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娘子跟著走了,回房就又嚶嚶地哭。沈瑛道:“你怎麼又開始了?”
沈娘子道:“郎君,你連外甥女婿都肯再給一次機會,就不肯幫一幫自己的嶽父家嗎?”
“這個事兒我說過很多次了,不要再提了。”
“你這麼心狠的麼?我嫁給你,為你生兒育女,可曾求過你什麼?如今求的,不過是我爹娘兄弟能夠回家!”
沈瑛道:“你爹是犯了案子流放的!”
“你都回來了,不能幫他也回來麼?”
沈瑛道:“我家是冤案,你爹是嗎?他是真憑實據的貪墨瀆職!”
“他縱貪墨,也是我的父親,也是他養育的我呀!貪墨瀆職的多了,不過是拿這個當個由頭罷了。”
這兩位也是門當戶對,沈瑛雖在流放也要娶個差不多知書達理的妻子,就在同是流放的官員家求娶了一門親事。現在一個回京了,另一個還在流放受苦。
沈娘子道:“婚姻是結兩姓之好,我嫁你,也不得救我娘家,外甥婿娶了冠群,也不得不挨打。”
“住口!”
沈娘子又幽幽地哭了起來。
沈瑛提腳就走,去書房睡了一宿,次日起床,出門前就派人去找祝纓。祝纓中間搬過兩次家,先找了客棧,掌櫃的告知了祝纓賃的房子的地址。結果人不在家,問了鄰居說好幾個月沒彆回來了。
沈府仆人又去了京兆府的大牢裡打聽,從獄卒口中得知了:“哎喲,你們是親戚?怎麼現在來找來呀?他早去了金大娘子家了!”
仆人這回終於找對了地方,叩響了金宅的門環。
此時,祝纓已經和金良從鄭府裡出來了。
——————————————————
祝纓和金良一大早就到了鄭府,鄭熹剛用了早飯還沒有出門,金良恭恭敬敬站在一邊,祝纓和甘澤兩個人交換個眼色問好。
鄭熹道:“你們都吃過了嗎?”
金良道:“吃過了。”
鄭熹也放下筷子,問道:“家裡怎麼樣了?”
祝纓道:“大嫂已經給請過郎中看了,皮肉受了些苦。”
鄭熹道:“馮夫人這脾性越發的不可親近了,離了婚也不是件壞事。妻賢夫少禍,嶽母就更加難纏了。”
“哎。”
金良幫祝纓說:“我說他在家陪陪爹娘,他就坐不住,要來請示您,書怎麼讀、試怎麼考。”
鄭熹再次向祝纓確認:“真的不考明經、進士科?”
祝纓早已想明白了,說:“不考!”
鄭熹也有點無奈,說:“好吧。把那書篋拿給他。”
甘澤出去,喚了一個小廝,兩個人抬了一隻竹編的箱子來放在地下。鄭熹道:“你要的都在這裡了。國家雖重法度,明法科之類卻是不如明經、進士的,真的想好了?”
祝纓道:“趕遠路,得有雙好鞋子,備好了車馬才能走得更遠,路上頂好有個驛站還有食水。”
鄭熹一笑,點頭。
祝纓道:“這些我都沒有。您說能供我,我也不怕欠人情,不過這兩科要更難考些。天下才智之士都衝那個去了,一個字掰出八百個意思來,叫我把心思都用在那個上頭,不如叫我乾點兒實事,能看得見的正事。不是您,我爹得冤死在府城的大獄裡,不是王京兆,我得冤死在京兆獄裡。就這個吧!我跟明法科有緣份。”
“明經、進士才能走得更遠,”鄭熹說,“你真有此心,更應當聽我的,以後高官得做,才能平更多的冤獄。”
祝纓道:“不是還有您嗎?我就乾點兒零碎的得了。”
鄭熹歎了一口氣,說:“好吧。去讀書吧,今年明法科留給你的時間可不多了。”
“是。還有兩三個月。”
明法科不跟明經、進士擠一塊兒,要等正經讀書人的熱鬨過了,才輪到它與明算之類的一起再考一輪,比明經科要晚上一到兩個月。明法科與明算等科的考生加起來也沒明經科的考生多,湊合湊合用人家考完的屋子桌椅邊角料就夠安置他們的考場了。
祝纓本來也不大夠格考個明法科的,她無處上書三代,所以王雲鶴惋惜嗟歎。在鄭熹這樣“不拘小節”的人這兒就不算個事兒,他就能給安排了。
鄭熹見她心意已決,道:“七十五天,去吧去吧。”
祝纓要搬這書篋,試著有點沉、不大好搬,順手打開了蓋子一看,裡麵也沒有卷軸,是一本一本的書、一疊一疊的字紙。
甘澤低聲道:“昨天你們一走,七郎叫人去又多搜羅了些來!”
鄭熹道:“明法考律、令,律書你已經看過了,令是會隨時頒布,越積越多的。此外,為防萬一,你最好把一些常用的格、式也都看一看,雖不考,多少要知曉一些。”
祝纓舔了一下唇,這臨時加碼是她沒有想到了,她說:“好!”她粗粗估了一下,律書那些她都看過了也都記下了,這是考試的大頭。如果其他的書籍也與律書難易差不多的話,兩個月她倒是能把剩下的都通讀一遍。
考試隻要考律、令,其餘的且不著急,所以她還有十五天的時候再細背律、令。
行!就這樣!
甘澤道:“七郎,得動身了。”
鄭熹道:“你好好考,考過了我還有事要你做呢!”
祝纓高興地答應了,金良上前,將書篋扛在自己的肩上,顯得很輕鬆地說:“七郎,我們也回去了。”
祝纓認認真真給鄭熹作了個揖,鄭熹道:“去吧。”
甘澤湊在他身邊,小聲說:“三郎這樣兒,能考得過嗎?”就七十五天,雖然路上也習了一些律書,甘澤還是為這個小朋友擔心。
鄭熹不在意地說:“考不過?正好可以沉下心來讀經史,老老實實走正途。我又不是養不起他!”
——————————————
祝纓不知道,一個周到的東家已經做好她考試不過的安排了。金良扛著書篋,她就順手從街邊買了兩個胡餅,塞了一個到金良的嘴裡,自己也咬著一個吃。
兩人嘴邊帶著胡餅渣子回家,遇到沈家的仆人被來福送出巷口。
來福跑上來接過金良肩上的書篋,道:“這是沈大人家的人……”
金良眼睛一瞪:“他們來做什麼?”
沈家仆人尷尬地道:“誤會,都是誤會。將軍慢走,我們回去複命。”他們與祝大、張仙姑並不相識,來福開了門,祝大兩口子探頭探腦看了兩眼就縮回屋子裡了,金大娘子接待的他們。
金大娘子也沒好話,將祝大兩口子挨了三頓打的事說了,沈家仆人聽得全沒了主意——不是說隻是馮家打了一頓退婚了嗎?怎麼我們家還打了他們兩頓?
六神無主地辭了出來。
金良道:“三郎,咱們回家去!”
留下沈家仆人看著他們的背影不知所措,過了一陣兒,猛地拔退就跑回家報信!
沈瑛回到家裡,得到了一個比前一天更糟糕的消息,將門上仆人拿來拷問,估摸著日子——祝纓在牢裡的時候,祝家夫婦來登門求助,被打走了!
沈瑛腸子好險沒悔青!全家人都在看著他,他不能失了場麵,說:“來人,去陳府,請大郎過來說話。”他要讓陳萌做個說客,去探探祝纓的口風,親事是很難再繼續了,可也不要再結仇了!
在府城的時候,他看不上祝纓,到了京城還想拿捏一下,如今祝纓顯見是要跟著鄭熹了,以祝纓的機靈,混不上心腹也得是個乾將,就不能讓他有怨氣在鄭熹那裡給自己上眼藥。
陳萌聽了原委,也是無語,半晌方道:“事情怎麼都湊到一塊兒了?好,我去!”
他第二天就到了金良家,金良不跟著鄭熹出差的時候生活十分規律,他十天裡有一天休沐,其他時候都住在城郊大營裡。他的假期也快結束了,正在家裡收拾帶去營裡的包袱。
他將自己的一副弓箭留給了祝纓:“喏,說要帶你去選弓箭的,又耽誤了,這張弓不錯,你彆總坐著看書,頭疼了。功夫還沒忘吧?”
祝纓笑著接了。
“我明天到府裡辭行就得走了,府裡的路你也認得了,門上的人也認得你了,有什麼事兒就去那裡求救。”
“好。”
兩人有說有笑的時候,陳萌登門。
金良很慌張,說:“我去見他,你彆……”
祝纓道:“他是來見我的!你攔著,他反而要多想,疑你從中作梗。還是我去吧,總要把話說明白的。我不殺他。”
陳萌也是個斯文公子的模樣,祝纓再見他時,又與初到京城的那個下雪天不同了,陳萌顯得深沉了不少。
兩下見過禮,陳萌就說:“三郎,慚愧慚愧,我才知道你與姨母生出了些誤會。”
祝纓道:“昨天,家父家母在令舅令姨那兒各吃了一頓棍棒,令姨命家父簽了退婚書,兩下各執一份。白紙黑字,哪有什麼誤會?”
“誤會誤會,舅舅使我登門,向三郎致歉來了。”他又帶了仆人,攜了不少禮物。
祝纓道:“令舅慷慨,七、八天前還多賞了一頓棍棒,免得我們再打秋風。”
這事兒陳萌都知道,太陽穴上一抽一抽的疼,說:“都是這起子小人!狗眼看人低!”
他想起了自己幼年時家中的勢力眼仆人,越罵越狠。金良道:“大公子,你跑我家來罵誰呢?”
陳萌意識到自己失態了,說:“見笑了。實在是來道歉的。我要知道了,斷不會讓這些事情發生的。舅舅要是知道,也不會讓這件事情發生的。”
祝纓心道:我聽你鬼扯!周遊挨罰的事兒,你們在朝裡會不知道?他為什麼挨的罰,你們能不知道?我下獄的事兒,你們必然知道卻隻字不提,可見心地壞透了。
她也能猜到了陳萌的來意,但是不肯馬上鬆口,說:“你們讓不讓,這事兒都已經發生了,如今你我再無瓜葛。您也不必再來。那話怎麼說的來著?一彆兩寬,各生歡喜。從此橋歸橋、路歸路。”
“三郎!”
祝纓道:“大公子,你是聖人門徒,親生父母被人毆打了,子女可以原諒這個人嗎?”
陳萌啞然,道:“你這又是何必。”
祝纓道:“大公子,請吧。”
金良咳嗽了一聲,道:“你們兩個還是把話說明白。”他拚命要給祝纓使眼色,因為陳萌不止是沈瑛的外甥,他還是丞相的兒子,祝纓頂好不要現在就開罪陳萌。
祝纓道:“好,那就說明白。東西帶走,從此兩家不上門。我們小門小戶,高攀不上你們高門大戶,還請高抬貴手。”
金良道:“大公子,話說到這樣也該差不多了吧?姓馮的事兒,你們姓陳的、姓沈的摻和什麼呢?”
陳萌麵色微變,拱手道:“看來,我這說客做得並不好,竟覺得你們兩邊說的都有道理了。”
祝纓做了個“請”的手勢,陳萌也是好涵養,回了一禮,帶著人走了。
金良對祝纓道:“這些禮物呢?”
“還回去吧,一個子兒都不要他的。”祝纓說。
金良就讓來福雇個車,將東西送回了相府。祝纓道:“這事兒不必告訴我爹娘了。”
“行。”
陳萌來了這一回並沒有影響到祝纓和金良,祝纓還是去讀書練字,金良還是收拾行李。
第二天,金良去鄭府辭行,向鄭熹提到了陳萌。
鄭熹道:“他?他自家的家務事還沒弄明白,就幫著舅舅惹事生非去了?你回營吧,明天我見著了沈瑛,說他一句就是了。”
“哎!”
金良回家帶上行李,得意地對祝纓道:“七郎答應給你和馮家的事兒收尾啦!”
祝纓道:“你可真是……”
金良道:“知道你機靈,有些事兒不是機靈就能辦的。你就在我這裡住下,你大嫂有什麼事兒你幫著些。”
“好。”
從此,祝纓就在金宅足不出戶,一心讀書備考。一家三口的生活都是金大娘子在照應,張仙姑十分過意不去,跟祝纓商議了一下,取了錢交給金大娘子當做一家的開銷,兩個女人實在無聊,為這事兒推讓了一整天,金大娘子勉強收了兩貫錢。
此事一畢,又閒了下來,金大娘子開始數日子,數著金良什麼時候回來。
還沒數到金良回家的日子,這天五更,祝纓睡得正香,忽然聽到外麵一聲尖叫:“走水了!”
祝纓披衣而起,推開門,翻身躍上屋頂四下一看,竟是金宅的後院堆放柴禾木炭的地方失火了!丫環廚子早起燒熱水等著金大娘子起身時好用,一見失火就叫嚷起來。來福也醒了、金大娘子也醒了,抱著金彪指揮:“快!拿盆來,敲一敲!”
銅盆一響,就有早起或將醒的鄰居也被驚動了,又有人敲鑼,又有人說:“開門,來救火!”
鄰居家也有有水井的,正在打水,提著桶往這裡跑。
祝纓看祝大和張仙姑也起來觀看,跳下屋頂,說:“你們跟緊我,不要落單,這事兒不對!”
張仙姑問道:“怎麼?”
祝纓道:“火著得不對!”放火,她才是熟手,柴房本就是個禁煙火的地方,金大娘子管家清爽,柴房不可能有明火!火是怎麼燒起來的?上次見到柴房著火,還是知府家,沒人比她更清楚那次的火是怎麼起的了。
一家三口到了後院,拍開了門,金大娘子臉色蒼白:“三郎!大哥、大嫂!”
祝纓道:“大嫂,你帶孩子到人少的空曠地方去,不要被踩踏了!錢財不要管了!”她掃了一眼,金宅仆人一個沒少。再看來福開了後門,鄰居們倒也規矩,都提著水桶、臉盆來。
祝纓搶先衝到柴房裡,眯著眼睛掃了一下屋裡,抽了抽鼻子:她聞到了油的味道!
著火必有起火點,以祝纓的經驗,越易燃的就越好,否則就要添些引火助燃的東西。油、輕紗布料、乾草、枯枝是最好的。
鄰居們齊來滅火,祝纓也不搭把手,她抽了幾根乾柴,揮滅了上頭的火,提著乾柴走了出來。
張仙姑在外麵急得要命,幾次要進去都被金大娘子和祝大拽住了。看到女兒出來,張仙姑急得哭了:“這麼多人,你逞的什麼能?”
祝纓搖搖頭:“這事兒不對,你們聞聞。”
祝大道:“有油味兒。”
張仙姑第一個說:“有人放火?”
金大娘子道:“我們與人往日無冤、近日無仇!”
祝纓護著他們往空地去,低聲說:“先滅火,總能查到痕跡的。”
火勢很快被控製住了,金大娘子先謝了鄰居,鄰居們都說:“以後小心些。”、“受驚了吧?快查點財物有無損失。”
突然有一個人說:“哎喲,這是什麼?!誰丟的東西麼?”
此時晨光初現,他挪開了腳,鄰居們勉強看到和著泥水的地上出現一個半個巴掌大的物事,硌到他的腳了!
在場的都說不是他們的,遞到金大娘子手上,金大娘子說:“怕是哪家的對牌吧。”
祝纓心中一動,說:“先留下來,等會兒點一點財物有無損失。”
金大娘子道:“好。”
鄰居們都說:“哎,派人給你當家的送信,叫他來看看吧。”
金大娘子也答應了。
鄰居們才要散去,又有了新發現,一個鄰居在牆根底下發現了一把短刀,揀了起來問道:“還有人掉東西了嗎?”
依舊是無人認領,所有人都覺得奇怪,今天怎麼回事?
金大娘子接過了短刀,拂去上麵的泥水,將它遞給了祝纓:“三郎,你看看,這是什麼字兒?”
短刀上鐫了一行小字:後學羅登敬獻大公子。
祝纓道:“勞煩諸位街坊再看一看,地上還有沒有丟失無主的東西?”
最後竟又找到了一根踩彎了的金簪子,事情太蹊蹺了,鄰居們都不急著回家了。
祝纓提著一根乾柴,在地上走了一圈,在人們看不太懂的幾個地方畫了些圈兒,又借了鄰居一架梯子,攀上牆頭看了一圈。接著出了後門,又在街上畫了幾個圈,圈子間隔開始有些亂,後來就很均勻地向外延伸,直到消失在大街邊的排水渠裡。有的圈子裡有腳印,有的圈子裡亂糟糟的什麼也看不出來。
祝纓道:“有賊,請諸位街坊不要踩到我畫的圈兒。大嫂,報官吧。”
鄰居們都看得很新奇,也想繼續看下文,都說:“不必大娘子自己去,我們去!”
祝纓道:“大嫂,咱們叫人去給金大哥報信,檢查門窗,清點財物,好應付官司。”
不多會兒,萬年縣的差役就到了,鄰居們又有自告奮勇幫忙看家的,也有要幫忙看著祝纓畫的圈兒的,也有要幫忙找人寫狀子的。十分熱鬨。
祝纓也被擁簇著一同到了萬年縣。
萬年縣近來被王雲鶴逼得很緊,很快接了狀子,又看了證物,道:“羅登?”
羅登是個官員,萬年縣知道他,派人請他過來協助,羅登派了個仆人拿著他的帖子過來應付官司。萬年縣問道:“你可認得此物?”
仆人倒也痛快:“我家官人孝敬陳相家大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