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與海礁有許多猜想。
而這些猜想,似乎與歸夫人的某些言論都對上了。
他們覺得自家的猜想絕非空穴來風。
為了進一步映證兩人的推測,他們繼續留意著歸夫人母女的動靜。海礁試著從周奕君入手,打探更多京城周太後與承恩侯府的消息,同時儘可能回憶上輩子經曆過的朝廷大事小情,以及聽說過的種種小道消息;而海棠則繼續與吳瓊通信,引導著她去向歸夫人以及堂兄吳珂打聽更多的往事。
又過了三日,海礁那邊收獲不大,海棠這頭倒是又知道了不少吳家人在慈寧宮居住期間的情報。
吳瓊又回憶起了更多小時候在楸樹小院內的生活場景,多數是些瑣碎的生活小事,但如今想起來,還覺得挺溫馨挺懷念的。
她曾試著去問堂兄吳珂,還記不記得小時候的情形?但吳珂嘴很緊,哪怕如今已經不再身處京城,而是來到周家的大本營長安,周圍都是可信的周家人,他也依舊不肯透露任何機密。
他可以跟小堂妹討論從前在宮中的飲食,還有禮佛時熟背的經文,穿過的衣裳,卻不肯談論任何關於許宮人、榴花以及宮中那位同學的話題。他頂多就是提過一嘴,說在宮中教導自己讀書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丁女史,據說從小就是在宮中長大的,曾經在藏書閣執役,不但熟讀詩書,對各種曆史典故也如數家珍,深得周太後信任,如今就跟著周太後養老了。
海棠看到吳瓊信中提到的這位“丁女史”,不由得想起了上輩子的自己。那時候她也姓丁,在宮中也是執掌藏書閣的女官呢,不過不是女史。
當時藏書閣的宮人裡頭,確實還有個小女孩同姓丁的,好象是犯官孫女,被充入內廷為奴。新君永昌帝登基時大赦天下,她的罪眷身份沒了,但宮外已沒有了家人,就繼續留在了宮中生活。海棠因見她聰明過人,卻無依無靠,又是同姓本家,就對她多照應了幾分,但不久後被調離了藏書閣,去了尚功局做司織,就沒怎麼見過這個小女孩了。
教導吳珂的“丁女史”,會是當年藏書閣的那個小女孩嗎?
年紀對得上,也是在宮中長大的。不知她這些年是如何熬過來的,為何一直不曾出宮呢?跟著周太後養老,眼下固然是安穩無憂,但周太後快要去世了。她去世後,身邊的宮人又何去何從?
海棠試著向哥哥海礁打聽,上輩子慈寧宮的宮人怎麼樣了?
海礁哪裡說得清楚:“當時傳聞太後死得有些突然……反正慈寧宮的宮人有幾個殉了主,剩下的大概是守陵去了。慈寧宮空了大半,剩下幾個太妃、太嬪嫌宮裡太冷清,還有過鬨鬼的傳聞。孫貴妃嚷嚷著要在民間選新宮女補充人手,都快把皇帝說動了。許賢妃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勸皇帝打消了念頭。後來許賢妃二嫁的事泄露,有朝臣為她辯解,列舉她賢德之處,就拿這事兒做過例子,把孫貴妃氣得不輕……許太後入主慈寧宮的時候,又將宮中的舊侍放出宮去,為新君積德祈福,同樣是民間盛讚的善行。”
也就是說,那位丁女史若不是在這幾年裡自然老死宮中,便是殉了周太後,又或是守陵去了,也有可能在許賢妃成為太後,放宮人出宮的時候,回到了民間?她自小入宮,在宮中生活了七八十年,出宮生活反倒未必能適應。若能在周太後去世前老死宮中,反倒是幸事。
海棠暗歎一聲,便把這事兒放下了。
吳瓊近來被海棠挑起了回憶童年的興致,不過她在慈寧宮生活時,年紀太小了,歸夫人與吳珂又不肯配合她回憶更多的細節,沒幾天,她就開始回想搬進承恩侯府後的經曆了。
在這方麵,她能贏得更多的聽眾。周雪君對承恩侯府的生活很感興趣。等她進京與父母團聚,估計也會過上那樣的日子吧?事先打聽好京城的習俗,似乎更有助於她將來進京後適應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