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推動教育改革,項南不僅多次派出督導組,到各地巡視、督導,而且還將學校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入學情況,納入官員的考核之中,以便讓他們更用心的發展教育。
另外,他還設立了勤學基金,鼓勵那些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子,就能獲得朝廷的獎勵,最高可達到五十兩白銀,由朝廷提供,以此來激勵學子們更用心的學習。
經過重重措施之後,明朝學生的入讀率大幅提升。之前要供養一個讀書人,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如今朝廷免學費、免書本費,就能讓更多人讀書了。而且上學上得好,還能夠領獎學金,對於貧困學子來說,自然更有吸引力。
隻不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改革要想見到成效,沒有十年八年是不行的,不過項南仍然願意堅持。
畢竟再過幾十年,歐洲那邊就要發展起來了。到時候,如果明朝還抱著四書五經、八股文章不放,那肯定會被人打倒的。
……
天順十六年,明軍收複西北,項南再度下旨,移民西域。
因為之前東北移民成功,大量百姓到了東北之後,真的能夠分到田地、房子、種子和牲口。因此移民西域的旨意一下,河洛、三秦、甘涼的百姓都願意去西域。
而收複西北之後,項南沒有停歇,就發動了第三次遠征,從京師、東北、西北一起發兵,三支軍隊三麵圍攻瓦剌、韃靼部落。
而且項南這次堅持要禦駕親征,一雪前恥。
群臣攔都攔不住,而且也不敢攔了。
畢竟這麼多年皇帝做下來,項南早就在朝堂上,養成了說一不二、一言九鼎的威勢。敢於跟他作對的大臣,不是被貶謫,就是被調離了,整個朝廷都是項南的一言堂。
他們自然不敢違逆他的旨意。
也因此,項南說要禦駕親征,他們也隻好聽命。
項南宣布出征之後,將國事交給太子朱見深打理。
朱見深就是曆史上的成化帝,他在史書上的評價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繼位初期,尚能勵精圖治,重用賢臣,順應民心,蠲賦省刑。
但是到了中後期,他開始疏懶怠惰,不僅寵信萬貴妃,而且學習方術、重用奸佞,差點釀成大禍。
因此如今的朱見深,還算是不錯的。尤其被項南教育、引導了這麼多年,做個監國還是沒問題的。
將國事交給朱見深後,項南隨後便率領五萬大軍經宣化,攻入蒙國。
除了五萬大軍之外,隨軍的還有十幾萬運糧的民夫。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民夫都是有錢領得。
跟以往不同。以往民夫運糧,都是朝廷征調的徭役,不僅沒錢拿,甚至自己還要帶著乾糧、衣服、盤纏,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不過項南知道徭役之苦,不願意讓百姓受苦,因此民夫運糧都有錢拿。而且,嚴格執行。誰敢貪汙,就砍了誰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