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收兵,百萬大軍,都該感謝軍師活命之恩。”
“軍師心懷仁德,上天亦有好生之德!軍師謀如天算,自樊城開戰之日,已經將今日的結局預算明白!真天人也!”
諸葛明忽然歎了口氣,轉身背對著眾人,往前走了幾步,到了院中側首的一張花架旁,凝目望著那株殷紅如血的玫瑰。
“軍師,曹軍退去,荊襄轉危為安,為何伱沒有絲毫喜色,卻依舊如此歎息?”
劉備輕輕走到諸葛明的身後,奇怪的問道。
諸葛明望著天空的飛鳥,又低頭看著紅花:“大戰並未停止,還會有更猛烈的暴風雨到來!”
宛城。
曹操假借楊修惑亂軍心為名,斬殺楊修,借故退兵,令樊城守敵未及反應的當口,所部兵馬近乎四十萬,皆平安退至宛城。
此時各路兵馬,全部安置停當,未及運往樊城的糧草,也全部分發完畢,將士得新衣,飽糧米,士氣有所恢複,但接下來如何行兵,依舊是一片迷茫。
中軍大帳內,曹操安置完兵馬事務,令所有眾將退下,卻獨留下五大謀士,會商大事。
“退兵宛城,無奈之舉。楊修小兒,早有二心,竟然敢私自傳謠,令我軍心混亂,內外勾連,要壞我大事!”
“我本欲借蔣乾之言,再組兵馬,血洗樊城,儘殺南蠻之兵,以報前仇。沒想到事與願違,不得以而兵退至此。”
“接下來如何行事,你等可為我謀一良策。”
五大謀士心中各自感歎,楊修死的實在冤枉,縱然已經身首異處,還要背負叛國投敵的罵名。
但此事有怪不了彆人,隻能怪楊修自作聰明,擅自揣測丞相的心意,這才惹禍上身,丟了腦袋。
小智者揚其智,唯恐天下不知。大智者隱其智,唯恐天下知其智。
“丞相,我兵退宛城,也是良策,既可以拱衛京師,防馬超南下之兵,又可以觀望荊州,以待天時。”
陳群首先開言說道。
曹操點了點頭:“此事還要多虧了許昌的荀令君,若不是他散布流言,說我早已撤軍,馬超恐怕也不會如此小心謹慎,每日裡若不是糧草足夠,便不敢輕進半步。否則的話,此刻恐怕許昌早已經落入馬超的手裡了。”
鐘繇輕輕一笑:“非止馬超,益州劉璋,恐怕確認丞相退軍之後,也不敢再遙為呼應,早晚必夾著尾巴退回川中。”
曹操冷冷的說道:“老虎一盹,便成病貓。任他牛鬼蛇神,都想來分一杯羹,湊個熱鬨!劉璋庸才,又忝居益州富庶之地,我若不是看他毫無出息,養上百年也隻是如此的份上,早就將他益州滅了,何至於等到今日!”
程昱站了起來,正色說道:“丞相所言極是,自從袁紹滅亡之後,天下心腹之患,唯有西涼馬騰,荊州劉備和江東孫權了。漢中張魯,益州劉璋,皆塚中枯骨,毫無大誌,又無智謀,早晚必歸丞相所有。如今江東抑鬱荊州達成聯盟,且先前丞相以衝少之死怪罪與他,他心懷恐懼,必不肯歸附。而馬超又從西涼殺來,可謂是一戰三對手,成則天下大定,敗則……”
曹操忽然哈哈大笑,自斟自飲的舉起手裡的酒杯,一飲而儘:“敗則如同三家分晉,將我的兵馬權力,瓜分殆儘。你等眾臣,也可以各找明主,在奔前程了!”
五大謀士驚慌失措,急忙起身,紛紛跪在曹操麵前,叩頭作響,齊聲說道:“我等終生效忠丞相,絕不敢有二心!丞相天威在此,涼馬超劉備孫權幾個跳梁小醜,安能攪起大浪,危於社稷!”
曹操卻絲毫不以為意,又緩緩的給自己斟上了一杯酒,仰頭倒入口中。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是自然之事,又何必畏懼?若真有那一天,我自顧不暇,又豈能怪你們?大丈夫生於天地間,當立不世之功,以死守節,迂腐之至。”
曹操的目光忽然又泛起一絲堅毅,沉聲說道:“不過你們大可放心,天下能滅我曹操之人,還沒出生了!誠如你們所言,這幾個跳梁小醜,不足為患,我早晚必擒之!”
“你等跟隨與我,我便帶你們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永載竹帛,萬古流芳!”
五大謀士齊聲稱謝,再拜說道:“臣等感謝丞相,鞠躬儘瘁,萬苦不辭!竭忠儘智,效力丞相!”
曹操輕輕一笑,目光在五大謀士臉上掃過,玩笑一般的忽然問道:“你們果然是效忠於我?還是效忠於大漢?”
五大謀士身子各自一震,荀攸想起昔日叔父荀攸的舉動,此刻更是戰戰兢兢,縱然是滿腹韜略,胸懷錦繡,在此當口也變得張口結舌,一字都說不出。
賈詡忽然開口說道:“丞相是大漢的丞相,沒有丞相,何來大漢?效忠丞相,便是效忠大漢。”
曹操哈哈大笑,急忙上前,將五大謀士扶起,各自歸坐。
“對於樊城之戰,若南蠻兵再晚來兩天,樊城必淪陷,可惜天不佑我。決戰當口,南蠻兵空降而至,壞我大事。”
曹操皺著眉頭,回到書案前坐下,恨恨的說道:“諸葛匹夫,倒有指的稱道的地方,事事料我機先。我就不信拿不下區區一個樊城!”
荀攸見話題轉移,一顆砰砰亂跳的心終於趨於平靜,起身說道:“主公,我有一計,可令樊城不占自亂。拱手將城池獻與主公。”
曹操抬頭,看了荀攸一眼,微微一笑:“我正等公達妙計。你叔父荀彧鎮守許昌,許昌安危皆賴其保全。你若能再獻計拿下樊城,則你潁川荀家,可稱得上天下第一家,他日我必賜你匾額,給你家族世代榮耀!”
荀攸稱謝,繼續說道:“樊城孤懸在外,距離襄陽頗遠。如今孟獲的兵馬全都駐紮樊城,不須一月,必屯糧告罄。我等隻要派出精騎,不打樊城,襲擾樊城往江夏、襄陽的糧道,令他運糧困難。隻要等上三個月,樊城內斷糧,就無法鎮守,隻好退兵了!”
賈詡也拍手稱讚,起身說道:“公達之計,最好不過。且南蠻之兵,最是野性好鬥,難受拘束。我若不退兵,則南蠻之兵有大用,衝鋒陷陣,無暇生事。如今我兵退宛城,不與他爭鋒。南蠻兵久駐必生事端,難保那一天不會與趙雲的荊州兵馬產生矛盾,乃至兵戎相見。”
“我們靜觀其變,隻要樊城生出內亂,我們便乘勢出兵,奪下樊城!”
曹操引為妙計,因此暫時安心駐紮宛城,差出斥候加意打探樊城和馬超的消息。
……
趙雲以五萬精兵,固守樊城近二十日,奸敵十餘萬!
諸葛聞德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十數日前,襄陽大會上,便已將整個戰局料定,所有的計謀都非臨機應變,而是事先安排妥當。
諸葛聞德威震華夏,九州四夷,莫不震驚!
諸葛明的盛名,更是遠播四海,震撼天下!
自此之後,諸葛聞德的盛名日漸鵲起,而臥龍鳳雛的威名,卻漸漸歸於平淡。,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