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禦前論軍事(1 / 2)

帶著倉庫到大宋 路人家 4380 字 11個月前

與外邊寒風刺骨的惡劣氣候不同,偏殿內如今卻是一派溫暖如春,這讓幾名穿著厚實衣物的臣子不一會兒額頭就略帶了汗意。當然,這汗未必就一定是因為殿內的氣溫所致,也可能是來自於他們正在討論的話題。

在趙佶與一眾臣子麵前,正掛了一張數丈長短,巨細無遺的北邊宋遼雙方的軍事動向地圖,圖上的內容可比孫途手頭那張要詳儘得多了,就連近幾月來兩軍進退情況都是一覽無餘,也就讓人更容易感受到宋軍如今情勢之窘迫,從一開始的主動出擊偶有小勝,到如今卻隻能退守白溝河,再無半點優勢可言。

趙佶的臉色頗顯沉重,目光從麵前這些重臣臉上一一掃過,這才說道:“如今北伐前線情勢緊迫,朕今日召眾卿前來就是想問問你們可有什麼良策破敵嗎?”

下方十多個臣子再度沉默,事實上打從入冬宋軍接連敗績以來,像這樣的君臣奏對已有多次,該出的主意他們都已經出了,但無論是否采納,反正前線戰事就不見有絲毫好轉的,到今日,縱然這些人都是兵部和樞密院中高官,此時也隻能是裝聾作啞,默不作聲了。

群臣的沉默讓趙佶更感惱火,哼了一聲後看向自己最信任的幾人之一:“高俅,你有何想法?”

離著兒子高鐸被孫途所殺已過一年,高俅的病倒是已經大好,但人卻也看著蒼老了許多,也瘦了一大塊,此時看著就跟個竹竿似的。作為事實上如今東京城中武將之首,既然前線出了問題,他高太尉自然是無法逃避的,便隻能硬著頭皮道:“陛下,臣以為我軍屢次失敗當隻是一些意外所致,隻要朝廷嚴令前線將帥小心戒備,鼓舞軍心士氣,則破遼軍當非難事。”

好嘛,他雖然確實開口說了話,但卻都是些老生常談,且全無半點用處的廢話,就是趙佶這個其實並不懂兵事的皇帝都有些不滿與嫌棄地皺起了眉頭來。高俅見狀,趕緊又補充道:“而且以臣愚見,這段時日的敗績當與童貫在前線指揮不當有關,陛下該再派良將名臣前往北方輔佐,才有扭轉戰局的可能。”

說話間,高俅迅速朝身旁一名官員打了個眼色,後者立刻會意,上前幫他解圍道:“陛下,臣以為高太尉所言確實在理,而朝廷這次責令童貫儘快出兵與遼軍正麵決戰的策略也是極其正確的,若能有此輔佐,則此戰必勝!”

“哦?何以見得?”趙佶臉色總算是好看了些,又滿是期待地問了句。

“臣仔細研讀過之前一整年的兩軍戰報,卻發現我大宋官軍在一開始時是占據著絕對優勢的,隻是後來幾場小規模的戰鬥打下來後,才由勝轉敗,最後更不得不後退自守。究其原因,就在於是否與遼軍全麵開戰上。我軍兵力本就遠勝遼軍,而且準備充分,唯一的弱點就在於地形不熟。若是全軍壓上,與敵正麵交鋒,則我軍大大占優,哪有不勝之

理?可若小股突進,則情況就又不同了,遼軍大可分兵阻撓,再無兵力劣勢可言,又有地利之便,我軍幾場敗仗打下來,軍心動搖,自然也就隻能後撤自保了。”

這一番話說下來,還真讓殿內不少人都暗自點頭,覺著這一分析大有道理。隻有少數幾人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神情來,幾乎身處於群臣之末的孫途更是麵露不屑的冷笑,就差直接上前說一句胡言亂語了。

雖然他未曾去過前線,但隻從得到的戰報內情來看,就已能清晰地分析出不少東西來了。宋軍一開始所以能取得節節勝利,壓根就不在於什麼全軍壓進,而是因為當時的遼軍準備並不夠充分所導致的。另外這其中說不定還有他孫途的一分功勞在呢,因為從宋軍的進軍作戰路線來看,他們分明就是挑中了遼軍邊防的漏洞在作突襲打擊了,這哪有不取勝的道理?

而宋軍所以能輕易選中其弱點打擊,正是靠的孫途在幾年前和童貫前往遼國出使時所獲取的遼國邊防圖的指引。他還記得清清楚楚,那上頭可是把遼國邊軍的具體布置,甚至是城池關卡的內部情況都標注到了,隻要有的放矢,就必能輕而易舉地攻破遼軍防線。唯一讓人有些不解的是,既然如此,為何宋軍在取得了數場大勝後情勢又急轉而下了呢?

至於說現在再不顧一切地與遼軍作正麵決戰,哪怕宋軍在兵力上占據著絕對優勢,怕也不可能取勝了,甚至反而可能釀成一場戰略性的慘敗。所以說,若是要孫途來進言的話,他便會勸皇帝下旨退兵,繼續以雁門關等雄關為依托,與遼軍打一場消耗戰。

因為他看得很清楚,其實論起宋對遼最大的優勢,一向就隻在一點,那就是雄厚的國力。尤其是到了今日,遼國後方早已烽煙四起,金人在遼國內部大殺四方,那前線與宋交鋒的遼軍後勤補給勢必短缺,隻要能拖上一段時日,就能將整支遼軍徹底拖垮。到時再與金軍南北夾擊,則大破遼軍,奪回幽州就更不是什麼難事了。

而且如此一來,還有一個極大的好處,那就是能保存宋軍的絕對戰力,為將來應付南下的金軍做好充足的準備。在他眼中,遼人早就不再是大宋的威脅了,金人才是最可怕的敵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