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件事,就是給官員增加工資。
明朝官員的工資很低,一品大員的年收入隻有祿米一千石,薪俸三百貫;七品知縣祿米兩百石,薪俸六十貫。
相比起來,唐朝時候,一品大員年薪是八千貫,職田六十公頃。並且每年還有世俸錢兩千貫。
明朝官員跟人家比,連零頭都比不上。
而且更倒黴的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製定的稅收策略是實物稅,導致朝廷往往收一大堆實物卻沒有錢。
因此給官員發薪水,隻能把這些實物算成錢折給官員。比如春夏是絹布、棉布,秋冬是蘇木、胡椒。
而這些實物的價格,相較市場價值,其實是偏低的。如此一來,官員的薪俸就更低了。
因此導致明朝初年的官員個個苦不堪言。有名的清官陳觀,自己當著官,平常連老婆孩子都養活不好,他死了之後老婆孩子更是差點被活活餓死。
吏部尚書劉菘身居高位,手握官員升遷考核的實權,但是當官十幾年,老家沒有增添一點財產,一床破被子蓋了十幾年,後來被老鼠咬了才換下來。被子雖然換了下來,布料還是被他本著不浪費的精神,修修補補給兒子改成了一身衣服穿。
所以在洪武年間,就有一個獨特的現象。當官員上任時,親朋好友不僅不替他高興,反而都像吊喪一樣哭哭啼啼。
也因此,就算明太祖朱元璋用最大的力度反腐,貪汙六十兩就要被剝皮萱草。可以說,曆朝曆代反腐,沒有像他這麼嚴厲的。
但他越是反貪,官員貪得就越厲害,引發的民變也就越多。
據不完全統計,洪武元年到洪武十八年,剛剛開國的大明王朝,就爆發了一百多次農民起義,其頻率高達每年六次以上。
這樣高的頻率,世所罕見。就算是史上最著名的昏君宋徽宗執政時期,也沒這麼多過。由此可見,百姓的日子得慘成什麼樣。
所以項南現在就要給官員們漲薪水。不過礙於祖製,正俸是不好漲得了,所以就增加了一項津貼。
津貼的數目,是正俸的十倍乃至百倍。如此一來,官員的收入自然大幅增加,所以沒有人會不高興。
就連那些內閣大學士都讚成項南的主意。畢竟他們代表的是文官的利益,如果他們反對漲薪水的話,怕是會被百官的唾沫給淹了。
隻是,漲薪雖然是好事,但是朝廷卻是真的沒錢。就戶部那幾百萬兩白銀,都不夠給官員們發薪水的。
所以項南趁勢提出了“一條鞭法”,以此來改革稅製。
……
一條鞭法,原本是嘉靖年間,由內閣大學士桂萼首先提出來的。到了萬曆年間,內閣大學士張居正將其推廣開來。
所謂一條鞭法,是指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具體措施有,一,清丈土地,擴大征收麵積,使稅賦相對均平。
明朝中期,土地兼並就已經非常嚴重了。富者土地連阡累陌,而貧者無立錐之地。但是富者卻隱瞞了自己的田地數量,並沒有承擔相應的賦稅,這種現象在當時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