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妙妙心灰意冷, 花姐心驚膽戰,然而兩個女人都沒有更好的辦法, 兩人都看向祝三。
祝三也沒有保全她們倆的法子, 她能想到的許多法子都是自己能用,這婆媳倆用不了的。她是個光腳的,沒什麼好失去, 說乾就乾了。婆媳倆偏偏擁有一些東西不舍得輕易放棄,但這些東西又不足以保全婆媳倆。
於妙妙道:“罷了。我一生好強, 到如今竟成了個笑話。”
祝三道:“彆這麼說,我娘常說的,過一天是一天。現在灰心了,就沒有以後了。”
於妙妙搖頭道:“你還年輕,你不懂。我沒了丈夫, 帶著孩子挺過來了;兒子死了,又幸賴有你們兩個,又挺過一程;我以前以為是我自己的本事,是我守貞該得的,老天回回都給我留了一道門縫兒。到今天才明白, 老天不是給我留門, 它是正在關門呢。這運氣啊, 終有用完的一天, 在用完前死了, 就是一輩子順心,運氣用完了人還在,就是受辱。”
祝三道:“我今天與沈副使說,大姐的事兒他得您見一麵,你們兩個講明白。我瞧他和他外甥不是太不講理的人, 您試試吧。咱們一道過活過就是緣份,前天我說過我肯定得上京的,您要不嫌棄咱們就一道走,我給您養老。隻是不一定有本事能叫您像以前過得那樣好。”
於妙妙勉強笑笑:“我以前那又叫好了?你忙你的正事去吧,我不走啦,我隻惦記著我那家,惦記著大郎的墳。人離鄉賤……”
花姐愈發猶豫了,說:“娘!三郎也要上京的,咱們一同去,一同回來。你要不去,我、我、我也不去了……”
於妙妙對她說:“你就安心的去尋你的爹娘,親生的骨肉啊,怎麼能不想?我要攔了你,還有臉再聽你叫我一聲‘娘’麼?聽話,我是離鄉、你是回家,咱們倆啊可不一樣呢。”
門外響起一個聲音:“娘子歇下了麼?”是陳萌又派了自家的家丁過來給看門。
祝三道:“那我回去了,明天我還去行轅見鄭欽差,乾娘有什麼事要求欽差的,也不妨說出來,我試著捎話。”
於妙妙失笑:“你這孩子!欽差那是想求就求的嗎?他不是你求了就會乾的,凡他做的事,必是他自己想的。凡他想做的事,他必會去做、沒有理由也要編個由頭的。歇著去吧,明天好好當差。你要還記著我一分的好,托好黃先生,把老家的墳照顧到才好。我將來,不想與先夫合葬,卑不動尊,就給找個給看見我兒墳頭的地方吧。”
祝三聽這話音不對,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在朱家村的時候,也沒想到能走到現在。”
於妙妙道:“好。我答應你,你去吧。”
祝三無法再勸,隻得離開,對花姐道:“大姐,你今晚多費心照看乾娘。我也要上京的,咱們有的是功夫商議。”
花姐心下稍安:“好。”
祝三出來又對陳家的家仆道了聲道,領頭的正是祝三夜探陳府時講古的那一個,他一開口祝三就聽出來了。此人對祝三也十分客氣,道:“小郎君言重了,我們乾的就是這個,平日在府裡也要巡夜的。”
祝三回了自己房裡,張仙姑飯也做好了,雞湯已經熱了一回了。朱神漢已經吃完半隻雞躺倒了,他如今能側躺著睡了。兩口子對花姐認親是樂見其成的,這樣最好,又不用對花姐坦白祝三是個女孩兒、平白招人冤,也不用他們再費心給花姐找個好歸宿。想到上京後也算有一個熟識的貴人了,更是心安。
見祝三回來,張仙姑把熱湯重端了來,問道:“怎麼樣?”
“花姐是想見見親人的。”
“哎,這就對了。你乾娘呢?怕不大好吧?”張仙姑到底心細一點,一想於妙妙又有點同情。兒子閨女的,她好歹有一個,於妙妙是什麼都沒有了。
“我向副使說,大姐的事兒他得見見乾娘,不能什麼都不管。”
張仙姑道:“那就行了。老三,聽娘一句話,你替她乾的這些個事兒,足夠啦!彆再牽扯太多了,跟她纏得太多了解不開,對她也沒好處。他們什麼樣的人家,咱們什麼樣的人家?彆說什麼京城的貴人,就是大娘子家,咱們也不如人家腳後跟上的老皮哩。自家還滿腦門子官司呢。”
祝三喝了口雞湯,說:“我不會為她拚命。”
張仙姑訕訕地:“哎。”
祝三想了一下,對張仙姑道:“有情份,能幫儘力幫,放心,我不會把自己折進去。”
張仙姑歎了口氣:“可說呢,她這運氣是差了些。”
祝三悶悶地吃了一餐飯,起身收拾碗碟,張仙姑道:“擱那兒,我收拾吧,你快歇著去。這一天天的,還不夠操心的呢?”
祝三道:“兩個人乾快些。”刷完了碗,張仙姑還在外間不走,祝三道:“娘有事要說?”
張仙姑道:“也沒什麼,就是心裡有點不踏實。我在你這兒坐坐。”
祝三道:“鄭欽差要我明天去見他,還叫我收拾行李,後天就要走了。明天你跟爹一道收拾一下,我回來買輛騾車,裝了車咱們跟著他們的隊走。”
“哎!哎喲,這就要走了呀……”
“嗯。”
“那……大娘子和花姐呢?”
“大姐得跟舅舅一道吧,他們那兒吃穿都好,花姐不願與大娘子分開,大娘子應該與她一道的。”
“哦哦,也是,那個大人要是有良心,也該管你乾娘後半輩子的。”
“睡吧。”
“哦哦。”
————————————
第二天一早,祝三匆匆吃了早飯就去了行轅,出門的時候陳府的家仆還在,都很禮貌地叫他一聲:“小郎君。”祝三也向他們道了辛苦,又問他們:“早飯怎麼吃?”家仆笑道:“一會兒來換班的,我們回去吃。”
祝三一點頭:“有勞。”
他沒什麼代步的,依舊是兩條腿走到了行轅。行轅裡一片快活的空氣,門上的人見到他就很熱情。
沈瑛已不在行轅住了,欽命的案子辦了,他不再提什麼“避嫌”,昨晚就在陳府住了,好離外甥女也近一點,行轅裡隻留了兩個仆人看守兼收拾行李。府裡如今隻有鄭熹及其隨從,這些人看祝三就像是看“自己人”。
就在昨天,沈瑛安排外甥女、安排往京城報喜,鄭熹則是下了封口令——隨從們不許談論祝三與花姐的事。金良非常善解人意地傳了一回“流言”,說是祝三自己選擇了跟著鄭熹做事。
私下裡,猜什麼的都有,但是麵上還是一副熱情迎接“投奔明主”的新人的樣子。
祝三先見鄭熹,不想屋裡還有一個黃先生,兩人互相點頭致意。
鄭熹心情正好,隨口說了一句:“坐。”
祝三沒有馬上就坐下,鄭熹道:“讓你坐下,哪那麼多的講究?真要叫你講究了,你又不懂了!昨天在我麵前不是夠瀟灑麼?”
祝三麻溜地坐下了,問道:“您叫我來有什麼吩咐?”
鄭熹笑罵:“你倒不客氣!後天動身,準備好了嗎?”
祝三道:“嗯,您隻說什麼時候走,是到這兒來,還是到城外等著跟著一道走,到時候您準能瞧見我。”
鄭熹道:“看看。”
祝三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見桌子上放著份空白的文書,他挺熟的,就是戶籍文書。鄭熹道:“你原是無籍之人,現在上報就得了。”
祝三道:“好。”
鄭熹道:“你沒有正經名字嗎?隻寫個祝三未免草率,起一個吧。”
祝三道:“一時想不起來。”她也沒想過自己有什麼名字,朱家村也有很多人也沒個正經名字的,就叫個排行或者是小名、土名、綽號。雖說在私塾窗戶下麵聽過“必也正名乎”,她的心思並不在名字上。
黃先生小心地插言道:“不如請大人賜個名字,如何?”
祝三倒是無所謂,鄭熹沉吟一下,抬手摸下巴時摸到了冠纓,垂眼一看,這冠纓顏色朱紅鮮豔,笑道:“你姓朱,就叫朱纓吧。也不知道你父親的名字,一總填了,臨走前就辦了。”
祝三道:“不是朱,是祝。”
鄭熹道:“怎麼?”
“外來戶麼,不是一個姓的受欺負,他們就改了姓。”結果好麼,改了也還是受欺負。
黃先生問了是哪個字,又說:“那,老先生的名諱是?”
就沒個名諱,祝三道:“沒有名兒的,都叫他排行,他是獨子。”
他看到黃先生就知道這事兒很容易了。於平對他講過,有時候這些事情不是主官想辦都不大容易,但是小吏們就是乾這個的,反而好辦。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就是這麼來的。
鄭熹道:“胡說!你父親的名諱你怎麼能隨便?不得問一問?”
祝三道:“他要是有名字,瞞不過我的。他統共識不到二百字,現取名也取不來的。”
鄭熹道:“我看你倒懂得多!”
祝三道:“我是在牆根底下偷聽的課,先生是大娘子和四阿翁請的,四阿翁的孫子不叫我聽,叫人趕我,不許先生教。是大姐和死了的大郎說,一隻羊也是放、兩隻羊也是趕,我就在窗戶外頭聽,他們也付錢了,又不要先生額外多給我講。大娘子點頭了,我才聽的。大娘子後來招婿,我才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