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蒙元財政(2 / 2)

明末江南士大夫們降的這麼痛快興許就是想著再這麼“粗疏”一次也說不定?誰能想到滿清的天羅地網織的比大明還要密呢?

這邊耶律楚才頓了下,才在忽必烈期待的眼光中接著說道:“要想國家財用充足,便需上下通暢,不可為求方便而假手於人。北地殘破倒也罷了,江南富甲天下,再行撲買之法,實不可取,不如清查田畝,梳理財貨,而後定下稅額。富者多納,貧者免除,如此方可國庫充裕。”

“那這清查田畝,梳理財貨又當如何推行?”自己麾下都是些啥人忽必烈是有數的,讓讓他們騎馬砍人可以,喝酒吃肉玩女人也在行,讓他們躬身理事,這不是要人命嗎?

耶律楚才早有打算:“請陛下開科取士,收錄天下英才,而後遣蒙古貴人及北地漢兒,輔以少量南人,往南宋故地推行新政。”

忽必烈點點頭,對耶律楚才的建議表示讚同。至於為什麼是讓北地漢兒到南方清查,耶律楚才沒說,忽必烈也沒問,君臣自有默契。

“開科取士確當推行,但需分卷。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各取其一。”忽必烈對科舉國策進行了補充。

元朝建立之初,就曾經考慮過開科取士,但因為蒙古貴人阻撓作罷。

考試嘛,同樣的試卷你能指望北京城的貴人們考得過河南山東江蘇的漢兒?到時候漢人入仕充斥朝廷,損傷的可不就是俺們蒙古貴人們的利益?

大家群起反對,老忽也就不費這個事了。既然日子過得去,又何必非要去折騰呢。

如今大戰將起,稅用不足。為了自己的長生大計,忽必烈下定決心要推行這個元代版本的公務員考試了。

用入仕的胡蘿卜給這些漢人士紳些甜頭,再用大棒驅使他們為自己收取足夠的稅收。財貨充足,才能支撐大軍長期征戰。

當然,這新政見效少不了還得個年餘,眼下嘛,隻能增發交鈔了。

大元的老傳統了,國用不足怎麼辦,印錢唄。通脹貶值咋整,換鈔唄。換多了老百姓不認怎麼辦,造反唄。

待到擬定國策細節,耶律楚才回到家中,耶律希亮擔憂道:“大父,今日之事是否太過操切了?”

耶律楚才笑道:“操切?孫兒何必為尊者諱?無非是擔心大父走上阿合馬,盧世榮,桑哥諸人的老路吧?”

耶律希亮見大父如此敞亮,也大方承認:“難道不應該擔憂嗎?大父,朝堂勢力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大父如此大刀闊斧,孫兒不得不為耶律氏的未來憂心啊。”

阿合馬之輩貪財不錯,但被打入奸臣行列卻絕非因為這個。根本原因在於清查稅務統一貨幣,動了某些人的蛋糕。

耶律楚才人老成精,哪裡會不知道這個:“孫兒能有這份心思,大父心中甚慰。不過你放心,大父一生謹慎,非是莽撞之人,不然又哪裡能夠曆三世,全身而退?”

耶律楚才笑著解釋道:“為什麼隻在南宋故地行新法,便是怕觸犯北地諸多貴人的利益。而開科取士,也是為了爭取一部分漢人,尤其是北地漢兒的支持。至於南宋豪強,他們雖然富裕,但是在朝堂上卻是最弱勢的一方。隻要清查之時,遣北地精兵看護以防作亂,他們便興不起什麼風浪。施政之時再多加注意,莫要觸犯了江南蒙古貴人的利益,此事便不難成功。至於那些色目人,不過是蒙古貴人的斂財工具罷了,隻要該給的供奉不要短少,他們才不會管那些人的死活。其實這也是因為陛下重返青春,足可威壓天下數十年,我才敢這麼折騰。不然,便是不開罪諸貴人,光是江南豪紳,便足可傾覆我們耶律家。”

耶律希亮依然麵色沉重:“即便如此,到時候朝堂上的攻訐也定然如潮湧一般。今日大父能得信重乃是陛下需要倚為臂膀整頓財務,翌日一旦有事。。。。。。”

政治上的事情就是這般多變,今天的寵臣明日就可能成為階下囚。眼下忽必烈對耶律楚才恩寵有加,乃是指望著能多撈些錢財支撐軍務。

哪一天要是老忽覺得這麼搞不合適想要換個人換個法子,甚或是改革觸犯太多人的利益,需要一個替罪羊,借著耶律楚才的頭顱來安撫“民意”也是正常操作。

耶律楚才歎了口氣:“這天下事之難便在於此。想要做成什麼,便免不了要得罪些人。不過我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了,便是再死一次又有何懼。隻要能輔佐陛下成就一番事業,我也不枉這第二生了。亮兒考量周到,我很欣慰。不過且放心,我也是有分寸的,隻要不是開罪了最核心的蒙古貴人,便是日後陛下抵不過那洶洶朝議,也至多是把為父推出去,不至於連累家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