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天意使然,自大宋宣和元年以來,位處於華夏大地之上的三大強國就先後遭逢了連番大變。
先是實力最強的遼國北方出現了女真金國的叛亂,幾月下來小規模的戰事就不曾停過,隨後連南京都生出了以蕭儘德與耶律思不達為首的叛亂,要不是有耶律大石和耶律雄格及時出兵平亂,恐怕大遼就要陷入到分裂的境地了。
可即便叛亂最終被人撲滅,遼國內部也是動蕩不休,受此叛亂牽連而死者更是數以萬計,堪稱大傷元氣了。
本來,這會是南邊大宋一個北伐的機會,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就在此時,大宋境內竟也爆發了兩場大亂。先是山東境內的梁山泊盜匪突然冒起,不但連續攻打了數座州城,殺官造反,最後更是連大宋的北京大名府都被其縱火擄掠,死傷者無數,致使朝野震動。
而就在朝廷正籌措兵馬打算大舉平定這股賊匪時,更可怕的事情出現了——江南地區的百姓因為忍受不住貪官酷吏的盤剝,以及無止無休的花石綱重擔,終於在宣和元年的秋天爆發了以方臘為首的大規模起義!
之前論在天下人眼中的地位,方臘是遠不能和梁山宋江等頭領相比的。但是當其造反的大旗一舉之後,引發的亂子卻要比梁山盜匪大得多,隻短短數月間,江南州府便接連落入亂軍之手,方臘麾下更是迅速聚集了近十萬人的大軍,隻此一點,就可看出江南百姓苦大宋之苛政久矣。
南北兩地同時出現兩股勢力龐大的叛軍,使得大宋朝廷隻能暫時擱置了原定的對遼國的出兵計劃,轉而全力派兵平定內亂。不過至少到目前為止,朝廷平叛的效果並不顯著,幾路官軍更是屢次敗北,更是助漲了兩路叛軍的囂張氣焰!
遼宋出現內亂,這本該是西邊的夏國趁機崛起的大好機會。奈何就在是年冬天,西夏京城居然也爆發了一場動-亂。雖然這次的亂子比不了遼宋那裡的規模,但其影響卻顯然更大,據說夏國各方勢力都已摻合其中,至少在幾年內是不可能再對外用兵了。
三國儘皆變故頻發,對那些朝堂上的人來說這既是危險卻也是機會,因為隻有出現這樣接連不斷的亂局時,才能有人趁機而起,從一文不名的小官小吏而一躍成為能拯救天下,扶大廈於將傾的蓋世英雄。
但對尋常百姓們來說,這無疑就是一場真正的災難了。接連的動-亂讓三國百姓苦不堪言,朝不保夕,尤其是對叛亂久久未平的大宋百姓來說,日子更是過得艱難無比。
本來到這五月間正是大家忙碌勞作於田地間的時刻,可今年山東境內許多州縣的田地都已因為梁山盜匪的出沒而荒蕪了許多。這其中既有梁山賊匪四處劫掠擾民的緣故,可更關鍵的還是在於官府不斷征召壯丁入伍,使得村野男子大減,那些剩下的老弱婦孺自然是不可能把留下的田地都給種好了。
當然,即便日子難過,人們卻還是得掙紮求存,有田者努力耕種,而無地者,就隻能另想彆法了。
比如在通往青州的官道邊上,便有座新支起來的茶寮,一名顫巍巍的老人正為過往的客人準備著一壺壺清冽苦澀的野茶解渴。
原先這等隻拿水衝泡著茶葉就喝的方式在大宋境內是不受人待見的,但是自從孫都監在自己的官廳裡經常以此待客之後,至少山東境內的百姓們卻是漸漸接受了這一極為簡單的烹茶方式。再加上如今已入初夏,天氣炎熱的緣故,使得這座小茶寮內的生意倒還不錯,至少能讓那位賣茶水的白發老翁能以此為生。
今日也是一樣,臨近中午時,茶寮裡便已坐了五六個打從官道上走過的行人,在一時口渴之下,他們便會拿出三五文錢買上一壺茶水,一邊歇腳一邊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