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些話孫途卻不好說,因為他看得出來,朝中君臣早已拿定了主意,連旨意都已經傳達去北邊了,又怎麼可能因為自己的一番說辭就改變呢?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本就被皇帝所猜忌,隻是顧慮江南之事,才由著他做個閒散侯爺,現在大唱反調,除了惹天子生氣,讓群臣恥笑,卻是半點用處都沒有的。
孫途從未想過要當什麼大宋的忠臣,所以就連這點口水都省了,隻是在後頭就跟看戲似的看著那些臣子把一個個看似有理,其實卻根本於事無補的建議提出來。
隻是他這看戲的狀態終究沒能持續到底,因為很快地
,趙佶就點了他的名:“越侯,對於北方一事你可有什麼見解嗎?朕可記得清清楚楚,你可是我大宋這幾年裡少有的名將,在山東和江南屢立戰功,幾乎未嘗敗績呢。”
想躲都躲不了,孫途隻能無奈走上前來。其實他心裡也很明白,既然皇帝特意下旨讓自己今日入宮參與朝議,就定是有東西要問到自己了。
在略作思忖後,他便說道:“陛下,臣以為北伐一戰確實相當凶險,我宋軍本就在戰力上不如遼軍,再加上遼軍有哀兵之勢,若是正麵作戰,我軍勝算應不足三成……”
“越侯,你這話可太危言聳聽了吧?你剛才也應該聽見了,我大宋天兵北伐之初可是一直穩壓遼軍一頭的,何來不如敵軍一說,你可不要長他人誌氣滅我大宋威風啊。”當下,就有官員不陰不陽地開了腔。
皇帝的臉色也不是太好看,哼了一聲:“難道你就真覺著我大宋無法奪回幽雲十六州了嗎?”
“回陛下,機會還是有的。”孫途籌措了一下語言道:“但絕不能急於冒進,而是該把我大宋的優勢發揮出來才成。臣以為以退為進,與敵人打消耗戰,才是取勝之道。就如當初曹操袁紹官渡之戰,若袁紹能善用自己的優勢,以拖字慢慢消耗曹操糧草兵力,則以其十倍於敵的實力,破曹便非難事。可結果他卻因為烏巢之失而采取了冒進決戰,才導致……”
“越侯,你這話可真就有些紙上談兵的意思了。我大宋和遼國怎麼就成袁紹和曹操了?莫非你以為大義是在遼人一方嗎?”當下又有人跳出來反對道,而且還很誅心地開始把話題往另一處引去。
孫途臉色也是一變:“我不過是打個比方,何來什麼大義之說?而且伐國之戰本就不是一兩場戰鬥就能分出勝負的,以守為攻,靜待時機,便是我們取勝的最好策略。”居然被一個從未帶過兵上過戰場的家夥說自己紙上談兵,孫途也是有些無言以對了。
但顯然趙佶和群臣都不可能采納他的這個保守的策略,高俅更是趁機進言:“陛下,臣以為與遼軍決戰才是扭轉眼下不利戰局最有效的策略,至於越侯所擔心的,我軍不如遼軍的問題,倒也容易解決。”
“哦?此話怎講?”這一說倒真讓趙佶來了興趣,忙問道。
高俅看了眼孫途,回道:“越侯這些年來不是為我大宋練出了一支百戰精兵嗎?如今大敵在前,正是越侯為朝廷效力的時候,陛下大可讓其重新再領這一軍北上支援童貫,有他親自帶兵而至,則遼軍必敗!”
殿上眾人先是一怔,繼而很快就都回過了味來,就連皇帝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來,然後看向孫途:“越侯,你可願為朕,為我大宋江山黎民再次出征嗎?”
孫途則是暗吸了一口涼氣,直到這時,他才終於明白了今日這一場,高俅等人的真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