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南征在即(1 / 2)

帶著倉庫到大宋 路人家 4277 字 11個月前

帶著倉庫到大宋第612章南征在即五月初,孫途將平定梁山賊寇的捷報送到京師,六月初,方謙才受命來到青州,將朝廷的封賞與調令先行告訴了孫途。可是直到七月中旬後,朝廷才正式將相關封賞撥付到位,自孫途而下的一乾將領皆得升賞,可算是滿營皆歡。

但這也體現出了如今大宋朝辦事效率是有多麼的低下了,足足過去兩月有餘,才把該給的官職和錢糧絲帛等物送到有功之臣的手中。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朝廷的這一表現,孫途才大膽地猜測今年之內自己麾下兵馬是不用動的,畢竟調集數萬大軍所需糧草輜重,再將之送往江南之地可比送錢糧來青州要困難得多了,沒個半年時間壓根就辦不到。

可結果七月底的一樁變故卻使朝廷一改往日作風,變得雷厲風行起來,八月初,再度有軍令傳到青州,命孫途即刻出兵江南,相關糧草輜重等必會趕在半月之內送到他軍中!

而所以會讓朝廷做出如此改變的,正是因為江南方臘居然就在七月二十七日這天於杭州城內突然稱帝,定國號為吳,建元永樂!

當這一驚人的消息一經傳出,天下動蕩,朝廷君臣更是驚怒不已,就連一向不怎麼重視政務的文藝皇帝趙佶都因之勃然而怒,即刻下旨讓江南官軍出兵平亂,同時還號令全國各處廂軍也出兵平賊,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山東的孫途了。

這事確實觸及到了朝廷的底線。因為建立政權和稱帝與尋常造反起義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了,這對朝廷的威脅已是百倍於攪亂江南半壁的造反,是朝中君臣第一時間需要處置的頭等大事。因為一旦真讓方臘的吳國在江南之地站穩了腳跟,那就無異於讓大宋再多出個強大的敵國來,而且相比於幾十年前才建立的西夏,江南可是大宋真正的財富重地,是萬不容有失的。

而且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講究個名正言順,之前方臘隻是作為一方賊寇所以實力還無法迅速膨脹,可一旦其公然稱帝造反,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那些本就因為花石綱和沉重的賦稅而對大宋朝廷充滿怨恨情緒的江南百姓頓時就找到了可以投效的力量,不但其植根盤踞的兩浙路百姓紛紛歸附,就是臨近的江南路,都有許多百姓棄家舍業地趕去杭州等地歸附吳國政權。

在這等聲勢之下,方臘的吳國政權更是急速發展壯大,並順勢往西擴張,把江南路的歙縣等要緊州城都給攻打了下來,甚至都有兵鋒直指朝廷在江南最後一處重鎮蘇州府的架勢。

嚇得一直還在蘇州為皇帝準備花石綱,打算以此來將功贖罪的朱勔都急急出逃,迅速逃到了金陵方才止步,也算是要把整個江南路都給讓出去了。

當此消息再傳回朝廷,再度引來滿朝嘩然,然後本來還有些不拿方臘反軍當回子事的滿朝臣子此時都跟被打了雞血般的迅速行動起來,一道道旨意與調令下發各處,措辭也是越來越是嚴厲,孫途所在的青州官衙,便在短短半個月內連接了五道軍令和旨意,催其即刻動身發兵,幾乎是三天一道了。

其實在知道方臘居然就敢建國稱帝後,青州一乾官員將領也是大感驚訝,一些心向朝廷者也是幾次向孫途請戰,希望大家能儘快帶兵南征。這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才剛歸順朝廷,本官被封為某地知府,一心想要報效朝廷的宋江宋公明了。

幾日下來,這位幾月前還是反賊頭領的大宋忠臣就已數次勸說孫途儘快發兵了。而今日,他又再次舊事重提,在孫途召集麾下將領商議事情時請求南征,並提到:“鈐轄若是覺著全境離魯有些冒險的話,下官願意先率一部趕去,以保江南太平。”

孫途目光定定地看著一臉急切的宋江,半晌後才淡淡地道:“茲事體大,若無萬全我是不會輕易出兵的。好歹也得等到我麾下兵馬都操練精熟了才好動身。公明兄你心向朝廷這點我能理解,但還望你稍安勿躁才好。”

“可是……”宋江還待再勸,卻被身旁的吳用輕輕拉了下衣袖,製止了他的話頭,然後他才發現不光是孫途,周圍不少將領看他的眼神都有些怪異,心中一凜之下,終於不再多言。

孫途也沒再理會於他,而是看向了齊得勝與董平二人:“如今我麾下兵馬的操練情況如何了?尤其是新近才加入軍中的新兵,他們的操練可有懈怠嗎?”

“都監……”董平先是順嘴一叫,隨即才回過神來,趕忙又改口道:“回稟鈐轄,自平定梁山泊後,我軍中將士日日操練不敢有絲毫懈怠。雖然與原先的青州軍精銳尚有不小的差距,但也都已一改以往懶散的模樣,尤其是從梁山收編所得的幾千人馬,更是進步迅速,已超過了一般的州府廂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