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徐庶許昌來信!先生諸葛先生,有弟子三十六人!皆人傑!
許昌皇宮,劉協與馬騰等人,心驚肉跳的時候。
襄陽,太守府。
玄德公自外歸來,穿越巷弄。
一路上,不少襄陽百姓都駐足躬身,劉備與其他主公不同,劉備並不會讓士卒驅趕百姓。
原本,這些襄陽百姓們還以為前任太守死後,襄陽的天會大變。
可劉備走馬上任以後,襄陽非但沒有淪陷戰火。
反而在劉備的治理下井井有條。
在戰亂時代,能夠為百姓創造一個太平安穩的居住之地,便是潑天的大恩。
“玄德公。”
“玄德公,這些是家裡下的雞蛋。”
“玄德公,多虧有您,我們才能免受戰亂之苦啊!”
“玄德公……”
劉備車馬暫停,周圍的百姓立刻一哄而上,將車馬圍住。
對於這個新太守,老百姓們是發自內心的感激與感恩。
劉備笑了笑,他將老百姓們的好意一一收下。
但是百姓們送的禮物,他卻是分文不取。
“老婦人,這些雞蛋還是自家留著,給兒孫吃。”
“備能看到你們笑逐顏開,便是最大的欣慰了。”
那手捧雞蛋的老婦人不禁熱淚盈眶,痛哭流涕。
她連連點頭,開口說道:
“好好好!我都這個歲數,還能安享晚年,多虧了太守大人啊!”
話說一半,老婦人不禁輕歎一聲,她擦去眼淚,抽涕地說道:
“隻恨我那二兒子,遠在桂陽,在那兩個賊人治下。”
“不知今後,可還能母子相逢了……”
劉備聞言先是一愣,隨後笑著拍了拍老婦人的肩膀,安撫道:
“若是因為此事,那便不無須煩憂了!”
說著,劉備站直身子,對著百姓們朗聲說道:
“桂陽傳來戰報,備的麾下戰將已攻打桂陽,三日內,必可破城!荊州九郡已回歸六郡!”
“諸位要是有遠在桂陽的親友,自今日之後,皆可暢通往來,不受禁管了!”
聞聽此言,百姓們一個個瞪圓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古來戰時,尤其是當今這諸侯割據的紛爭亂世。
城郡相鄰,縱使是在同一個州府之下。
可若是分治於不同的諸侯。
那兩郡之人,便極難有所往來!
除非是有兩郡通商的行令,否則根本入不得城關。
尋常百姓家,明明什麼都沒有做。
但就因為諸侯之間征伐割據。
平日裡不過幾天的路程,卻成了一生的距離。
荊州九郡,六郡儘歸劉備之手。
這便相當於,六郡之內,百姓暢行無阻!
想見的人能見到,想說的話能當麵說清楚!
這不就是老百姓們最樸素的心願麼?
回過神來的百姓們一個個皆熱淚盈眶。
他們,竟發自內心的齊整下跪,虔誠跪拜:
“拜謝太守大恩!”
劉備見狀急忙上前攙扶,還不停吩咐隨行小廝一同攙扶。
看著百姓們一個個期盼的麵容,劉備也不禁心生感慨。
他想要的,就是如今這般其樂融融的太平模樣。
荊州應如此,天下應如此!
權勢、局勢,改變了人心。
而他劉備,玄德公所要做的,便是匡扶這個將傾的漢室!
重新為黎民百姓撐起一片朗朗晴天!
會後告彆了百姓們,劉備車馬啟程,回返太守府。
入府之後,更換常服。
他直奔書房而去。
回程的路上,劉備突然想起來。
他當初與軍師初次見麵的時候,軍師曾畫過一張堪輿圖!
當時,劉備對這張堪輿圖倍感驚訝。
但軍師卻說,那堪輿圖尚有誤差,還需重新再畫。
劉備覺得就此燒了難免浪費,便留在了手裡,珍至高閣。
他依稀記得,當初,就在這張堪輿圖上。
軍師在荊州之地,畫了一個圓圈。
劉備心中驚異。
他猜想,該不會軍師尚未出山的時候,便已經有了今日之決策了吧?
走進書房,他屏退下人小廝。
在書房中一同翻找,翻找得發髻淩亂。
終於在高閣之上,一個錦繡的木匣裡尋到了。
攤開地圖,立刻在上麵尋找荊州的位置。
當看到荊州城關外,那一個大大的圓圈時,劉備雙目圓瞪,怔在原地!
軍師當真早有謀劃!
這荊州之地,早便在軍師計劃當中。
那豈不是說,從軍師出現一直到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軍師的謀劃有條不紊地行進著?
軍師步步為營,每一步謀劃,每一步棋都走對了!
這……究竟是何等的通天才學?
劉備心中又驚又喜,同時又有絲絲縷縷的涼氣在後背纏繞。
他驚喜在於,軍師所展現出來的才學,遠比劉備預想中的還要驚人!
後怕在於,幸虧當初他堅持不懈的將軍師請出了山!
如若不然,若軍師落在曹操手中。
那便是如虎添翼!
今日,能入主這荊州之地的,就不是他劉備,而是曹孟德了!
心中感歎,連連搖頭。
諸葛明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又攀升了一個層次!
“我得軍師,如有神助!”
太守府內,劉備前所未有的暢快與豪邁!
眼下,五路大軍直取桂陽,荊州九郡六郡在手,其餘三郡亦如囊中之物。
這才入主荊州多少時日,便能如此輕鬆地掌握實權!
一切,都多虧了軍師妙計!
如今,喜上心頭,劉備不禁回想起往事。
要想當初,尚在新野之時。
日夜提心吊膽,還要提防曹仁攻城!
而今,我已成荊州之主,手握九郡人丁錢糧,可堪稱一方大諸侯!
在新野的日子,恍若隔世!
看著桌上擺放的堪輿圖,劉備笑著說道:
“軍師助我,以荊州為基,這匡扶漢室,指日可待啊!”
“報!”
“啟稟主公,屋外孫乾等候。”
就在劉備心中感歎之時,牙衛小廝門外稟報。
孫乾?
劉備將桌上的堪輿圖收起放好,整理了一番儀容。
這才是放人進來。
孫乾入府,三步並作兩步,手捧著一封書信直奔書房而來。
待見到劉備,他雙手奉上,開口說道:
“啟稟主公,許昌徐庶來信!”
“徐庶來信了?”
劉備心中不禁大喜,他結果書信,拆開封條。
書信之上,是徐庶難以言表的歡喜:
“恭喜主公,拿下荊州,坐穩太守之位!”
“主公請諸葛先生出山,大漢當興!”
“當初襄陽學堂,共有三十六子!皆人傑!徐庶不才,曾跟隨先生學習,方能得到主公欣賞!”
“隻恨徐庶身陷曹營,不能再為主公出謀劃策了!”
看著徐庶的書信,劉備心中不禁驚愕。
徐庶曾經跟隨先生學習?
而且先生還有三十六弟子?!
這三十六弟子究竟何人?又身在何處?為誰效力?!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劉備心中倍感驚訝。
他本以為,軍師乃是通天大才學者。
可今日才知,軍師乃是如司馬徽一般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不知為何,軍師曾經說過的話浮現在劉備的腦海中。
當時,劉備隻是感慨軍師胸懷之宏偉。
今日才算是真個明白。
軍師是知行合一!
“報!”
“曹操許昌誓師!封五子良將,八虎騎!士氣大鎮”
俗話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劉備此番驟然出擊,直取桂陽。
雖是大喜,可卻也有隱憂伴隨其中。
許昌曹操豈會坐視不管,放任劉備一家獨大?
劉備從歡喜之中驚醒。
他眉頭輕蹙,將書信好生裝好,轉頭對孫乾說道:
“我去見軍師,不要叫旁人打擾!”
……
襄陽,軍師府。
軍師諸葛明久久伏桌於書案之上,不肯抬頭。
這一坐,便是一個晝夜。
非是諸葛明明鏡心懸,不覺困頓。
而是因為,荊州大局未定,北有許昌曹操大軍伺時而動。
雖然桂陽入手已是板上釘釘。
可若是無法抵禦曹操大軍,那這奪來的荊州,也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已。
軍中,劉備可以歡喜,諸將可以歡喜,士兵可以歡喜。
唯獨他諸葛明不能鬆懈。
隻因他乃是首席軍師,承載軍政要務。
他要麵對的,是曹操的謀士團,是天下所有謀士。
敵眾而我寡。
雖有自視天下所不能及的才學,可也不能恃才放曠。
萬不能做那傷仲永之流!
一旁抱著筆架,肥嘟嘟小臉撐在筆架上的書童猛的垂頭。
從睡夢中驚醒的小書童揉了揉惺忪睡眼。
抬眼望去,先生居然還在伏案奮筆疾書。
小小書童不禁稚聲說道:
“先生您要休息。”
諸葛明聞言輕輕一笑,他轉頭看向小小書童,笑道:
“怎麼,讓你背的弟子規全背下來了?”
“我現在便抽查考背,若是磕絆一句便罰你少食一頓,可好?”
小書童聞言立馬噤若寒蟬,連忙搖頭擺手。
“同是人,類不齊,後麵是什麼?”
諸葛明發問,小書童立馬捂住耳朵,小心放好筆架,逃也似的離開了。
剛跑出書房,便看到來訪的玄德公。
小書童停下身子,恭敬的行了一禮。
隨後接著捂著耳朵,小跑著跑走了。
劉備見小書童如此模樣,他走進書房,笑著問道:
“軍師,伱又責難書童了?”
伏案的諸葛明一聽到主公的聲音。
他立馬站起身來。
可由於熬了一夜,再加上站的太猛,竟有一瞬間恍惚。
劉備見狀快步上前攙扶住諸葛明的雙手。
抬眼觀察,發現諸葛明麵色憔悴,心疼埋怨道:
“軍師,再繁雜的要務也不能耽擱休息!”
說著,便對侍奉的下人們責問道:
“軍師如此操勞,為何不服侍其早些休息?”
諸葛明擺了擺手,搖頭說道:
“主公,勿要責問他人,是我執意勤政的。”
軍師如此辛勞,劉備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他歎了口氣,對小廝吩咐道:
“速去我屋中,取來當歸,為軍師入藥衝服。”
小廝見狀麵露難色,小聲說道:
“啊?主公,那是糜先生為您費儘力氣掏來的,珍貴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