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姑道:“你個死老頭子!又胡說八道了!你這話要是傳出去了,他們還怎麼留在家裡?兩個孩子爹娘都沒了,你叫他們到哪裡去?有良心沒有?”</p>
祝大低聲怒道:“我又沒要趕他們走!十好幾歲了吧?老三這麼大的時候,都能自己掙錢了!成天能吃點豆子野菜混飽肚皮就不錯了,過年才能聞肉味兒!衣服補丁撂補丁!如今我給他們天天吃肉,季季新衣,還好幾套換著穿!他們都沒自己洗過衣服!還給讀書!當財主一樣養著,還不夠好?鄉下財主也沒這樣的日子!咋?還要跪著求小郎君賞我口剩飯、彆給我老叫花子一耳光?!</p>
老三吃這麼多的苦,咱們說話都不敢大聲兒,就為了這個?朱四家的兒孫養得上心,那是人親生的,死了隻給他供飯的!這兩個,有親爹娘的,你得吃人家剩下的!</p>
還惦記著親爹娘的,叫親爹娘養去,彆想拿我的家產去供死鬼。</p>
這是我祝家,就得是祝家的名兒!不能沾一星半點兒彆的東西!就算要拿他當兒子養,也不能是‘石頭’城,也得是‘祝’家莊。就算能擎這份家產,也得知道是從誰手裡拿的!是誰給的!”</p>
張仙姑聽他這一通話,入耳十分不舒服,道:“你說這一大長篇子做什麼?好好說。你自己還挺喜歡石頭的……”</p>
祝大現在一聽“石頭”就瞪眼,張仙姑忙用話截住了:“都是有良心、懂道理、知道好歹的孩子,好好教,會好的。就算不要當咱家孩子,你也彆說這麼難聽。”</p>
“嗤,”祝大發出嘲弄的聲音,“丫頭她外婆為啥把她大舅送到老三這兒來?一個大男人,話都不會說,下來乾什麼?他留在家裡,丫頭她娘就坐不穩!我不跟你個傻娘們兒說這個!”他日常習慣管蘇喆叫“小丫頭”。</p>
“你個死老頭子,說咱們家的事兒呢,怎麼扯到彆人家了?”</p>
“不,”祝纓輕輕地說,“這一回,爹說得有點道理。”</p>
祝大自己或許沒有說得特彆的清楚,但是祝纓懂了他的言下之意,更是從中想到了更多。</p>
祝大道:“是吧?”</p>
祝纓道:“爹也不能將他們當成仇人一樣。收留他們的時候,都是有原因的。你也挺喜歡石頭的。”</p>
“不是那種喜歡!”祝大馬上說。</p>
祝纓道:“我知道了。現在咱們將話講清楚,我並沒有隨手揀一個男孩子就要將他當作兒子,以後交付家業。如果有人有了這樣的誤會,咱們就得慢慢兒給它擰回來,你也不能現在就甩臉子給孩子看。孩子什麼都不懂,要養他們的也是咱們,一轉眼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兒就不要人家了,這不行。你天天給他吃好的、穿好的,還給他錢花,先慣著再說他不該得這些,這不是上牆抽梯麼?抽也讓他下來、能自己走路再抽。”</p>
當初收留他們就不是為了養個兒子當繼承人。一是當時的情況他們沒了父母又受排擠,收留他們是給他們一條生路。其二是因為他們是“異族”,撫養他們也是表達自己的一種安撫的立場。其三得承認,在以上兩點的前提下,祝石是祝煉的添頭。</p>
祝煉表現出了不錯的天賦。不管這孩子是哪族人,是男是女,是奴隸還是主人,她都會試著與這個孩子接觸一下的。祝煉的情況最終讓她決定讓祝煉留在自己家。在祝煉的要求下,又給了他一個正式的名字。</p>
眼下她家裡養的姓祝的小孩兒就隻有這兩個男孩子,在祝家也沒什麼仆人的情況下,放到老兩口麵前養著,就會給人以錯覺。如果有錯覺的人足夠多,或者有私心,立時是一場禍事。宗法裡男孩子天然就有繼承家業的權利,而兩人恰好是跟了她姓的小男孩。</p>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他們與蘇喆也沒辦法在府衙裡打得旗鼓相當。他們當然有立場同蘇喆鬥毆,但他們的來曆或許本來就踏不進府衙、不可能在府衙裡當同學,造成這種情況的是她。</p>
他們“姓祝”“在府裡”“老封君撫養”,確實有隱患。這不是他們的錯,客觀上卻會有麻煩。就像祝大說的,蘇喆的大舅蘇飛虎,本來在父親的喪禮上並沒有特彆主動的發難,阿渾卻可以利用他的身份生事。那還是在有阿蘇洞主遺命的情況下。</p>
現在這個情況,讓人有誤解,那是她的疏忽。需要儘快給他們一個明確的身份,並且對外明白的表示,否則這麼主不主、仆不仆的,確實身份尷尬,孩子自己也要不知所措了。</p>
而他們的身份祝纓已經想好了——學生。並且她以後還要從小培養許多的“學生”,對學生也采取一種“能者上、庸者下”的態度。祝石如果沒有能夠被發掘出長處,祝纓也隻能放棄繼續在他身上投注更多的關注。</p>
祝纓說:“爹的意思我知道了,明天咱們掛好了匾就走。”</p>
祝大不放心地確認:“祝家莊?”</p>
“補種點竹子,叫竹間彆業。”</p>
祝大往地上一坐:“不行!”</p>
他死活得叫個“祝家莊”,不叫祝家莊也行,但是得有個“祝”字,反正,得注明是祝家的。不然他就真的要死。</p>
祝纓難得地妥協了:“好。”</p>
花姐一直安靜地看著,等到祝纓答應了,她想去扶祝大,祝大已經一骨碌爬了起來。</p>
花姐目瞪口呆。</p>
祝大起來之後說話也正常了:“老三呐,你那些個大事兒咱們也不懂,問也問不明白。你要為著收攏人,養幾個孩子都行,我跟你娘替你養。你看咱們不也沒虧著小丫頭麼?就是這孩子的事兒,你可得上心!不然,他端著你的家業走了,改回他們的本姓,供他自己的爹娘。咱都給他們爹娘當孝子了!養他一家子的人!咱們死了,連口剩飯都沒人供哩!”</p>
張仙姑本來想罵他的,想到死後沒人供飯,也覺得祝大這話,是有些道理的。確實,養子就有這麼個缺點。哪怕是同姓同宗的,過繼之後完全不理親生父母的也少,養父母的日子,看兒子的良心。</p>
——————————————</p>
祝大鬨完這一場時,正在下午,祝纓叫來了項樂,讓他去找人訂一塊匾。</p>
項樂問道:“不知要掛在哪裡?尺寸要多大?”</p>
祝纓道:“掛城門上。祝家莊。”</p>
項樂馬上就懂了,笑道:“這是正理!是該有個名兒,我這就去辦!”</p>
他飛快地跑走,找到了城裡居住的黃裡正,黃裡正恰是個有手藝的木匠。項樂的規劃裡,這個木匾也是個臨時的,黃裡正隻要能給訂得橫平豎直就行,先暫時掛上。祝纓下山之後,他那尋個石匠,好好地刻個碑。</p>
對了,還有界碑。彆業的範圍雖然還沒特彆的準確劃定,現在開出來的荒地得拿界碑給它標一標。立了石碑,才算有了個準星。</p>
黃裡正也願意接這個活兒,項樂一說,他就要動手。彆業正在建設的時候,磚石木料還堆得不少,黃裡正家什也趁手,本來手上就有幾塊解好的板子,現在又動手鋸出一些木條。先將板子截出尺寸來,長度很容易達到,寬度稍次,就用兩塊木板拚接一下,再將四邊鑲上木條。</p>
一塊木匾的雛形就有了。</p>
接著,他開始上細工,打磨、雕出一點花紋,上漆,勾畫出“祝家莊”三個大字。很快,一大塊木匾就做好了,放在一邊晾著,又將一個小火盆放在旁邊,等漆乾。</p>
又說:“以後要用石頭的,這個就先應付一下,也不怕漆裂了。明天一早我就給府裡送過去。”</p>
項樂看了,讚不絕口:“這手藝,絕了!”</p>
黃裡正笑道:“大人過獎了。”</p>
“我可不是什麼大人。”</p>
“我瞧著,咱們大人有那個意思,您的前程是準了的。”</p>
項樂隻管搖頭,他是商人子弟,難。</p>
黃裡正又說:“要是用了新的,這塊舊的換下來,能給我不?”</p>
項樂問道:“你要這個乾什麼?燒火嗎?”</p>
“我留著自己看看,這也是我的手藝哩。”</p>
項樂道:“我回去問問大人。”</p>
項樂回去向祝纓彙報。</p>
祝纓道:“還是你周到。行,告訴他,我答應他了。我這次回去,要到明年才會帶大隊人過來。你要在這裡多守一陣兒。”</p>
“是。”</p>
“同黃裡正說,他既有木匠的手藝也就不要閒著,打些犁耙之類,料算我的,工給他折抵。我在阿蘇縣也見過,山上種田農具比山下稍有不同,他看著改。要是用到鐵器,你也都記下來,傳訊下來咱們再籌劃。”</p>
“是。”</p>
“你看看,要是有人還閒著,建個小學校吧,就在這兒。”祝纓將一幅圖攤開,指著地圖上的一塊地方說。</p>
祝家莊也有自己的地圖,特點是特彆的空,祝纓指著其中一塊地,告訴項樂:“一個莊子裡的人語言都不通,這怎麼行呢?要學說話,學寫字,能有記賬的人更好。還有,我這兒不鄙視商人工匠,願意學手藝的,也給他們地方。你算一下一年裡的徭役數,征還沒有服滿的人乾這個活。要是已經滿了的,就不要征,實在缺人手,就雇人算工錢。”</p>
祝家莊的街道名稱也很簡單,橫路叫“緯”,縱路叫“經”然後從北往南、從東往西,依次一二三四五地數,其中從南門往北正中的一條、從東門往西正中的一條不在此計數,前者叫“大街”,後者叫“長街”。</p>
問地方隻要數格子就行。</p>
項樂道:“是。”</p>
祝纓又數了幾個格子告訴項樂:“彆莊的工坊也要留夠地方,就在這裡吧。離市集近一點,也方便。”她還打算明年繼續將祝家莊周圍再探一探,城裡水源隻是夠日常吃用之類,如果要用水力的,比如磨坊、糖坊、紙坊之類,恐怕還得到城外圈塊地來建坊。</p>
至於祝家莊接下來有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她也是不擔心的。事情交給項樂她很放心,就像做匾,她說找黃裡正,項樂就能想到接下來接石匾。項家如果不是因為阿渾這個意外,使三兄妹失了父親耽誤了,他們三人的能力加上有項父居中協調,也當是一個正在發家的大大的商人家族。</p>
第二天,項樂還弄了老大一串鞭炮來放,鞭炮聲中,幾個人將圍著紅布的匾掛到了城門上!</p>
商人裡識字的略多一些,居民們多半不識字,也有互相問的,都說:“祝家莊。”</p>
在山民們耳中,很難說“祝家莊”和“石頭城”哪一個名字更土氣一點,但都挺好記的。既然主人說是祝家莊,那就是祝家莊了,還兼記了這裡的主人是誰。城裡的人倒是有一個念頭:以後往外可以報自己是祝家莊的人了,也是有人庇護的了。</p>
————————————</p>
祝纓放心地走了。</p>
祝大解決了一件心頭大事,兼之女兒聽取了自己的意見,也滿意地不再鬨了。</p>
一行人走得比較順利,路過喜金家,她又多停了兩天,將喜金家大寨附近看了一看,順便看了銅礦之類。</p>
到山下的時候,已是十一月中旬了。</p>
刺史府眾人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將她給盼了回來。刺史府裡沒了刺史,總覺得心裡沒有底。</p>
祝纓讓隨從等各自回家,家人回到後衙,自己先見府內眾人。就聽到祝大說:“彆跳!車高,再崴了腳。”</p>
祝纓從馬上一看,卻是祝石從車上跳到了地上,笑著對車內說:“沒事兒,我跟師父練武呢!”</p>
祝纓道:“娘、大姐,小妹就交給你們啦。”</p>
自己踏進了刺史府的大堂。</p>
刺史府裡的事情不少,除了積壓的一些日常事務,各人又各有彙報。</p>
先是王司功,彙報了招錄刺史府史員的事情,也都是各有保人,三代良民之類。他留了兩倍的人,預備著給祝纓回來決定最後的名單。</p>
祝纓看了,問道:“女吏沒招?沒人願意嗎?不能呀……”</p>
王司功撓了撓頭,小聲說:“不是沒人願意,是太多了!”</p>
刺史府待遇不錯,祝纓還不許人騷擾女吏,許多人都願意過來。又有些托了本地富戶的門路的,王司功一看富戶推薦女吏,頭皮先麻。</p>
祝纓道:“這有什麼好怕的?都拉到學校裡,考試!”</p>
王司功道:“是。”</p>
小吳等人又報:“今天的邸報剛到,新南知府定下來了,照說已經上路了。”</p>
祝纓道:“哦……那準備好,萬一他要有什麼交割的,咱們也不能失禮。”</p>
“是。”</p>
祝纓又問州學博士:“我記得原府學裡有河東縣的學生?”</p>
“是。”</p>
“你列名單,我給他們寫薦書。聊勝於無吧。”</p>
當時新南府沒有知府,府衙也沒個牽頭的,更不要提什麼府學了。所以祝纓將原河東籍的府學生都暫留梧州州學讀書,等新南知府到任、開了府學再讓他們回去。如今新南有了新知府,這些學生就得回去等新知府了。</p>
梧州這裡,空出的學生名額也得籌備新一輪的入學考試。正好,十一月了,考完了、定下名次,明年正月開學。</p>
博士道:“下官已列好了名單了。”</p>
祝纓就順手給他們寫薦書。也不知道新南知府是個什麼樣的人,會不會對河東縣的人有意見,她就隻寫一些標準的官樣文章。寫某人,年齡籍貫之類,是經考試選上的府學生,因為區劃的改變,不能在梧州讀書了,所以隻好忍痛割愛,將此大才送還府君。</p>
幾封寫得都差不多,誇學生的話就因各人的情況不同而略有差異。</p>
四十名府學生,河東縣有十人,包括保送的兩個。在一排名單中,祝纓看到了甄琦。他快三十歲了,也不知道到新南之後還有沒有機會出仕了。</p>
祝纓給他寫了個“用功”的評語。</p>
將這些薦書都寫完,祝纓道:“這些年發贈他們的東西都許他們帶走,每人再給一貫的盤纏。明天我去送行。”</p>
祝纓隨手著這類事務處理完,想著有糖坊、紙坊之類巡視一下,再要找個雕版師傅。然後與梅校尉聯絡聯絡感情,年前的事兒也就差不多了。</p>
比起山上彆業的從零開始,公約的難產,秩序還是個空白,當個刺史可真是太容易了!</p>
祝纓非常感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