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1 / 2)

阿普爾比一家在查爾斯頓暫住了不到一周就離開了,可他們直到離開後的一周都還是鎮子上討論的對象。他們聽說這對氣質出眾的夫妻是美國人,夫婦兩都是作家,他們正在寫一些跟北邊的麻煩有關的書,來查爾斯頓就是來拜訪過去在《愛爾蘭時報》工作的老記者霍蘭先生的。

大人們在討論什麼孩子們並不關心,蓋勒格家的幾個小孩雖然很遺憾漂亮的小妹妹不見了,卻也沒怎麼多想過,再過兩周,他們也要回自己的家曼徹斯特了,悠閒的假期結束了。

一想到要回曼徹斯特,孩子們就有點無精打采的。無論是曼徹斯特郊區伯納奇日複一日的無聊景象,還是那個隨時可能被脾氣暴躁的父親搞得一團亂的家,他們都沒什麼興趣。就算查爾斯頓的鄉村連自來水都沒有又怎麼樣,至少他們還能追著羊和牛到處跑,到河裡捉魚,攢點零用錢給自己買點糖果和零食吃,梅奧郡的一切都是無憂無慮的。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同阿普爾比家之間的緣分沒這麼簡單結束。等他們回到曼徹斯特一個月後,在醫院工作的姨媽給媽媽介紹了一份新工作——

“有位阿普爾比太太,她剛剛從醫院出院,身體很容易疲憊,她想要找一位信得過的女士登門照看家務,就是每天做一頓晚飯,一周打掃一次房子,還有偶爾他們不在家的時候照看孩子,她家裡隻有一個小女孩。他們打算每周給20磅。我說了你的事,說你還有小孩子要照顧……她也很爽快地同意你可以在工作時把孩子帶來。她說她認識你,你的孩子們很漂亮,隻是彆太吵就行,阿普爾比先生和她有的時候要在家寫作。”

對一個有三個孩子、每周卻隻有30磅來打理家用的女人來說,這是份非常劃算的兼職,還能兼顧到家裡年幼的孩子,佩吉很快就答應了下來。

阿普爾比家住在曼徹斯特南部迪茲伯裡區的一棟五居室房子裡,那裡距離佩吉家居住的伯納奇步行大概需要半個小時。她無法指望對家人漠不關心的丈夫湯米開車送她上班,隻能每天去乘公共汽車。

丈夫的漠視對她來說不是新聞了,畢竟誰能想到開著漂亮的小車,擁有自己的混凝土澆築生意,每周差不多能賺到900英鎊的湯米隻會給妻子30英鎊來生活呢?當繈褓裡的利亞姆生病時,她一個人在寒風中抱著孩子等著公交車,明明開車路過的湯米卻能對此完全視而不見,他就是這麼一個毫無責任心又冷酷無情的人。

事實上,她每天都在祈禱湯米消失在她和孩子的生活裡,至少讓他們能擁有一些安靜、輕鬆的日子,不用擔心他突然出現攪亂一切。可即使她終於鼓起勇氣在幾年前跟他在法律上分居,他也還像是跗骨之蛆一樣纏著他們。她沒有房子,沒有錢,不得不強忍著繼續跟他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她隻能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議會能儘快把承諾分給她的房子給她,等待她的堅持能讓命運向她伸出手。

阿普爾比家的工作並不難做。約瑟夫·阿普爾比身形瘦高,有著一頭非常黑的卷發,是個非常英俊的男人。他大部分時候都很安靜沉默,多數時間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作或者外出不見人影,但偶爾跟她交流時都顯得友善溫和,很好說話。他甚至對飯菜也沒什麼要求,但佩吉能從他吃飯的姿勢看出來他應該來自一個很好的家庭。

瑪麗亞·阿普爾比的性格要活躍得多,喜歡開玩笑,笑起來的時候聲音大到整棟樓都能聽到。她也是佩吉見過的唯一一個天天穿牛仔褲的女人。她也幾乎算是佩吉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比得上那些電影裡的明星。

前些日子瑪麗亞的慢性肺炎剛剛痊愈,多數時間都在家裡待著休息。她即使休息的時候也不停下,不是在打電話跟人談生意,就是在紙上寫寫畫畫,忙得像個陀螺,以至於約瑟夫甚至拜托佩吉提醒瑪麗亞在既定時間休息,“否則她永遠都不會想起來她自己也是血肉之軀!”

這對夫妻雖然性格迥異,但是顯然相處得很愉快,家裡大部分時候都是笑聲和調侃聲。他們的獨生女喬琳也是個小天使,不僅看著就讓人心花怒放,而且非常有禮貌,簡直就是每個媽媽都夢寐以求的女兒,讓佩吉愛得不行。

出身愛爾蘭的傳統羅馬天主教徒佩吉從他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上看得出來,這家人是那些保守社區裡避之不及的嬉皮士自由派,他們完全不去教會,無論是新教還是天主教會都不去。但佩吉善良的性格沒有讓雙方的信仰不同造成障礙,同是移民的她甚至還很能體諒這個美國家庭在英國社區中的尷尬處境,讓瑪麗亞立刻就愛上了她。

隨著佩吉在阿普爾比家幫忙的日子逐漸變久,她也開始偶爾會把小兒子利亞姆帶來阿普爾比家待著,畢竟家裡沒人替她看孩子。利亞姆常常精力過剩,但隻要有電視機,他也可以變得非常安靜。而喬琳和他常常守在電視前看《神秘博士》,很快變成了一對一起看電視,爭論電視劇情的玩伴。更年長的保羅和諾埃爾雖然偶爾也來,但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出現,他們一過十歲就被看成了勞動力,閒暇時間常常被父親湯米指使著去工地或者他做DJ的地方乾活。

瑪麗亞對佩吉帶著孩子們來的事樂見其成。她和約瑟夫已經打算長留在曼徹斯特了,喬琳也得就近入學,可她從來沒跟同齡的孩子在一起上過學,這讓他們很擔心她的交際技巧,至少現在她有了一個說當地口音的小玩伴。

坦白說,讓喬琳在曼徹斯特接受教育這件事一直讓瑪麗亞很焦慮,畢竟喬琳一直是以一種“自然教育”長到7歲的,她不知道喬琳能不能適應英國的體製教育,可這是眼下最好的選擇了。

約瑟夫和她過去在巴黎辦了一份文學雜誌《跨大西洋論壇》,在大西洋兩岸的文學批評界已經有了一定地位,但常常資金緊缺。約瑟夫不願意向他父親低頭,回紐約繼承家族的地產生意,隻得接受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的橄欖枝,把雜誌搬到英國,並入大學出版社,並且在那兒擔任文學係的終身製講師。

瑪麗亞自己也在曼徹斯特城市學院的電影和戲劇係找了一份兼職講師的工作,再加上兩個人過去出版的版稅和為嚴肅報刊專欄做獨立撰稿人的收入,他們家一年有13萬磅左右的收入,經濟狀況不止算是改善,簡直稱得上是舒適了。

但移民的生活不隻是經濟問題這麼簡單,簽證和永居身份倒是靠著他們的作家聲譽解決了,可孩子入學的事也著實折騰了半天。他們不打算讓喬琳入讀任何強製教授宗教信仰的學校,但好學校又大多數屬於教區,即使招收不同信仰的學校也會有相應的教義課程。挑來挑去,他們最後隻能把房子買在了最好的公立小學迪茲伯裡英國國教小學的學區,讓女兒順利借著學區房就近入學。

光是有了入學資格還不夠,曼徹斯特目前普遍推行的入學年齡是4歲,而喬琳已經6歲了。他們不想讓她跟著低齡的孩子一起學習,費了不少力氣才說服相關的教育官員網開一麵,在喬琳通過考試後讓她入讀對應年齡的年級。

折騰一通後,1980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喬琳·安娜塔西亞·阿普爾比終於以7歲又3個月的“高齡”成為了一名曼徹斯特迪茲伯裡英國國教小學的小學生。

沒過多久,高齡插班生就在學校交到了第一個朋友,然後是第二個,第三個……這讓瑪麗亞徹底放下心來,學校的老師告訴她,喬琳基本上是全年級最受歡迎的小孩,每次組隊遊戲的時候她總是第一個被選擇。

瑪麗亞欣慰的同時好奇地問:“為什麼呢?”

老師有點尷尬地解釋說:“顯然,她是全學校最漂亮的孩子,而且她每次組隊遊戲都能贏。”

“他們都做什麼樣的遊戲?”

“跳房子、捉迷藏和集體跳繩,還有課堂測驗和隨機考試,她非常聰明!阿普爾比太太,我建議她應該試著跳級,現在的學校對於她來說太無聊了。”

但瑪麗亞和約瑟夫還是拒絕了老師們的提議,他們希望她能儘量跟同齡人多待在一起,發展一下社交技巧。不過為了消耗她多餘的精力,她的課後時間都被各種有趣的興趣活動占滿了,電影俱樂部、戲劇社、合唱團還有樂器課,每天都有新花樣。

不過在所有的這些活動裡,喬琳最喜歡的還是跟小夥伴利亞姆一起看《神秘博士》。每次佩吉阿姨來的時候,她就知道她今天可以吃小餅乾,然後跟利亞姆一起玩了!

是的,在大人們都認可的情況下,她對佩吉的稱呼已經從禮貌的“蓋勒格太太”升級為親密的“佩吉阿姨”了。

至於利亞姆喜不喜歡跟喬琳一起玩?看他每天都高高興興地放學後跟媽媽一起去喬琳家就知道了,跟媽媽在一起,有小餅乾吃,有電視看還有小朋友一起玩,能有比這個更好的嗎?

保羅和諾埃爾都為此鬆了口氣,他們總算擺脫了跟屁蟲弟弟,不用在媽媽的耳提麵命下帶著一個小5歲的小屁孩兒到處走,他們甚至都顧不上嘲笑利亞姆跟小女孩一起玩了。

但其實他們都很喜歡阿普爾比家,那更像是一個溫馨的避難所——

瑪麗亞阿姨把房間裡掛上了奇特的彩色針織掛毯,房間裡到處是不知名的植物圖案裝飾,硬生生在陰雨綿綿的曼徹斯特裡打造出了一點熱帶海灘的味道。她還會耐心地給他們解釋那些在學校讓他們頭疼的法語作業,不過他們也不怎麼熱衷於學習就是了。

約瑟夫叔叔會彈吉他和吹口琴,有一個很棒的立體音響,並且不介意他們借用它播放他的唱片收藏,還教他們怎麼保存黑膠唱片。

至於喬琳,她就像是他們理想中的妹妹,漂亮可愛,活潑機靈,但完全不惹人煩,有的時候他們很想把喬琳跟利亞姆交換一下,畢竟弟弟真的完全沒有妹妹好!

當然,這種感覺完全沒能阻止小男孩身上那種天生愛犯賤的熊性。這四個孩子聚在喬琳家裡看了老牌恐怖片《杯弓蛇影》,裡麵有一隻被主角從屍體上砍下來的怪手,一直在追殺主角,神出鬼沒到把主角嚇死了。

雖然諾埃爾自己也很害怕,但他一看到喬琳和利亞姆兩個人互相抓著對方緊緊靠著彼此的樣子就覺得很好笑,故意嚇唬他們說:“你們知道嗎?那隻手也許會藏在床下麵呢!”

兩個孩子嚇得大聲地叫了起來,保羅看著諾埃爾壞笑了一下。

這個惡作劇的結果就是利亞姆一晚上沒睡,跟利亞姆同住一間臥室的諾埃爾自食惡果,一整晚都在被利亞姆不停地搖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