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堂的位置較為偏僻, 為的就是取一個“僻靜”,誰扔孩子的時候也不想叫彆人圍觀。
祝纓和花姐兩人帶上了小柳和牛金兩個,再加一個胡師姐, 五個人都著便服。冬天時節, 五人衣服保暖,讓人一看就知道家境不錯。越往育嬰堂走越偏僻, 通往育嬰堂路上亦有人家。
這些人家見慣了穿著不錯的人去育嬰堂, 從門裡往外一看,一男一女看著像主人家夫婦, 又帶小廝、女仆,心道:看著像是殷實人家,不知道哪個小東西要走好運啦。
祝纓路過一間臨街的小店鋪, 見一個老頭坐在門檻上曬太陽, 周圍一片安逸。
走近育嬰堂就聽到裡麵的孩子吵吵的聲音, 小孩子尖細的聲線襲來, 聽著還挺活潑的。
小柳搶上一步,看了一眼道:“咦?大白天的, 門怎麼關了?”
他拍了拍門,裡麵才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問:“誰呀?”
小柳道:“來看孩子的。”
一個駝背的老頭開了門,抬起昏花的老眼打量了一下小柳,問道:“你是什麼人?是要什麼樣的孩子?”
小柳道:“主人家要先看看。”
老頭往他身後看到祝纓和花姐以及牛金、胡師姐, 道:“要抱孩子?好模好樣的小子向來搶手, 要是府上找幾個整齊的丫頭,養上兩年就能做活計的倒是有不少。要是不計較腦子、隻要有人賣力氣乾粗活, 小子也是有的。不管帶走哪個,育嬰堂養了他們這些年,要帶走須得算還些房宿錢。”
小柳道:“您老人家說這一堆做甚?我們進去自己看。”
老頭道:“年輕人, 慢來慢來,裡頭還有人哩!有人看時,你們不能見的。等會兒裡頭的人走了,輪到你們,也不叫彆人看著你們帶了什麼人走。送養的跟領養的不見麵,領養的人也都岔開了不叫彆人知道你來過,這是規矩。”
小柳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規矩?”他還年輕,並不會無事逛育嬰堂,老頭不認識他,他也不知道育嬰堂還有這等講究。
老頭道:“送來的都是養不活的,父母不養,就是斷絕人倫了,此後生死聽天由命,不再找回。不然,誰個替你白養孩子?養個一二十年,將孩子好好地養成了人,扔了孩子的父母知道了,又將孩子搶了走,彆人豈不冤枉?那誰還來抱養?”
小柳被老頭說得一愣一愣的,也不便硬闖,跑去對祝纓和花姐講了。花姐道:“既然裡麵有善心人,那咱們過一時再來吧?”祝纓看著這座育嬰堂,牌匾已經很舊了,房子看著雖然結實,卻是透著股破舊的氣息。她點了點頭。
育嬰堂的門在他們麵前關上了,小柳有點好奇地又回望一眼,心道:怎麼這麼巧?也不知道是誰……
——————————
小江冷著一張臉。
她和江舟一大早就到了育嬰堂,她想領養個孩子。育嬰堂向來不拒絕“正經人家”領養孩子,開了門就請她們二人進去了。照例是稍作詢問,得知小江是梧州的官員之後,育嬰堂的婦人立時變得熱情了起來。必要給她“找一個好的”。
婦人拉著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子對她說:“您瞧這個,麵相看著是不算俊。可是個好孩子呀!又老實,又聽話,是個以後能頂門立戶的!”
小江伸出手中的手杖,將他們攔了一攔,道:“我屋裡不要男的。”
這話一說出來,婦人就摸著她的底了,心道:原來是個雛子,哪有親自來看的?這不就露底了?不都得托個信得過的做中人?
婦人歎了口氣:“我這兒女孩子倒是有,您既說是要養,我得給您挑個好的,不能坑了您。女兒是貼心,再貼心長大了還是要嫁出去的。縱您不發嫁了她,要坐產招婿,到時候還得挑女婿不是?還要看女婿人品。女婿哪有兒子靠得住?不如打一開頭自己養個兒子,自己養出來的,知根知底,將家業交給他也放心,多好?”
江舟道:“娘子要看女孩兒,你就帶女孩兒來便是。旁的事兒,娘子自會斟酌。”
小男孩兒看了看他們,知道眼前人是看不中自己了,他低下了頭,用力吸了吸流出來的兩管黃鼻涕。
小江心底生出一股煩躁,說:“走吧。”
婦人忙說:“娘子請留步!端正的丫頭也是有的!還有才送來的沒斷奶的,一準兒不記得親爹娘的樣兒,打小養,容易養得熟……”
小江看了看門外、牆邊往這裡看過來的眼睛,不動聲色:“下次再說。”拄著杖站了起來。
婦人道:“哎,那您這邊兒請。娘子,您再想想,我說的都是真心話。”
小江走出了育嬰堂,臉色不太好,江舟道:“娘子咱們不急!哎?那不是?”她伸手往前一指。
聽到大門打開了,小柳下意識地一回頭:“咦?”
他這一聲讓另外三人都回過頭去,卻見兩個女子從裡麵走了出來,步態有些眼熟,其中一人手中拄著一根手杖。
幾人都是等閒不來育嬰堂的,一般人也不會沒事往這地方跑,此時一遇,都覺得對方有事。小江以為祝纓等人應該也不會是來育嬰堂堵她的,那就是巧合了?刺史應該不至於要抱養育嬰堂的孩子吧?難道是要養仆人?
兩下對望四下一片安靜,一陣細風吹過,微冷。
育嬰堂的門又打開了,老頭喊了一聲:“那位小官人……”送走一人,他要喊下一人的,卻見兩撥人還是撞了個對臉。
祝纓道:“一起去看看?”又順口問小江,對育嬰堂有什麼看法。
小江道:“就那樣,大人看了就知道了。”
她沒有馬上走,而是跟著祝纓又折返了,邊走邊說:“都是父母雙亡的孩子,哪有不苦的?哪個都巴望著有人來領她們走,見了你就拿一雙眼睛看著你。心腸但凡軟一軟,就得哭著出來了,什麼時候再提起來心裡都不好受。”
她始終認為祝纓是個心軟的人,這樣的人進育嬰堂是令人不太放心的,帶著江舟又跟著殺了回來。
老頭卻對小江道:“這位娘子,您不能與旁人見麵。”
小柳道:“您老的話好多,您還看不出來麼?我們是認得的,一起來看看。”
老頭這才閃過身,衝內叫一聲:“張大娘,又有官人來了!”然後對祝纓道,“官人,您裡邊兒請。”
祝纓打量著這個育嬰堂,她到南府以來沒到過這裡,不過於府衙日常開支裡支取這麼一筆時簽個名畫個押按時撥付錢糧。南府升為梧州之後,也給這裡再漲一點錢。她要項安不妨雇女工,項安也曾彙報往這裡挑選過幾個小女工。有家的女工頗有兩個家裡容易鬨事的,這裡的女孩子無父無母更沒個兄弟丈夫也要向糖坊討工錢,孤兒充做學徒乾活拿錢,非常便利。
育嬰堂的房子式樣已經比較舊了,好些地方有了破損,整體看起來還算結實,不知道是哪一位善心人用心修的,看起來還能再住個二十年。院牆很高大,一麵牆上開個長方形的洞,一個釘了五麵板子、隻空出上蓋的木盒正正好可以放在這個長方形的口子裡,仿佛一個大抽屜。外麵送孩子的天黑後將嬰兒從“抽屜”裡放入,裡麵的人聽到哭聲從裡麵拉開“抽屜”將孩子抱進來。雙方不見麵,放進“抽屜”之後孩子的一切都同親生父母無關了。
一個稍顯精神些的中年婦人快步,迎了出來,看清麵前的人就叫了一聲:“哎呀!大人?!朱大娘子?咦?江娘子您怎麼也回來了?”
婦人忙跪下來迎接,老頭嚇了一跳:“這……這是……”
婦人對他連連做手勢:“這是刺史大人!快點兒!”
“轟!”育嬰堂裡連孩子帶幫工的大人都炸開了,他們擠著上前,也要來拜。
孩子們大小不等,入眼前的約有十個上下,聽動靜,後麵還得再有一些。有男有女,男少而女多。女孩子大部分看著比較正常,男孩子看起來總有點不協調。孩子們的衣服都很舊,補丁也多。
婦人又吆喝:“都老實點!”又轉過臉來向祝纓解釋,育嬰堂是她丈夫在管,但是男人平常也不大過來,女人看孩子更合適。她家也在這附近,往來也方便。她丈夫姓張。
祝纓道:“張六?”
“是。”
“都甭跪著了,起來說話吧。”
婦人爬起來,拍拍膝蓋上的土,上前道:“大人來是……要用工?還是要用丫頭?都有!都有!還是……要抱個養來給將來的小郎君小娘子就伴兒?”看到祝纓,她就不猜是要收養了,這裡的孩子最好的下場就這些了。
祝纓將這婦人上下一打量,隻見她穿得樸素整齊,衣服上有兩塊小補丁。
祝纓問道:“這裡有多少人?”
張娘子趕緊說:“數目在小婦人丈夫那裡。三丫,快往家去,把你爹叫來!”一個麵目平平無奇的女孩子答應一聲,跑了出去。張娘子又解釋這是她女兒,也是在這兒幫忙的,因為人手不夠。
一邊解釋一邊請祝纓等人進正堂裡坐下,這裡打掃得倒是非常的乾淨。擺設也還能看得下去。又有幾個看著伶俐的女孩子過來奉茶,女孩子也都有七、八歲的樣子,都偏瘦,臉色微黃,麵目都還周正,也不說話,但是眼睛都是忍不住的往祝纓等人身上看,臉上充滿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期盼。
張娘子解釋道:“在這兒的孩子咱們都用心照顧著,可誰也不能吃白飯不是?學著乾點兒活,以後出去了才能養活自己。誰個能養他們一輩子呢?都是調-教得手腳利落的,您要教她們規矩,領回去說一說就行的,都聽話。”
花姐問除了現在看到的,是不是還有更小的孩子。
張娘子道:“有,在後頭擱著呢。”
她們於是起身去看,後院一間屋子,一排通鋪,上麵擺著五個雜色的繈褓,有好有壞,新舊不一。有嬰兒在哭,一個哭了,連著幾個跟著哭。一個約摸七、八歲的女孩兒趕緊上前抱起一個哄著,又說:“許是尿了,剛才喂過粥了。我這就給她換尿布。”
張娘子陪笑對祝纓道:“這兒就小婦人幾個人,如今孩子多,在這裡吃飯的都有十來個,就叫她們大的帶小的。”她的身後,幾個粗糙的婦人臉上也都帶怯,生怕被挑刺。體麵保姆的工錢高,育嬰堂也不可能雇奶媽子來一人一個的看孩子。就隻有這三、四個人,還得負責做飯,也洗衣服、縫補。遇著孩子之間打鬨、爭搶之類,她們還要拆解。
祝纓伸手在窗戶邊上試了試,有點透風,張娘子又趕緊說:“晚間都會堵上的。”
這裡看著比當時思城縣那個收容過祝煉的地方好一些。
祝纓未及細問,張六滿頭大汗地跑了過來,心裡直呼倒黴。他平常也小小偷懶,但是貴人們一般不親自往這兒來,誰知道今天就叫刺史大人給撞上頭?張六跑得頭頂冒煙。
祝纓不動聲色,花姐和江舟之前已有些不忍,現在看著這幾個孩子都有點走不動了。
祝纓抬腳就走,小江一手一個,扯著袖子將二人拽了一下,又拄著杖篤篤地跟了出去。花姐回望了兩眼,狠了狠心,跟著又回到了前堂。
前堂,張六垂手站著。這是一個普通的中年男子,眼前他們一家三口看著比彆人顯得健康一些,可見平日生活也比彆人好一點。不必祝纓,小柳都能猜著些,想必有些活計是使喚一些小丫頭乾的。
祝纓又問育嬰堂內有多少人,張六道:“男女一十七口,原本有二十一口,前陣兒糖坊要工,挑了四個十來歲的丫頭去做學徒工了。她們都十一了,有生計就該搬走啦。”
祝纓知道這兩口子雖有些小油滑,已算不錯了的。如果他們真不要良心了,必能過得很富裕。
祝纓問道:“育嬰堂常年能有多少孩子?每年送走多少?新有多少?死亡多少?”
張六道:“也就一、二十個,這麼些年也沒超過三十個。每年送走三、五個,新來的,多有八、九、十來個,少的也就三、五個。死的……呃,不好說,孩子不好養呐!”
就算正常人家,親爹親娘帶著,也不能個個都養活的,育嬰堂死得更多一點。
張六尋思著,怎麼跟刺史大人多討要一點錢糧……
“都是什麼樣的年景?”祝纓問。
張六忙收回心神:“哎喲,除了遭了瘟,年景好壞跟這個沒關係。年景不好,生下來就溺死了,誰往這兒送?年景好,生下來自己就送給人養了。又或者有生下來就放到大路邊兒的,還有自己賣的……”
是了,此時可以人口買賣,父母賣掉子女還真不算是個事兒。自己就處理了,也用不著勞煩育嬰堂。
祝纓道:“還有這樣的說法?我看這兒怎麼陰盛陽衰的?女孩子特彆多?”
張六又說:“男孩有殘疾的會扔到這兒。要是沒毛病的,就是黃花閨女養漢子,養下孩子不能留的……誰沒事兒扔兒子呢?能送過來的多少有點兒毛病,要麼是殘疾,要麼是來曆上不太好說或者是家道中落。把孩子往這兒送的,爹娘都算有心了。女孩子就不一樣了,養大還要陪副妝奩,虧本。”
祝纓又問了一些諸如以前的孩子去了哪裡,是否會被拐賣之類的問題。然後沒說什麼就走了,張六兩口子摸不著頭腦,心道,刺史大人到育嬰堂就為了問個年景好的時候扔孩子的多不多?
育嬰堂的孩子們又是一次失望。
————————————
出了育嬰堂,花姐和江舟都想說話,又都忍住了。真是無事不要進此地。來一次,難過許多天。
走遠了一些,祝纓才問小江:“你們還有彆的事嗎?”
江舟搶答:“大人,今天是休沐日。”
祝纓道:“唔,那到衙裡坐坐吧。”
一行人回到了刺史府,一路到了簽押房。
小江的手杖一路篤篤篤,很有節奏地敲著地麵。到了室內,她提著手杖,不再點地了。
幾人坐下,牛金來上了茶,祝纓開門見山地對小江說:“育嬰堂你去了幾次了?覺得怎麼樣?”
大家在育嬰堂遇到了就有點小尷尬,小江見祝纓不問她去那兒乾什麼而隻是問育嬰堂,試探地說:“大人的意思是?”
祝纓沒有兜圈子,道:“這裡是梧州,育嬰堂也該管起來了。”
小江猶豫了一下,輕輕地搖了搖頭:“並不好管的。”
她接著算了筆賬。
經營育嬰堂是要有成本的,將一個孩子從小養到大,不管上學、隻管吃穿也是個不小的數目,偶爾還得看個病,還得算上雇工照顧孩子的工錢。所以能省則省。因此普通的縣城並不能每縣都有一個育嬰堂,梧州的這個生計也比較艱辛。再加上管事的有意無意也要從中揩一點點油水,整體就比較困頓。
大的帶小的,掃地洗衣服,燒火抬水。長到七、八歲就能送去當學徒工,或者去當小廝丫頭,到十二、三歲,除非能在育嬰堂裡幫特彆多的忙,否則也沒多餘的一口飯養那麼大個活人,必得請她走人。十來歲的飯量,夠養三、五個小孩兒了。
如果祝纓要管,按什麼標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