是個虛銜,皇帝不可能讓他一個漢化契丹人真的位列百官之首,不過是拉出來安撫這個三朝老臣。

耶律楚才當然也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麼,三日前忽必烈問計,便說自己不熟悉如今大元諸事,需得花些功夫了解一番才好有定論。

見皇帝問計,耶律楚才略一施禮開口道:“陛下,臣這幾日來,遍閱曆年稅冊,隻覺得甚是荒謬。我大元幅員萬裡,古未有之,而歲入不及弱宋之半。何也?若單說北地,自金末以來,天下板蕩,及至大元興起,又南征宋地,北平阿裡不哥,如今又西征海都,百姓不得稍歇,財稅銳減倒也罷了,那南宋故地,陛下仁厚,未有大加屠戮,良田千頃,富甲百萬者眾,為何歲入也如此不堪?臣以為,不過粗疏二字。”

成吉思汗、窩闊台時期,蒙古帝國的統治者們簡直不知道有“賦稅”這回事,甚至從金人手中奪取了華北大片土地後,蒙古統治集團裡還有人主張把土地改為牧場。

幸好耶律楚材及時打消了這個愚蠢的主意,他向窩闊台建議,隻要征收地稅、商稅以及鹽、鐵、酒等稅,每年可以收入白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糧食四十多萬石,足夠供給軍費。窩闊台讓他試行,賦稅果然如數到手。

偌大一個華北,就這麼點賦稅,簡直不要太輕鬆。但窩闊台卻很興奮,對耶律楚材說:“卿家沒有離開朕的身旁,而能使國用充足。”

隻能說,窩闊台對於賦稅製度真的一竅不通。即便到了忽必烈時代,蒙元的財政能力依然慘不忍睹。

朝堂上都是草原上的糙漢子,漢話都沒幾個人會說,漢字當然更不會寫,好不容易出了個儒雅的真金太子,又早早掛掉了。

指望這麼一群沒事喝酒打獵的主,讓他們在漢地精細管理,像滿清一樣嚴密控製,實在是太過難人了。

所以元帝國中央依賴色目人理財,地方呢,就借助當地有名望的地主、士紳之手來管理。

一竿子摟到底是不可能的,哪有這麼強大的行政能力,包稅製難道不香嗎?多簡單,再不用費心費力去操心稅務的事。至於色目人如何上下其手,漢族豪紳如何盤剝小民,關勞資屁事?

蒙古人的這種統治方式非常受江南漢族大地主的歡迎。

在這種“寬縱”政策的包庇下,南方地主的權勢惡性膨脹,“一家雄踞一鄉,小民懾服,稱為野皇帝”!都“野皇帝”了,能不快活嗎?

後來朱元璋驅逐韃虜,光複江南,廣大江南人士並不領情,他們輕蔑地管朱元璋叫“老頭”,將紅巾軍罵作“紅頭蒼蠅”,為何?唯利益二字而已。

蒙古治下,“士大夫安享富貴而養功名,文人雅士渲染太平,歌舞升平,極儘侈糜之能事”,到了老朱手裡“核查贓款所寄放人家,遍及天下,民眾中中等以上富裕的人家大抵皆破”,蘇、鬆一帶的“富民豪族,鏟削殆儘”,江南“一時富室或徙或死,聲銷景滅,蕩然無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