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諸葛明的後手,震驚世人!
許昌,曹操疑惑賈詡時。
江東,柴桑。
孔明出使東吳,已有三天,幾次想要辭去,但孫權盛情,始終不放,諸葛瑾遵從主公的意願,也是加意挽留。
初來之時,孫權憑借江東雄厚的實力,對於諸葛亮有意刁難,更有輕視劉備之意。
卻被諸葛亮依照諸葛明之之計,反客為主,化被動為主動,如今的孫權,唯恐諸葛回到荊州,依舊攛掇劉備作壁上觀,不助東吳!
“劉備以新野微弱之力,退曹仁十萬大軍,如今擁有荊襄九郡,水陸軍馬部下二十餘萬,曹操必有所忌憚!”
“孔明之言,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若曹操真的借道荊州,吞滅我江東,憑我經江東孤地,必然難以抵擋,縱然公瑾永烈,但兵力懸殊,早晚必敗!”
孫權思來恐懼!
原本計劃中的孫劉聯盟,孫權希圖以己為主,擠兌劉備,縱然他日聯盟獲勝,他江東也必趁機侵吞荊州,將劉備驅逐出境!
可沒想到等來的不是劉備懇求結盟的使者,而是僅僅聊表謝意的諸葛亮!
感謝我歸還長沙的盛情?
孫權想起這句話就來氣!
若不是為了我孫劉聯盟,我何必將嘴裡的肥肉吐出來還給你?
若你真的作壁上觀不管我江東的死活,我莫不如將長沙變成戰場,又何必將兵馬錢糧都封存了還給你!
孫權懊惱不已,連連歎息。不知如何是好。
“主公,事已至此,主公當以好言撫慰,懇求諸葛臥龍,回到荊州,對劉備陳說利害,隻要劉備答應與我聯合,共抗曹兵,則我江東可免於大難!”
張昭投順曹操不成,此時已經鐵了心要跟江東共生死,因此數日來也冥思苦想,思量對策。
顧雍也點了點頭,上前稟說道:“沒想到我江東的命運,竟然掌握在了諸葛臥龍的手裡!主公好歹說服孔明,促成孫劉聯盟之事,唯有如此,可保江東!”
江東氏族,身家性命俱在江東,更是畏懼一旦陷落,立刻一貧如洗,富貴成空!
江邊。
江東文臣,排列兩旁,孫權親自出馬,送諸葛亮!
如此尊貴的待遇,自江東三世以來,還是第一次!
“我本想再留諸葛先生,多住幾日,又恐軍情緊急,誤了大事。所以隻好忍痛與諸葛先生分手。先生此去,務必說服伱家主公和軍師,共同抗曹,莫要輕信曹賊之言,置身事外。”
孫權執著孔明的手,並排而行,兩邊文臣,一派肅立。
“我亦認同吳候之言,曹操小人,不能輕信!但我主公剛剛統一荊州,民心未附。我兄長諸葛聞德,唯恐一旦戰事興起,荊州糧草匱乏,不能以持久戰應對,因此對於主公北和曹操的意見,並未否定。”
孔明做出猶豫之狀,沉吟良久,這才吐口說道。
“哦!”
孫權微微一驚,瞬間又轉憂為喜!
原來荊州之所以不肯聯盟抗曹,隻因糧草匱乏!
“孔明放心,你回去之後,隻管告訴諸葛聞德軍師,隻要他能說服劉皇叔,與我聯盟對敵,我必先送十萬石糧草到陣前,以表誠意!”
“至於以後嘛,我江東糧米富足,隻要荊州需要,隨時調撥,絕不含糊!”
孫權回頭,當著群臣之麵,緊緊的攥著諸葛亮的手,發誓說道。
孔明麵帶喜色,假意說道:“若如此,孔明心裡,已有了八分勝算,必要說服主公,共破曹賊!”
孫權拱手稱謝,文臣百官,莫不稱謝!
孔明辭了孫權,拜彆諸葛瑾,踏上小舟,蕩槳搖櫓,逆流而上,消失不見。
“子瑜!”
“若你弟孔明此去,能說服劉備,莫要和曹操言和,孫劉得以聯盟,我必封你為上卿,江東首功之臣!”
孫權看著孔明船隻消失不見,忽然回頭,看著身邊的諸葛瑾,信誓旦旦的說道。
“臣謝主公!”
諸葛瑾大喜,跪拜稱謝。
……
鄱陽湖,八百裡水寨!
周瑜白袍銀鎧,腰挎寶劍,正指揮三軍,加意訓練。
水麵之上,艨艟戰艦,往來如飛,氣勢恢宏,震人心魄。
“報!”
“報大都督,寨門外一人,自稱荊州諸葛孔明,要拜望大都督!”
守門校尉駕乘小船,靠近周瑜的大船,高聲稟告說道。
“孔明?”
周瑜一陣冷笑。
“我交還了長沙,他卻跑到柴桑對主公稱謝,反倒顯的是我懦弱,不敢與他荊州開戰一般。如此奸猾之徒,不見也罷!”
周瑜早就聽說孔明到了柴桑,屢次稱謝江東歸還長沙之事。心裡早就不爽,因此就要將他拒之門外,令他顏麵掃地,稍解心中之恨。
“不可,不可!”
身後呂蒙急忙上前,挽住了周瑜的手臂。
“我等歸還長沙,雖有孤地難保的緣故,也是為了不傷和氣,聯盟抗曹。若大都督意氣用事,將孔明拒之門外,卻不是拂逆了主公的意思,背負起來破壞孫劉聯盟的罪名?若他日江東氏族以此為據,聲討與你,大都督雖然不懼,恐怕也會徒增煩惱。不如請他進來,再相機行事。”
淩統也說道:“我聽聞他在柴桑,主公好生招待,幾次三番,懇求孔明說服劉備,抵抗曹操。誠如子明所言,這破壞聯盟的罪名,事關江東生死,大都督可擔當不起啊!”
周瑜又是一陣冷笑!
“劉備敢置身事外?曹操南下,必攻荊州,新野樊城,首當其衝。孔明也隻能忽悠我家主公,卻瞞不過我!”
眾將再次勸說,周瑜火氣稍減,令校尉引孔明入寨,到大廳相見。
大廳外,金戈耀耀,鐵甲錚錚,三百校刀手,分列兩邊,殺氣騰騰。
孔明手搖折扇,緩步而入,麵帶微笑,從容自若,旁若無人。
步入大廳,周瑜白衣勝雪,腰間懸劍,眉宇之間見風雅,英氣勃發射鬥牛!
身後呂蒙、淩統、韓當、黃蓋等眾武將,一個個盔明甲亮,氣勢雄渾。
“孔明,你來這裡,也是道謝我歸還你長沙的麼?”
周瑜麵沉似水,冷笑一聲,言語之中,似乎結成了冰淩。
“非也,我不是來感謝大都督,卻是來讓大都督感謝於我的!”
孔明哈哈大笑,心中早有綢繆!
“江東或戰或和,不在孫權,而在周瑜!你此去,對孫權,送一‘嚇’字,對周郎,送一‘激’字。孫權不嚇,不能下決心,周瑜不激,不能傾全力。”
臨來之時,諸葛明的話,孔明早已爛熟於心,深切領悟。
“我感謝你?笑話!”
周瑜一陣冷笑:“妖言惑眾之輩,若我在柴桑,定要當麵揭穿你。你還敢來我鄱陽,大言炎炎!”
身後呂蒙淩統眾將,知道孔明在柴桑將孫權唬的戰戰兢兢,均覺顏麵無光,一個個怒目而視。
“我來江東之前,人言江東智謀第一當屬張昭,用兵之道還屬周郎。但以亮所見所聞,江東才華,隻周郎一人而已!”
孔明微笑看著周瑜,於誇讚稱道之間,輕鬆的繞開了被識破計謀的尷尬。
周瑜麵色果然舒緩了許多,但依然冷峻如霜。
“非是你計高,我主公仁厚而已!你所說來這裡,是為讓我謝你,此話怎說?”
“你口舌雖利,我帳下刀斧手未嘗不利。若說不通,留下首級!”
一陣甲胄之聲響起,門外三百名校刀手,各執兵刃,衝入大殿,將孔明圍在正中。
孔明鎮定自若,站在刀鋒之間,手搖羽扇,微微一笑,睥睨群雄!
“曹操百萬大軍,不日南下。圖謀荊襄,並吞江東,其心昭然若揭,天下皆知。”
周瑜點頭,眉毛一揚,英氣逼人:“曹賊亡我之心不死,但我二十萬將士,也非懼死之輩,誓與江東共存亡!”
孔明並不謙讓,從桌案前提過一張椅子,坐在刀叢之中,怡然自得的說道:“周郎自然無所畏懼。但周郎可知,你斬陸績,叱張昭,將吳地氏族得罪了個遍,為何你家主公,一言不發,任憑你為之?”
周瑜仰然而立:“我忠心為國,天日可見,主公自然知道,又何必問?”
孔明哈哈一笑:“豈不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儘,良弓藏?此一戰,若能大勝,則鳥儘弓藏。在外功高震主,在內氏族詆毀,周郎班師回朝之日,便是你命喪之時!”
周郎勃然變色,木然不動,兩隻眼睛盯著孔明,一言不發。
“但若此戰大敗,江東陷於曹操之手。你家主公,自然求和。到那時節,眾人為求自保,更會將你推出抵罪。唯有周郎之死,可救江東,可解曹操之恨!”
“你家主公,胸懷大誌,必不會臣於天子!他豈會為了你區區一將,舍棄天下?”
“是故此戰輸贏勝敗,你必有一死!”
帳下呂蒙、淩統、韓當、甘寧等輩,各自驚懼,麵色煞白。孔明之話,句句在理,想要反駁,卻又無從下手!
周瑜臉色逐漸又白轉紅,沉默良久,冷然問道:“你又如何救我,讓我謝你?”
孔明舒腰站起,將羽扇背在身後,淡淡說道:“唯有荊州,可以救你!”
“荊州若破,江東勝敗輸贏,都無有你周郎容身之地!”
“荊州若在,可助你敗曹操,保江東!江東雖勝,但荊州始終是你心腹大患!”
“你主公,是獵者,而你周郎,是猛禽雄鷹。荊州,便是你的保護傘!既不可吞沒,也不可養大。”
周瑜手撫摸著劍柄,往來緩緩的度著步子,低頭沉思。
良久。
“哈哈!說來說去,你還是想要我出兵,助你荊州抵擋曹賊而已,卻說得如此冠冕堂皇!”
周郎忽然轉身,看著孔明,撫劍大笑!
“周郎果然不愧是周郎!哈哈!”
孔明也撫掌大笑,之前緊張尷尬的氣氛,化為烏有。
“雖是如此,你的分析,也不無道理!我當謝你救命之恩!”
周瑜走進孔明,低頭附耳,低聲說道。
“不必如此,三分天下,勢在必成。你我皆在此棋局之中!”
孔明笑吟吟的說道。
“孔明智謀過人,膽識不凡。不愧是臥龍先生,劉皇叔的謀主!”
周瑜笑吟吟的說著,又在無形之間,譏諷孔明雖有大才,卻不能以謀主身份,輔佐劉備。
“豈敢……我兄長諸葛聞德之才,勝我十倍!我能早晚聆聽教誨,已是受益匪淺,於願足矣!”
孔明連連搖手,慨然歎息說道。
……
鄱陽湖水寨內,周瑜大排宴席,與諸葛亮並排坐在上首,其餘眾將,分列兩方相陪。
“孔明,孫劉聯盟,勢在必行,還要多賴你從中斡旋協調,同力破曹!”
周瑜端起酒杯,其他眾將,也各自高高舉起酒杯,共同敬孔明。
諸葛亮急忙起身,雙手捧著酒杯,謙遜的躬身向周瑜和眾多猛將行了一禮。
“亮何德何能,不過奉我兄長之命行事。若果然能促成合作,亮之幸也!”
周瑜舉杯,一飲而儘,將酒杯倒立,放在孔明麵前。
“孔明此去荊州,我周公瑾在此立誓,曹賊不敗,我絕不會動荊州一草一木。荊州軍前,但有所需,我必竭儘全力相助!”
周瑜正色說道。
孔明隻好相隨,也連續乾了數杯,其餘眾將,自然不能落後,各自隨同乾杯。
甘寧、韓當等人,想要分彆與孔明對飲一杯,卻被孔明謝絕:“軍情緊急,不可耽誤,亮彆了酒席,便要急急回轉襄陽,向主公軍師稟報詳細,因此不敢貪杯。若他日大破曹賊,在把酒言歡,可好?”
周瑜見狀,揮一揮手,其他眾將也便不再勉強。
酒席散罷,周瑜親自駕船,將孔明送出鄱陽湖口,一路上查看水軍陣營,將士威武。
孔明看到周瑜練兵有方,布陣精妙,也十分佩服,自覺單以行兵布陣而論之,自己未必趕得上周瑜。
“也許我兄長諸葛明在此的話,可以看出周郎布陣的缺點和命門。而我卻覺得周密完美,毫無破綻!”
孔明心中暗想!
出了鄱陽湖口,孔明棄了大船,上了自己的獨木小船。
周瑜挽著孔明的手臂,一直到了小船之上,方才鬆開。
“孔明,你我皆是大才,今日雖各為其主,卻勠力同心。他日三分天下,早晚不免兵戎相見!”
周瑜孔明惺惺相惜,各自傷感。
……
荊州城內,太守府裡。
二十萬兵馬,各自調派已畢,所有的戰略布置,皆由諸葛明軍師一體承擔。
此刻,諸葛明正端坐在桌案之前,細細的看著各方斥候送來的折報。
他甚至信息戰的重要性,因此自從掌管荊州,便強化斥候網絡,不論許昌還是柴桑,甚至曹操的軍營,周瑜的鄱陽湖水師大寨內,都有著他安置的眼線在內。
但這一切,都是他一手親自操作,縱然是主公劉備,親信馬良,愛將趙子龍,也絲毫不知。
“軍師,曹賊前軍已到宛城,席卷荊州,不過是數日之間的事,然而孔明入江東,至今杳無消息。我心中實在不安……”
劉備如同熱鍋裡的螞蟻,心中焦慮不安,無法鎮定,此刻正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繞圈的度步,一會兒又站到府門口眺望片刻。
“是啊軍師。孔明雖然多智,但江東也是龍虎之地,謀士成群,若孫權誠信投順曹賊,拿下孔明,作為覲見之禮,豈不是……”
馬良欲言又止,眉頭緊皺,也是憂心忡忡。
孔明智力超群,他日必是主公成其大業的股肱之臣,若是才出山,便成了這場大戰的犧牲品,未免太過可惜了。
“孔明下江東之前,也曾得軍師指教提點。他自己也聰慧過人,縱然有危險,應該也能逢凶化吉。可是周郎之謀……”
簡雍話說到一半,也戛然而止。眾人心中,多有替孔明的安危擔心之意。
諸葛明微微一笑,環視眾文臣一眼,緩緩的站了起來,伸手扶住劉備,將他輕輕的按在座椅上。
“你等眾人,皆看低了孫權了!”
眾人微微一怔,大惑不解,紛紛盯著軍師。
“孫仲謀城府之身,超乎你們的想象。江東人人可投降,唯獨他不可投降。隻要投降,他必死無疑!這個簡單的道理,便是魯肅之流,都能想得明白,何況貴為人主的孫權?”
“但他若表明了立場,又如何能看清楚手下文臣武將們的立場?是故才表現的事態難決,優柔寡斷。卻讓周瑜這個少壯派出來收拾局麵,打擊主和派的勢力。若無孫權默許,周郎敢立斬陸績?江東陸郎,可非寂寂無名之輩!”
劉備那顆焦躁的心,此刻依然上下起伏,難以控製:“我所擔心的,就是孫權誤信他人,委曲求全,坐視我荊州被滅不理。”
諸葛明哈哈大笑:“主公放心,此刻孫權畏懼的,是我荊州坐視他江東不理,任他江東滅於曹賊之手!”
“孔明此去江東,非但沒有絲毫危險,還會被處處待為上賓,孫權周瑜,皆認他為救命之主!”
眾人再次嘩然,不知軍師為何如此自信。江東遠在千裡之外,波譎雲詭,情勢複雜,怎能處處如軍師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