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笑著,將那封書信遞到了諸葛明的麵前。
諸葛明停下手中的筆墨,並未接過書信,隻抬頭揚眉看了一眼。
寄信者:潁川荀文若!
“弟:諸葛聞德台鑒。”
孔明將書信整理停當,放在諸葛明麵前的桌案上,這是他的私人信件,更加曹操乃是荊州的不世仇人,如今曹操的首席軍師,荀令君大人竟然親自寫信,送到了軍師府上,若其中牽扯複雜,難免引起非議。莫若隱藏處理,不為外人所知,方是上策。
“孔明,既然你接了,不妨念出來大家聽聽,正好季常也在,咱們倒也看看,荀文若千裡寄書,呼我為兄弟,到底所為何事?”
諸葛明淡淡的一笑,將最後的一筆完成,將毛筆置於桌案上,轉身輕輕拿起茶杯,喝著茶,悠閒的等待諸葛亮讀信。
“兄長,此事不便啊……”
諸葛亮尷尬的看了看馬良,低聲說道。
馬良站在原處,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伸手撓了撓頭,如木頭一般不知道如何是好。
“無妨,你隻管念出來便是。季常和你都不是外人,我又有什麼值得避諱的呢!”
諸葛明絲毫不以為意,隻是催促著諸葛亮趕緊讀信。
諸葛亮無奈,隻要拆開信封,展開信紙,低聲開念。
其意大致如此:
“諸葛聞德吾弟台鑒:荀彧生於潁川,但久在許都,職責所在,不便遠行。近日問諸葛賢弟之名,如雷貫耳。賢弟之智謀、運算、識人、斷勢,皆在天地之外,不在四海之中。如我芸芸眾生,慚愧難當。”
“吾弟雖有大才,但並無大誌。不強求聞達於諸侯,隻求苟全性命於亂世,造福一方百姓。昔日隱居襄陽,潛心治學,隻望傳道受業,開發民智。卻被荊州氏族,百般刁難:蔡瑁燒學堂,殺你學生三十六人;張允屠滅西山,凡死者愈五百人!”
“如此罪惡,罄竹難書!賢弟受到的諸般委屈,更是令人聞之瞋目!”
“愚兄文若不才,願代弟上奏天子,為賢弟正名。懲戒荊州氏族,為賢弟報仇出氣。”
“冊為天子門生,侍立朝堂,報效國家。”
“如此,方不負賢弟絕世才華!愚兄也可朝夕相見,多聽賢弟教誨!”
“萬種渴念之思,書中難以達意。期盼諸葛賢弟早日來許昌,荀彧每日倚門而望,期盼回複!”
一語道畢,萬籟俱寂。
整個軍師府,似乎都在這瞬間變得靜寂如死。
諸葛亮手裡端著信紙,心中震驚不已,身子木然不能動彈。馬良站在就近的地方,諸葛亮所念的每一個字,他都聽得清清楚楚,此刻更是膽戰心驚,一顆心亂跳的仿佛已經壓製不如想要跳出腔子了。
唯有諸葛明,依舊從容的在大堂裡來回漫步,輕輕的渡著步子。每一步都如此的輕盈隨意,聽起來節奏均勻,也足見他內心波瀾不驚,靜如止水。
諸葛軍師在襄陽的所遭所遇,乃至與荊州氏族之間的矛盾,荀彧是如何知道的?
他遠在許昌,怎會知道數年之前荊州的事情?何況那個時候,諸葛聞德不過是個寂寂無名之輩,豈會引起朝廷大員,堂堂荀令君的注意!
馬良心中納悶,諸葛明出來荊州,租賃馬家的老宅,組建襄陽書院,地處隱蔽,又行事低調,所知者並不多。其後蔡瑁帶兵火燒襄陽書院,連帶書院中的學子一起焚化,此事可謂是做的決絕。若不是宅子屬於馬家,縱然是他,也不會知道這件事!
又如何會傳到了荀彧的耳中??
諸葛亮心裡,此事卻又是另一種心境!
他初時並不知道少時撫養自己的族兄諸葛明來到了襄陽,否則也不會棄之不管,任由諸葛明遭受荊州氏族的淩辱欺負了!
至於諸葛明的所有遭遇和經受過的委屈,他也是在與諸葛明認識之後,從諸葛明和馬良的口中得知。
三人每日裡在一起勾畫這荊州的發展大業,閒暇之際,往往帶出幾筆。而諸葛明也灑脫飄逸,對於自己曾經的低潮失落之事並無顧忌,也不在乎,諸葛亮但有所問,他都從不拒絕。所以久而久之,諸葛亮也了解的一清二楚了!
可是荀彧又如何得知的呢?
難道是……
諸葛亮眼神一閃,禁不住暗罵自己!
“糊塗!我真是糊塗!”
諸葛亮忍不住放下手裡的信紙,伸手連續抽了自己兩個清脆的嘴巴。
馬良急忙往前走了幾步,搶到諸葛亮的麵前,伸手抓住他的胳膊:“孔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何你要如此?”
孔明懊悔無極,並不說話,隻是伸出另一隻手,使勁的捶打著自己的額頭,一副極度後悔憤恨的樣子。
“是因為他們三個?”
忽然,站在身後的諸葛明淡淡的問道。
“嗯……”
孔明皺眉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把他們三個認作高士,認作異性兄弟,卻沒想到三人毫無節操,將我心腹之話,轉手便告知了荀彧!”
諸葛明走到府門前,仰望著碧藍色天空裡飄過的朵朵白雲:“如此說來,他們三個不但已經到了許昌,還投在了曹操的手下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必是如此。可惜我所識非人!”
“但荀彧此信,乃是離間之計。還望軍師清醒頭腦,莫要上當!”
“荊州氏族曾經對兄長雖有百般不是,但首惡蔡瑁張允已經授首就死。其他脅從者氏族兄長也似乎已經原諒了他們,又何必因此而再動乾戈,再行殺戮……”
“何況若軍師兄長離開荊州奔赴許昌,荊州又如何能存在?”
“枉費了我們這麼多日以來的心血了。”
諸葛亮心中一陣緊張,又看了看諸葛明,一副淡然恬靜的樣子,絲毫看不出他內心的波動,心裡更加沒底。
他此番出仕,就是想以荊州為根基,跟隨諸葛聞德,乾出一番大事業。萬一諸葛明怦然心動,如許昌跟隨曹操做了大漢的官職,那荊州恐怕也會隨著諸葛軍師的離去而土崩瓦解,一切宣告解散了!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便真的身如浮萍,無所依從了。
“軍師,孔明。你們說的‘三人’,到底是誰?我都已經迷糊的不行了……”
馬良站在一旁,聽著諸葛明和諸葛亮二人言來語去,始終不斷的提到什麼‘三人’,心裡十分納悶,不知道他們所說的三人,到底是哪三個人?
諸葛亮歎息一聲,轉頭看著馬良:“季常,這三個人,你也是認識的。昔日在荊州,也堪稱得上是荊州的三大名士了!”
“到底是誰,你快直說便好,還賣什麼關子……”
馬良聽得心神浮躁,不想猜測,急不可耐的催促著說道。
“崔州平、石廣元……”
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
馬良身子一晃,差點摔倒!
這三個人,也是荊州的名士,曾與諸葛亮最是交厚,因為生死之交一般的存在。
昔日在荊州,無人不住,無人不曉他們四個人的才氣。但諸葛亮獨居才華,又自視甚高,不肯輕易出仕。
之後不久,曹操攻打新野,荊州如山雨欲來,引起許多人的恐慌。
也是在那個時候,三個人拜辭了諸葛亮,曾說要往許昌拜見曹操,做一番大事。
山中與孔明一彆之後,算來如今已經差不多兩月了。三人身在許昌,並未真的加入到曹操的幕府之中,且常與孔明書信來往,敘說彼此的境地。
沒想到今天忽然爆出了荀彧知曉諸葛明身世經曆的事情!
“兄長,小弟慚愧。竟然一時愚鈍,輕信於人……”
孔明往前走了兩步,跪在諸葛明的麵前,叩頭謝罪說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