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
秋!
新野。
剛剛獲得徐庶軍師的劉備,不得不送彆元直離去。
一生飄零,終於遇到良才的劉皇叔,隻能望著徐庶離開的身影,神傷入魂。
“大哥……”
“大哥……”
“軍師已經走遠了。”
關羽張飛走到劉備的身後,勸慰著大哥。
劉備凝視著徐庶的背影被一片樹林擋住。
劉備聲音悲且的揮出手中馬鞭,指向那片樹林!
“給我砍了那片樹林!”
“它擋住了元直的身影!”
那一瞬間,劉備卒然淚下,心中萬般不舍,卻不能看著徐庶老母被囚許昌,而不放徐庶離去。
駕駕駕!
不多時,徐庶遠去的背影折返了回來。
劉備喜極而泣。
奔走幾步,迎上徐庶。
“元直,你不走嗎?”
“主公啊,我剛才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記告訴主公了。”
“南陽臥龍崗,有一位大賢,名為諸葛孔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說的便是這位臥龍諸葛。”
“臥龍,他就是水鏡先生所說的臥龍?”
“正是!”
“臥龍之才勝吾十倍!”
徐庶舉薦了臥龍諸葛後,揚長而去,劉備從天明等待天黑,再也沒見到徐庶歸來!
趙雲拱手道:“主公,咱們速速回新野,請出臥龍,曹操已經興兵,號稱百萬,不日將南下!請主公速速決斷!”
劉備沉默寡言,返回了新野。
徐庶的離開,對劉備的信心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如今徐庶也走了,曹操將南下,大漢將傾!
猛然間,劉備抬起頭!
“大漢不能倒!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隻要有我劉備一息尚存,我便至死不懈!”
劉備轉頭看向張飛關羽:“二弟三弟,隨我前往臥龍崗,請臥龍出山,不回新野了!”
“是,大哥!”
……
南陽臥龍崗!
他已經穿越東漢十餘年了。
但是他現在依舊沒辦法接受這落魄的穿越。
家徒四壁的草廬。
諸葛家族如此破敗。
他穿越到了諸葛家族的旁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身上,諸葛明。
諸葛家族有三傑,二庸。
諸葛明便占了一個庸字。
平庸,碌碌無為。
諸葛明走出草廬,看著漫山遍野的荒涼。
明年就是建安十三年。
赤壁大戰爆發的那一年。
整個荊州將陷入水火之中。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作為一個穿越者,諸葛明沒有什麼匡扶漢室的雄心壯誌,也不想與三國英雄一決高下。
他有自知之明。
赤壁是諸葛亮,周瑜,曹操,賈詡等人的戰場,不是他這樣一個無名小卒能夠摻和進來的。
至於依靠氏族,安身立命。
那更是不可能,諸葛亮娶了黃家的姑娘,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蔡家,而他有什麼?
他隻是諸葛家族的旁支,無身份,無名望,無地位,無兵權,無錢財,他隻能選擇一個還算安全的地方,苟且偷生。
此時,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以及三百騎兵,奔臥龍崗而來。
現在的時間段,是劉備三請臥龍出山?
……
臥龍崗。
秋冬時節。
禾苗莊稼,已經豐收。
劉備兄弟三人,騎馬車穿行在林蔭小路上,涼風習習,寒意已顯。
後麵的一輛四輪車上,兩名小校推著禮物,遠遠跟隨而行。
但山野之路,坑窪不平,兩名小校累的滿頭是汗,麵色紅的像是喝了十八碗的上等烈酒。
“嘚嘚嘚!”
“籲!”
劉備一勒戰馬絲韁,停住。
“前麵便是臥龍崗了,你們隨我前去,一定要尊重先生,不可有絲毫輕呼怠慢,要是觸犯了先生,可莫怪我不念兄弟之情!”
劉備等張飛的馬匹上來,看著他說道。
劉備雖然是說給關羽和張飛聽的,但目光所及,全是張飛,顯然三爺成了重點警告對象。
關羽極目遠眺,看著臥龍崗上下蜿蜒的梯田,茂盛的草木,滿眼皆是敬仰之意。
“大哥,你彆生氣,俺這次跟你前去,不亂說話,也就是了!”
張飛猶如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向著劉備認錯說道。
“你能保證?”
劉備抬眼看著一副憨厚無辜模樣的張飛,皺著眉頭反問道。
“哥哥要是不信,俺此時就拿布條,把嘴巴塞住,做個啞巴跟隨哥哥前去!”
張飛性起,刺啦一聲從衣襟上扯下一塊布條,團成一團便要往嘴裡塞。
“三弟……”
“為兄信你,何必如此?”
劉備看到張飛極為誠信,急忙伸手阻攔,將布團奪過,扔在路邊。
“嘿嘿,唯恐哥哥不信,所以如此。”
張飛爽朗一笑,呲牙說道。
“咱們走吧!”
劉備回首,身後載著禮物的車輛,已經到了麵前,因此揚鞭說道。
……
臥龍崗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梯田鱗次櫛比,無窮無儘。
田間地頭,各種果樹茂盛,果實累累。
“真是個好地方啊!”
“他日天下太平,我也在此隱居,每日扛著鋤頭,早晚勞作,豐衣足食,享受這份快樂!”
劉備看著樹蔭下,幾個農人正和衣而臥,悠閒的聊著天,身邊放著酒葫蘆,不時的拿起來放到嘴邊一口,十分的愜意。
“怪不得臥龍隱居於此,要是換了我,恐怕也留戀這份毫無壓力的輕鬆之感了!”
“遠離喧囂,沒有戰爭,忙時帶月荷鋤,閒暇之日,納涼讀書,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關羽也忍不住歎息說道。
“不好,不好!交通不便,你看這羊腸小道,想要過個大馬車,都不能夠!”
“還是縣裡好,揚鞭馳騁,大塊吃肉,大口喝酒,那才算是沒有白活嘛!”
張飛還想要說,但看劉備和關羽似乎都並無答話之意,便覺得有點無趣,因此又住嘴了。
三人正走之間,忽然聽到後麵嘚嘚蹄聲,不緊不慢,遙遙傳來。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人同時回頭,隻見不遠處,一個老者頭戴鬥笠,背上披著鬥篷,肩頭扛著一隻超大號的酒葫蘆,悠閒的騎在毛驢之上,一邊吟唱高歌,一邊往這邊走來。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劉備震驚!
昔日祖上漢武大帝,可謂國家大興!
然而徭役沉重,國家用兵不斷,老百姓不堪重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果然是!興,百姓苦!
而十常侍弄權,黃巾起義之時,國勢衰微,大漢瀕臨滅亡。
底層百姓,人不如狗,餓殍遍地,屍橫遍野,乃至互相爭食死人,慘不忍睹!
亡,最受苦的,還是底層的老百姓!
關羽手撫長須,麵色凝重:“大哥,此人談吐不凡,絕非等閒之輩!”
三人各自下馬,站在路邊,等待著老者前來。
不多時。
老者的毛驢越過後麵負載著禮品的小車,來到劉備麵前。
“老先生慢行,小可劉備,拜見先生,不知先生何方高士?可否下騎,閒談一二?”
劉備整頓衣冠,來到老者的毛驢之前,躬身施禮,恭敬的說道。
老者慌忙下了毛驢,將大酒葫蘆倚在腳下,向劉備還禮:“這位先生,我不過是本地耕田的農夫,哪裡敢稱什麼高士?更不敢受先生的大禮!”
關羽轉過身來,走到老者的麵前,抱拳行禮:“老先生,剛剛老先生所吟誦之詩,非同一般,可否再誦一遍,我們也好洗耳恭聽。”
張飛在後極不耐煩,低聲嘟囔:“要找臥龍,便去找臥龍,如何在這裡和一個老農扯起淡來,還要聽什麼吟詩!”
劉備轉頭白了他一眼,張飛連忙禁聲,不敢再多言。
老者哈哈一笑,摘下頭頂的鬥笠,當做蒲扇輕輕煽動,頜下的花白胡須迎風抖動。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老者緩緩朗誦,聲音雖不洪亮,也不高亢,卻深情款款,娓娓道來,猶如敘述著一段興亡更迭的故事。
字裡行間,無不充斥著對曆史的回憶,對興亡的思考,以及對百姓生活的同情和憐憫。
“老先生,如此非凡詩句,不是尋常人所能作出的。先生絕非常人,還望不吝賜教,讓劉備茅塞頓開!”
劉備聽完了詩句,感慨完全,沉默片刻,從新作揖見禮,恭敬的說道。
老者哈哈一笑,麵貌雖然蒼老,卻極為和藹,慈眉善目,仙風道骨。
“我確實隻是此處臥龍崗裡的一個耕田百姓,因日近中午,特去田裡給我兒子兒媳送水。”
老者說話之間,指了指腳下那個巨大的葫蘆。
“那剛才老先生所吟誦之詩句,又從何而來?”
關羽納悶,品味再三,好奇的問道。
“那是諸葛先生吟唱的,我無意之間聽了一些,因覺得這首詩尤其的好,也能理解一二,因此便記住了。剛才無意之間吟出,導致三位高士誤解,著實不好意思。”
老者長揖而起,恭敬有禮。
“哦!原來是諸葛先生所作,難怪如此傳神,若非先生,誰能有如此胸襟氣度!”
劉備聽了,忍不住輕聲讚歎了一聲,心裡對徐庶所說的臥龍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幾分。
“諸葛先生是個好人,自從定居在臥龍崗,不但教導我們的孩子們識文斷字,明理重義,還指導我們農桑之道,給我們發明了諸多農械,而且分文不取。”
老者提到諸葛先生,立刻也是眼中皆是敬仰之色,笑著說道。
“你說啥?那書呆子,還懂得製造農具?俺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