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實在忍不住了,伸過脖子等著眼睛問道,燕頷下虎須根根倒豎。
但張飛雖然生性粗魯,看起來卻並無凶惡之色,反而觀之可親。
“老先生,舍弟唐突,莫要見怪!”
劉備急忙狠狠瞪了張飛一眼,歉意的對老人說道。
“相由心生,可見之物。這位壯士雖然生性豪爽,卻並無惡意,倒有幾分憨實可愛!”
老者微微一笑,隨即說道:“諸葛先生雖然乃是一介書生,但學識淵博,通天曉地,醫卜星象,無所不知,天文地理,無所不曉,至於農耕之具嘛,恐怕不過是小試牛刀而已。”
關羽好奇心起,他實在不敢相信,一個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奇才,還會有閒情逸致去發明什麼農耕器械?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治學與發明,本就是毫無關係的兩個界域。讓魯班指揮萬馬千軍,或者著書立言?還是讓孫武孔子,去做木匠的活,還要成為木器之祖?
斷無可能!
“老先生,不知那諸葛先生,有什麼農械發明,可否讓我等一開眼界?”
關羽上前一步,彎腰輕輕一捏,便將那超大葫蘆提在手裡,猶如捏著一個玩偶一般。
這農夫在追隨諸葛明之前,身經百戰,擅長神射,一把由基弓,百步穿楊,一身鍛造的神力,能以花甲之年,扛著這一大葫蘆的水出來,已經引以為傲,但看到關羽的神力,方知天外有天,不可同日而語!
“前麵不到百步,便能看到,你們且隨我來!”
老者轉身,牽著毛驢,往前緩慢行走。
劉備兄弟三人,也各自牽著馬匹,跟在身後。
果然,往前再走百餘步,樹蔭的長廊豁然到頭,麵前是一片廣闊的耕田。
山穀下,是一個碧綠色的湖泊,微風習習,吹皺水麵,泛起層層波紋。
但看到山穀之中的農械,劉備登時目瞪口呆,長大了嘴巴!
關羽一隻手提著葫蘆,另一隻手撫著長須,猶如突然被人定住了一般一動不動。
“俺的老天!這是個啥玩意!”
張飛的環眼圓睜,眼珠子都要掉下來。
一架飛通南北!
一條巨大的橫梁橫跨在山穀兩岸,橫梁由數十條粗壯的支撐架穩穩固定。
支撐架上,一個巨大的立式水輪,水輪上有成百上千的粗大竹筒。
水輪不斷旋轉,將穀底湖泊的水搖到半空,猶如天河倒瀉,傾灑在水槽之中。
水槽則可分成各個方向,隨意變更,澆灌到遠近高低不同的梯田之中!
“這……”
“這是諸葛先生的發明?”
劉備喉結蠕動,震撼良久,顫聲問道。
“不錯,這便是諸葛先生發明的自動提水設備,名為天車!”
“此設備運轉不須人力!隻要初始之時,借助風力,人力輔助之,發動起來,便可數月輪轉,自動灌溉,隨意更改水槽方向。”
“這臥龍崗所有農田,隨意灌溉,因此我們地方百姓,從來不曾遭受旱災之苦!”
關羽拜伏的五體投地:“先生大才,超脫想象,太神奇了!”
張飛咧著嘴,哈喇子順著嘴角淌在地上。
“天車,天車!”
“這麼高大雄壯的玩意,怎麼搞出來的,我看真的是隻應該天上有的大車!”
張飛擼起袖子擦了一把嘴角,忍不住說道。
“就是,如此恢弘的工程,你們百姓人丁單薄,又沒有雄厚的財力,如何能建設這等巍峨的天車?”
劉備看著那橫跨峽穀的大梁,粗如水桶的大架子,還有那猶如地圖一般懸在空中隨意調節四通八達的水槽,不解的問道。
“先生提出許多理論,還做了諸多的工具,什麼杠杆原理,滑輪等等,不一而足,我也記不清了!”
“雖然我等費了一月的功夫,卻永久解決了挑水灌溉的難題,簡直是一勞永逸!”
老者俯視著峽穀裡的天車,一臉的自豪。
“這諸葛先生,不但被元直稱為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而且悲天憫人,自有一股慈愛心腸!”
劉備感慨萬千,歎息了一聲說道。
想起先生所言的百姓苦之詞,關羽也十分感動:“先生似乎心懷天下,始終掛念這百姓的疾苦,而不是真的隱居不出,獨善其身。”
“哎!”
老者忽然長歎了一聲!
“諸葛先生雖然心懷大才,卻為世人所不容。”
“荊州那些大家族們,汙蔑先生為庸人,他們隻顧著貪圖享樂,哪裡管彆人的死活?”
“若非先生在此看護,我等臥龍崗的百姓,早就被荊州那群氏族官僚們的賦稅吸乾了!”
老者一邊搖頭歎息,一邊從關羽手裡提過葫蘆,抗在肩頭上,牽著毛驢,緩緩往梯田那邊走去。
“諸葛先生,有神鬼之機,濟世之才,可不是什麼庸人!”
“如此德才兼備的仁慈之人,才是真正的王佐之才,也是我多年來苦尋不得的目標!”
“先生,我必要求得你的輔佐!”
劉備看著眼前恢弘的天車,心中默默說道。
“大哥,咱們走吧,希望一會,能見到這位臥龍!”
關羽上前,輕輕對著出神的劉備說道。
言語之中,也帶著一份敬仰之意。
劉備點頭上馬,引領關張二人,繼續往臥龍崗深處而去。
臥龍崗內,雞犬相聞,樹木更加茂密,因此熱氣頓無,涼意更盛。
村中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路麵乾淨整潔,毫無雜亂。
家家大門敞開,毫無防備之心。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沒想到大治之地,卻在這裡!”
劉備佩服的說道,約束馬匹,緩緩而行。
再走片刻,終於來到的茅廬之中。
院門大開,院中靜寂無聲。
劉備下馬,將馬匹交給兩個推車的小校看守,帶領關張二人,緩步進入院中。
“在下劉玄德,特來拜望諸葛先生!”
劉備長在小院中央,輕聲喊道。
茅屋內一片安靜,並無一點聲響。
“在下新野縣劉備,特來拜望先生,渴求一見!”
劉備略微提高了嗓音,重複喊道。
茅廬依舊無聲,一直青燕被他聲音驚動,從茅廬內飛出,竄上枝頭,唧唧亂叫。
“諸葛先生?”
“莫非諸葛先生已經棄我而去了?”
劉備跌足驚呼,麵色蒼白。
關羽見中門大開,一個箭步竄入茅廬。
張飛則竄出小院,從小校手裡奪過馬匹!
晾臥龍一介書生,就是真的走了,也不會走遠,憑借戰馬的腳力,想要追趕,並非難事!
“大哥!“
“大哥莫慌,你進來看!”
茅廬之中,關羽高聲喊道。
劉備一邊喝止張飛,不要輕舉妄動,一邊匆匆進入茅廬。
屋內整潔乾淨,鋪設雖毫不奢華,卻透著一股清新高潔。
“大哥伱看,臥榻上的被褥還在,桌麵上的茶壺裡,水溫還燙手!”
“臥龍先生應該不過是暫時離開,不像遠走。”
關羽指了指床鋪上疊的整整齊齊的被褥,和大堂中央木桌上的茶壺,安慰劉備說道。
“若先生真的離去,我必悔恨而死!”
劉備伸手摸了一把猶然溫熱的茶壺,心這才稍稍放下了一點。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
忽然之間,一陣郎朗的讀書聲響起。
聲音清脆,緩慢而整齊,雖然似乎有數十個聲音混在一起,但每一個童稚之音,都充滿著歡快和幸福。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
聲音再一次響起,其中夾雜著開心的歡笑聲和調皮的戲謔聲。
“先生,肯定是臥龍先生!”
又是一首聞所未聞,卻又短小優美的小詩。
若非先生,山野之中,誰能作出這等境界的詩篇?
劉備看了看關羽,關羽也忍不住點頭,表示讚同。
劉備信步而出,循著朗誦之聲,追尋而去。
“二哥,追嗎?那諸葛先生,跑到哪裡去了?”
張飛守在院門口,看著大哥劉備往院落後麵走去,急忙扯住關羽的衣襟問道。
關羽不說話,擺擺手示意張飛安靜,又指了指側耳前行的劉備。
兩人悄悄跟隨,往茅廬之後走去。
茅廬之後,一片竹林,茂密蔥蘢,隻有一條石碶的小路,蜿蜒曲折,可以穿行其中。
劉備放輕了腳步,緩緩前行,越是往前走,讀書聲越是響亮。
曲徑通幽處,豁然開朗!
透過竹林,赫然有一座涼棚。
涼棚上青蔓繚繞,青蔓上懸掛著絲瓜、葫蘆、牽牛花等各色花果。
涼棚內,一群六七歲的孩童,正整齊的坐在一條條長凳上,點頭晃腦的跟著節奏朗誦著詩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孩童的麵前,一個年輕的書生,手裡捏著一支三尺多長的教竿,正指揮著孩子們有節奏的朗讀。
書生的身後,是一張黑色的板子。
板子上麵,正是此時孩子們口中所念的詩篇。
雖然短小,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諸葛明正在教習這些兒童,識文斷字。
此時諸葛先生,正凝神注視著底下每一個孩子朗誦詩篇,那張認真持重的臉上,除了英俊之外,更帶著一種慈愛和博愛。
“我本以為臥龍先生是一介書生,善曉軍機,謀算無雙。卻沒想到先生還是個愛民如子,精於農桑的天才。”
關羽站在劉備身後,但他身材魁偉,高出劉備一頭有餘,視線絲毫不會受阻。
“這個臥龍先生,也真是的。咱們大哥,誠心誠意的前來拜會他,還帶了如此多的重禮。”
“他非但不沐浴更衣,等待大哥到來,反而在這裡舞文弄墨,跟這些小孩子們玩起了過家家!”
“難道咱們大哥,還不如這些孩童嗎?等我吼他一嗓子,教他知道俺老張的嗓門!“
張飛等待了片刻,看那先生翻來覆去的和孩子們朗誦,絲毫沒有要結束的意思,終於按捺不住,不耐煩的說道。
“不可!“
“三弟,休要驚擾了先生!“
劉備急忙轉身,壓低了嗓子對著張飛說道。
“隻是大哥日理萬機,新野縣多少大事等著大哥處理,卻浪費時間在這裡聽他胡叨叨!”
張飛煩躁的搓著手,不耐煩的說道。
“天大的事,也不如靜待先生教學結束的事大!”
“你再敢無禮,我就讓你二哥趕你出去,到臥龍崗外等我們!”
劉備怒聲說道,卻又不敢高聲,唯恐驚動了先生,影響孩子們的學習。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話鋒一轉,隱隱鄉愁。
劉備感慨萬千。
“先生不但智計高絕,還是個至情至性的人!”
關羽丹鳳眼微眯,也不禁歎息:“我們兄弟三結義,誓同生死,豈非也是至情至性的人?”
“先生與我們,不謀而合,若能朝夕相伴,共成大業,真是我等的榮幸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