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塔的定價就不是砂糖那麼便宜了, 砂糖是祝纓有意壓價強令不許抬價的。糖塔,她沒說。
項大郎使人在人堆裡吹噓:“一座糖塔,要五貫錢哩!你數數, 這是多少?供了多少給神佛?這才是誠心,這才是大手筆。”
一套狠吹。
方丈先收了祝纓一百貫的香油錢,又收了許多的糖塔,他也不拆穿、也不知道糖塔真實的成本是多少。有人敬贈,他就收著。糖價不便宜, 南府的“府君糖”賣過來之後糖價才降了下來, 饒是如此也不是普通人天天都吃能到的。它比鹽還要貴一些。
幾個縣令聽著能賣這麼貴, 眼睛發燙, 都盯著祝纓。
祝纓道:“就算放開了給你們, 你們也未必能賺這許多的。先建坊,等我從彆業回來,咱們一邊說種麥,一邊定一下價。”如果想要把糖價徹底打下來, 至少得整個南府都能大量的生產。否則,南府降價隻是自己賺得少, 糖價還是掉不下來。杯水車薪。
縣令們一齊答應:“是!”
祝纓依舊是逛一逛集市,再采購一批珍寶、南貨,然後帶著一群歸心似箭的人回了南府。到了南府之後, 祝纓就安排了各縣糖坊的生產,工藝在她的手裡,一家一份, 她也不怕告訴他們怎麼製糖。
整個糖坊的秘訣, 在她看來是“調配、快、大”同樣的工藝在不同的人手裡, 其產量、利潤是完全不同的。以各縣的效率, 必然是乾不到她這樣的。私坊靈活不扯皮,本錢少,不經事。
縱是官糖坊,也難免有私扣夾帶之事。南府各衙的風氣經過整頓已算不錯,其中的損耗也不能說就沒有。
即便是這樣,他們的利潤仍然可觀,因為唐師傅改進的工藝確有獨到之處。
祝纓麵前擺著幾份抄寫好的工藝,下麵坐著各縣的縣令以及他們遴選出來的適合生產的匠人、商家。各縣的縣令想得都很簡單:依葫蘆畫瓢,還照大人的樣子來。
祝纓道:“項樂,你大哥不在,你代他坐一下。”
她要統一定價。
郭縣令等人隻要先將秘方拿到手,什麼條件都是肯答應的。但是縣中有經驗的老者卻彆有一種觀點:新開的,同樣的價上利潤乾不過老手。
這老者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道:“大人,穀賤傷農,價低了,買賣也容易做不下去。砂糖價太低,大家就不做這個啦……”
祝纓一挑眉:“你儘管賣高價。”
老者臉上微喜,又有些困惑,郭縣令忙說:“胡鬨!怎麼敢與大人討價還價了起來?”
祝纓歎了口氣:“能不能告訴我,你能做出高價賣的糖,還來我這裡乾什麼?自家賣去就是了。”
老者懵了,他看了一眼郭縣令,不是說有極貴的糖塔嗎?
郭縣令的臉綠油油的,祝纓又說:“跟著我乾嫌利少就換人。請出去吧。”一個手勢,上來兩個衙役將老者給“請”了出去。
祝纓看了郭縣令一眼,將他看得兩股戰戰,祝纓道:“誰還有意見?”
莫縣丞趕緊道:“沒有!都聽大人的!下官聽大人的吩咐從來沒有吃過虧,是不是?關兄?”
關縣令也趕緊說:“是!”
祝纓道:“那就開始吧。”她心中十分清楚的,即便以各縣的效率,以她現在的定價,這糖的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再要提價,就屬於拆她的台了。
她點一個名字就發一張紙出去,一共發了七張,郭縣令看著第八張,暗惱那個老者不會說話。全然記忘記了是他讓老者出頭問的,因為感覺祝纓對老弱婦孺一向比較寬容。現在看來,也確實寬容,沒打沒罵的,就是不給他這個份額了而已。
郭縣令心裡悔得跟什麼似的。
祝纓等他們接了字紙,才慢慢地說:“這利已不算少啦,想想全天下有多少人,又有多少製糖的人。平價賣出去,你們手上的錢才能轉起來,才能再擴建糖坊。錢如水,水要流起來才不會腐臭。”
她又下令,無論官糖坊還是私人的糖坊,在收甘蔗的時候也要商定一個價格。既不要哄抬,也不要聯手過份壓低甘蔗價格:“無利可圖就無人會再種甘蔗了。哄抬了甘蔗價格,成本就要增加,利就少了。”
關縣令道:“還如福祿的橘子一樣?大家夥兒也有個公議?”
祝纓含笑道:“那當然。眼下就這幾個人?咱們先定一下價。”
她又與這幾人約定好了甘蔗的價格,再定下砂糖的價格,兩種價格都定一個浮動的範圍。皆以當年的糧價為基準,一斤赤砂糖是幾斤糧的價格,一石甘蔗又是多少糧。
河東縣隨行的那個中年人首先表示讚同:“大人英明。這二十年來,糧價總有波動,豐年、災年能差著幾倍,要都照一個死價來,可就旱得旱死、澇得澇死啦!”
郭縣令覺得之前那個老者白冒頭了,祝纓想得比他們想得還仔細呢。
祝纓又說:“還有,你們先乾幾年,這是給你們讓利。五年之後,我就要將方子拿出去啦。”幾人都緊張了起來。
祝纓失笑:“讓你們先跑,還怕被彆人搶了先嗎?先乾!項大已經為你們將招牌都打出去了,再乾不出個樣子來,趁早換能乾的來。誰還有意見,我就讓項大一個人先乾十年再給彆人。”
眾人趕緊答應了。
祝纓道:“好,那就散了吧。”
她本來是想商議的,老者一開口她就發現問題了——商人逐利,現在市麵上的糖還是稀少的,他們隻要比彆人低一兩成的價就能賣得很好,為什麼要將價格腰斬?他們付出了辛苦,還要應付官府,有暴利憑什麼不多賺?
這與她的想法是相抵觸的。
她乾脆就不商議了!國計民生,不該與人商議。
定下價格之後,祝纓道:“散了吧。”
郭縣令特意留到最後,看彆人都走了,顧同、項樂等人卻不離開,他也顧不得麵子了,怯怯地:“大人……”
祝纓沒好氣地道:“這就是你找的老實人?”
郭縣令作出一個苦笑來,祝纓道:“南平縣沒人了嗎?弄個沒眼色的過來?換。”
郭縣令馬上答應了:“是!下官這就去選個人來。”
祝纓道:“不用帶來見我了。”
“是。”
“忙去吧。”
顧同躬身伸手:“郭大人,這邊請。”
——————————
郭縣令與顧同往外走,一麵央顧同給美言幾句。
顧同道:“您還不知道老師的脾氣嗎?隻要事兒辦完了,什麼事兒在他老人家的心裡都不過夜的。可要一直拖著,他老人家的記性又好極了。老師心裡想的是百姓,街上小孩兒吃糖的時候高興不高興?把價翻一番,還有幾個能吃得上的?”
郭縣令被個比自己小二十歲的家夥給說了一頓,不能說顧同無禮,但也覺得自己好倒黴,含糊地應道:“是。”
顧同也看出來他的不高興,索性說:“唉,大人想,老師要是不管你們,他老人家是不是獨享其利?為什麼分給大夥兒呢?”
郭縣令微驚,心道:這是在敲打我麼?是知府大人的意思,還是這小子自作主張?
猜疑著回了縣衙。
顧同興味索然,他有一點土財產家小少爺的脾氣卻不是個傻子,郭縣令連裝都不肯裝個被他說服的樣子,可……可真是……
他輕輕哼了兩聲,跑回書房,祝纓正在看商人的清單,跟項樂安排事兒。項大郎還在州城賺暴利,項樂是他親弟弟,這次組織商人進山就要項樂做這個中間人。
聽到他的腳步放重了,祝纓先不理會,等跟項樂議完了其中一項,才說:“又是誰得罪咱們小郎君啦?”
顧同道:“老師!老師,這些人怎麼說不通呢?”
祝纓一挑眉:“你以為他們不懂?他們懂得很。”
“就不積點德。”
“要積功德,他們為什麼不自己捐香油錢記到自己名下,非得這麼無聲無息地沒人記他們的好?你以為五貫一個的糖塔是賺的誰的錢?窮人攢一輩子也未必能捐一個。出手闊綽的,一定是這些財主。”
顧同氣得大喘氣,祝纓對項樂道:“記得提醒項安,官糖坊一定要辦好了。”
項樂道:“她一直上心的。”
祝纓點了點頭。
她愈發確定了一件事:自己手裡的官糖坊得乾好了!產量也得高,這樣才能更方便地平抑物價。府衙春天種的甘蔗現在能收了,官糖坊可用。除開一些工錢之類的成本,這賺的錢照例是她的。她完全可以據此來評估各糖坊的利潤情況,同時感覺到價格的波動。而不是被動地等著市麵上價格飛漲了,才想起來去“平準”。
祝纓道:“叫小吳來吧。”
小吳就等著這一聲,祝纓這回沒帶他去州城,他就一直猜還有什麼差使在等著自己。他是住在府裡的,趿著鞋就跑了過來,一邊跑,一邊單腳著地蹦著把鞋後跟提上來。
進了書房便問:“大人,大人有事叫我辦?”
祝纓道:“你帶著範生和張生去州城,他們要與刺史大人一道上京的。就後天吧,三、六、九往外走,將府裡撥給他們的盤費準備好。彆的不用管。”
“是。”
“到了州城,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都不要隨便開口。辦完了差就回來,你是司倉,種宿麥離不開你。你回來就與他們盯好宿麥。再有,各縣如果為了種甘蔗誤了種麥,你都記下來,先告章司馬。若還有再犯,再來告訴我。”
“是。”
“冷大人要是問起,就說我很掛念他,請他路上保重。”
“是。”
吩咐完了小吳,祝纓又命項樂陸續聯絡商人,進山商人的資質基本確定了,現在她要做的還是定價。
雖然進山一趟不容易,但那是單打獨鬥,現在有她帶著大隊進去,第一是安全,無論是路上的野獸、山匪,還是抵達之後與各族各家產生了矛盾,商人存活的機會大大地增加了。第二是信譽,毫無疑問的,跟著官員出去,約等於有了官府背書,做生意也會順利不少。第三是成本,少了自己探路的花費。
於祝纓,她固然可以一紙政令就讓商人賠本壓價換她的好處,不過她不打算這麼做,大家都賺一點才是真的賺。
她自己計算了成本,又詢問了項樂、仇文,再根據自己在集市裡蹲點、街上跟人閒逛打探,對物價頗為了解。她也不跟這些人廢話了,叫了人來就定個價。如果覺得不可行,那就退出,她隻帶認可的人進山。
她做了一件此時官員幾乎不太會做的事情——與商人開會。
定完了價,她又命人取了一整套的量器來。朝廷確立統治的標誌有許多,頒布度量衡也是其一。每個州縣的集市裡,都有一套標準的度量衡,即尺、秤、鬥之類。買賣的時候覺得對方秤不準,可以拿去複稱。
祝纓想將這件事辦好,頂好就是定個標準,以絕悠悠眾口。就像選拔考試的糊名,鄒進賢再活躍、名氣再大,考個第三,保送就沒他的份兒。可以懷疑考官水平不行,不能懷疑舞弊。
然後是擬定路線,這一趟來回還是二十天,從南平縣出發經過思城縣的一個角,進入到塔郎縣。塔郎縣有榷場,在這裡不必多做停留,隻在“縣城”即塔郎家大寨停一晚。接下來是過那位山雀嶽父的領地,在那裡的大寨裡停一天一夜,接下來是喜金家,最後不走那道山穀,而是從喜金家穿過去,直達藝甘家附近的營地。
號稱是去“秋遊”,商人是自發跟著她的,所以路上並不作很久的停留。商人們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如果想要做一點交易,她也不攔著,但是必須得跟她到營地,還得留足貨物。在營地沒賣完的,回程再接著賣。
她自己也攜帶了不少的東西,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就是糖。她自己也預備做一些買賣,營建一座城池是要許多錢的!開荒招人都是花錢的勾當,將南府掏空了堆自己的莊園有點缺德,借南府的雞生新城的蛋是最好的辦法。
反正一應公廨的收入都是她的,這一筆作為本金,對她來說也差不多了。她現在最缺的是時間,南府知府的第一個任期快到了,接下來還能不能再留下來還不一定,她是從福祿縣令直升的這個知府,這樣的例子本來就不多,時間很緊了。
祝纓先親自將範生、張生與小吳送走,她親自將三人送到府外。衙役們各捧著一隻大托盤,上麵是極厚的大氅,與一堆銀錠。
祝纓道:“京城氣候與南府不同,務必再三小心,你們生病了,家裡人也擔心的。”又囑咐到了京城要好好讀書,不可被繁華迷了眼睛。雖然他們是保送生,但是國子監也是有考試的,如果太差了,也是會被趕出來的。國子監每年都有不合格的學生被黜退。
當然,祝纓沒告訴他們,一般情況下,有祖蔭人的不會被退學,但是範、張二人沒有祖蔭。
一切都留給他們自己去體會。
二生拜彆祝纓,揮淚告彆的家人,乘上了南府給準備的車,小吳騎馬跟著,連同他們的行李一同送往州府。
祝纓這裡,也帶著準備好的人出發了。
————————
祝纓這次的隊伍尤其的長,她攜帶了答應給郎錕鋙的麥種等物,又有自己的護衛、從梅校尉那裡借了一百兵士。她還要準備這些人的糧草。商隊自不必說,商人也有自己的貨物。他們初次攜帶的貨物都不太多,大多數用馱馬而不是車。
這個祝纓非常的理解,她上次用車,行在山間頗吃了不少苦頭,這裡的山路遠不如用馬或者有些地方用牛。路上好走,載物也不算很少。還有些商人還用一種獨輪車,使夥計推著,攜一些山中緊俏的東西,再背一些山貨出來,利潤不少,賺的辛苦錢。
祝纓也是如此,用一些馱馬、驢騾之類,另有幾輛輕便的小車,不用載重大車。她又讓人弄了幾條狗帶上,沿途做警戒用。
彭司士私下與張司兵也嘀咕過,以為知府大人的用意是禿子頭上的虱子——他就是要有個羈縻獠人的功績。
既然是上司所求,這個上司也還夠意思,彭司士也就給祝纓也準備工匠,安排了一陣推獨輪小車的役夫擔著乾糧跟著她進山。
祝纓也笑納了。
梅校尉以前罵小白臉,這會兒又很支持祝纓了。祝纓要一百人,他就給了一百人,還給祝纓送行,說:“大人一向高深,此行必有緣故,我就等著大人平安歸來啦!”
祝纓笑道:“好說。”
梅校尉又對心腹親衛使了個眼色,那人會意地點頭。梅校尉給了他一個任務:看看這與山裡的交易是個什麼章程,賺是不賺、容不容易。以前他是不敢插手這個事兒的,他駐紮在此就是防著這些“獠人”的。現在不同了,人家也是朝廷認了的羈縻縣令了,怎麼就不能做交易了呢?
有知府頂在前麵,天塌下來有個兒高的頂著,出了事兒往知府頭上一推,齊活。
如果買賣可做,梅校尉也不嫌錢多。
祝纓手裡有了這一百人,底氣也更足了,她先不急著行進。而是叫來項樂、仇文:“傳令下去,商人五人一小隊,各自成團。”
她將商人也編什伍,行進的時候前後呼應,這次攏共有三十一個商人,所攜貨物也有一樣的、也有不同的,按照多寡、親疏給他們編個隊。多出來那一個湊進最後一隊裡。攏共六組,每組由一伍的士卒牽一條狗跟著,保證安全。
餘下七十名士卒也分前後隊,前隊警戒、後隊斷後。
就拖著這一隊人出發了。
在南府裡花了三天時間。由於準備充足,進到塔郎縣卻比她上次走這條路快了不少。郎錕鋙在大寨接待了他們一行人,這一行二百來人,郎錕鋙算一算他們的消耗,有點歎氣。
項樂上前說:“我們自攜了些乾糧,隻怕不夠,要問大人買一些,再有,不知哪裡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