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麵還有另一個問題:“要是知道大人想管了,恐怕蜂湧而來的人能吃窮梧州。”
小江說得很冷靜:“人都趨利,原本孩子都養不活,生下來溺死也就溺死了。一旦您這兒的育嬰堂管起來了,要是比現在的好、比普通窮苦人家的孩子過得好,許多父母也不至於必要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必會有一些人將原本要殺死或買走的孩子送過來的。到時候您養是不養?怎麼養?養到多大?孩子本來就不好養,夭折得多了,您就要受到責難。多少雙眼睛盯著。”
她很少當著很多人的麵說太多的話,尤其是有花姐在場的時候,今天說得尤其的多,連小柳都覺得有點意外。
祝纓卻聽得很認真,自在育嬰堂門前被攔住起,她就又將之前計劃重新審視了一遍,也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打算以孤兒為主廣灑網,畢竟有父母的孩子另有牽掛,插嘴的人也多。育嬰堂的孩子不如想象中的多,沒魚,撒網有什麼用?網還得更廣一點。且現在小江說的這些,也是很有道理的。
小江隻說的“養”還沒有說到“教”,她出來魚之後怎麼安排也得考慮。魚多了自己就會競爭,就那麼仨瓜倆棗,看不出競爭。
祝纓聽小江又說了一陣,直到小江意識到自己說得太多了,臉上一紅,複又閉了嘴。祝纓才說:“原來如此,我會再想一想的。”
管還是要管的,不過情況需要調整。
小江已覺自己失言,忙起身告辭了。
她腳步匆匆,手杖敲在地上也失了方才的節奏。邊走邊想:不能在梧州的育嬰堂抱養孩子了!
她回到了家中,江舟見她有點魂不守舍的,去燒水給她泡茶,回來就看到她在對著衣架上的官服發呆。江舟道:“總會有好孩子的。”
小江回過神,問道:“你想你的父母嗎?”
江舟怔了一下:“有時候想。”
“會想找嗎?”
江舟道:“以、以前沒想過,現在、現在也……要是遇著了,會想知道的。認不認的再說……”
小江道:“是啊,人總是想找到自己的根的。”她又望向了衣架上的官服,打從裁好了衣服,穿上了身,對著鏡子一照的那一刹那,她突然想有一個家,想要個孩子。她是官身了,可以好好地養育一個孩子了。
她想要個女孩子。
今天的領養並不太順利。一是張大娘特彆喜歡向她推薦男丁,認為可以為養老之依靠,二是她突然有些擔心,自己既然養就會儘心,又恐一片深情托付,這孩子長大頭也不回地找親生父母去了。又由此想到了自己,多麼的艱難都想找到母親,然後……
小江用力甩甩頭,患得患失了起來。不期然地想:大人養的那個石頭就這麼放走了,會不會難過呢?
————————————
祝纓此時心情不錯。
育嬰堂的事情遇到了一點新情況,但是府裡有一個好消息——項安的侄兒也在今天到了。
彼時仇文正在府裡給郎睿補課,小孩子學話比較快,仇文又對“教化族人”抱有極大的熱情,拿著識字歌的課本,頭一篇也是略過,將後麵的歌一邊譯、一邊講解其中的有趣知識,給這小孩子講課。
蘇喆在跟花姐下棋,花姐棋力平平,蘇喆也是下得亂七八糟,兩人半斤對八兩。花姐同她下棋,還學會了跟小姑娘悔棋耍賴。
項安一直很忙,白天在刺史府裡幾乎看不到她,今天卻早早地回來了,還帶了個小男孩兒。兩人在門上,請侯五派人進去通報。
胡師姐先出來了,她依稀記得這小孩兒的臉,笑道:“原來是大郎來了。”
小男孩一揖:“師叔好。”
胡師姐道:“你住哪兒呀?”
項安道:“我預備在糖坊那裡給他備間屋子,現在帶他來見一下大人,以後有跑腿的活兒都叫他過來,現在叫他認一認門。”
胡師姐道:“大人剛好回來了,你再早來一陣兒都要多等呢。來吧。”
他們到了書房,裡麵隻有祝纓。
小男孩有點緊張,項安很大方地道:“大人,這就是我侄兒。大郎,快,拜見大人。”
小男孩抬頭一看,就看到一個年輕俊俏的官員,青色袍子,頭發向上挽起,束了玉冠,看著挺和氣的。小男孩不那麼緊張了,照著家裡人教過的禮儀在墊子上磕了個頭。
祝纓對他招了招手,小男孩看了項安一眼,項安點了點頭,小男孩走了上前。祝纓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呀?”
“回大人,我叫項漁,漁夫的漁。”
祝纓看著他的眼睛,這雙眼睛裡好像有話,於是她問:“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呀?”
小男孩就有點高興地說:“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所以寧願苦一點學會打魚,也不要現成的魚。”
“你多大啦?”
“回大人,過年就十歲了!”
祝纓拿出一個紅包來給他:“來,初次見麵。”
項漁雙手接了,又道了謝。祝纓問項安:“他是自己來的還是家裡有人送?都安頓了嗎?”
項安躬身道:“家裡打發了人送過來的,跟著會館的車,很安全。我也托了他們回福祿的人捎信回去,告訴家裡人已到了。先讓他住糖坊,本來就是來學手藝的。”
“有就伴兒的嗎?”
“是,有個夥計。”
“飯怎麼吃?書呢?他身邊兒得有個長輩同住才行。”
項安道:“那我也搬去糖坊吧。”
祝纓道:“你們倆同進同出吧,要去糖坊就一同去,想住你那屋子,就與你就個伴兒。今晚要是沒有旁的事兒,就留下來一起吃個飯。”
“是。”項安高興地答道。
項漁看了她一眼,項安道:“看我做甚?我帶你搬行李、認一認府裡的人。”
祝纓道:“去吧。”
項安領著項漁出去了,祝纓就讓胡師姐傳話給侯五和杜大姐,將項漁也加進客人名單裡。
她自己則在思索著“廣灑網”這件事。她很快就想通了,小江擔心的許多事在她這裡都不是事兒!
她沒那麼多可擔心!
育嬰堂的錢可以給,但是這個劃撥不從刺史府的公賬裡出,就以每月石頭之前的花費作補充。項漁的存在提醒了她,不是每個人都要坐在課堂裡除了讀書什麼都不乾的過上十年才算是在“栽培”。是她太執著於“全心全意坐在課堂讀書”。
當然小江說得也是有道理的,她可以出錢,但如果隻是她出錢,恐怕出不起,她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砸這一件事上。得讓一件事自己產生利益。
可以廣收學徒。
育嬰堂的孩子不是也要自謀生路的麼?讓糖坊收學徒,還有紙坊,邊乾活邊學東西。擱作坊裡,平時乾活,每天隨便坊裡哪個算賬先生抽兩刻、三刻的功夫,給他們稍稍教點識字之類。不用太久,聰明一點的就能看出來了。
將聰明的一篩,分類培養,不大聰明的也有了一門手藝保底不至於餓死。
祝纓越想越覺得此事可行。
待她將整個計劃想了個大概,項安已經將侄兒帶了回來,將他安頓在了項樂的房裡。項樂現在還沒回來,就算回來了,叔侄住一屋也挺好的。
祝纓道:“他們今天正閒著,咱們著阿漁認一認人吧。阿煉呢?”小柳跑到外麵隔著院門叫了祝煉一聲,祝煉放下筆出來了。
祝纓道:“認一下人,這是三娘的侄兒,項漁。阿漁,這是阿煉。”
項漁聽他姑姑提過祝煉,看了一眼,看不大出來特點,仍是禮貌地拱手,祝煉也還他一禮。
祝纓道:“你們年紀相仿,以後相處的時候還多著呢。慢慢處。”
祝煉道:“是。”
項漁也跟了一個“是”字,心說,大人很和氣呀,怎麼都說他規矩大?
祝纓順口問了項安學徒的事情:“育嬰堂的女孩子,在糖坊做得如何?”
“很是肯乾。”
“那要是人多一點呢?”
“那當然不錯。”
祝纓又問:“糖坊現在要用多少人?能容多少人?要多少學徒工?”
項安道:“多多益善,我現在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個時辰。大人,我想在水邊再建一個糖坊,將那裡做大!”
她將糖坊又擴建了一次,由於原料充足,一直在開工。不過彆家的糖坊也開了起來,彼此都在賽跑。此時梧州的糖往外銷非常的便利,常有外地商人過來大量地購買砂糖,各家都拚命擴建,想搶在外地人學會這製糖的法子之前先多賺些。不用全國,隻要南方數州,都夠他們樂的了。
項安還盯上了水碓,她想不再多建了,以水邊的糖坊為以後的主要作坊,因為水力更便宜。但是地方不太好找,還要兼顧到灌溉等事。
祝纓道:“選址我再斟酌一下。”她原本的計劃是將一些新作坊往山中轉移的,一則是她自己需要,二則山中水力更方便。
山雀嶽父拿石頭做了一回文章,讓她也產生了一些疑慮。本來這個作坊,她還預備在塔郎縣放一個造紙的作坊的,也是借用水力。
現在除了教授耕種之事,其他的事她都打算先停下來看一看再說。她的時間很緊,若山雀嶽父等人進展遲緩,她就隻好放棄“各縣共同發展”,將力氣向阿蘇縣傾斜了。
項安聽她在考慮了,就說:“是。”
祝纓又問她:“多收些學徒,你能從裡麵看出可用的人嗎?”
“都說三歲看到老,靈光不靈光,一試就知道。靈光的人,什麼都靈的。”
祝纓往祁泰的院子努努嘴,項安忍不住笑了:“那不一樣。”
兩人說過幾句話,祝纓就說:“走吧。咱們到後頭去。”
她帶了幾人去見張仙姑和祝大,二老看項安、項樂的麵子,預先就準備好了笑臉。等看到項漁,準備好的笑臉就變成了真心的笑。項漁稍活潑,見人會說話,又不跟二老特彆的粘。
祝纓說一會兒一起吃飯,張仙姑馬上就答應了:“再加個菜,喜歡吃什麼呀?”
項漁道:“都行!娘不許我挑食。”
張仙姑高興地道:“真是個好孩子。”
不多會兒,蘇喆、花姐等人也都到了。花姐心裡其實惦記著育嬰堂,跟蘇喆下棋時兩個就有點亂七八糟的,蘇喆都看出來她心不在焉了,項漁的到來為花姐解了圍,兩人相攜到了張仙姑這裡。
張仙姑的院子再次熱鬨了起來,二老也忘卻了一些煩惱。朗睿今天的課程結束之後,祝纓又將他和仇文也留下來,就在刺史府裡設宴,請他們一起吃了個便飯。她將祝煉、項漁、郎睿、蘇喆安排在一起,自與仇文、花姐又聊到了番學。
仇文道:“番學裡有些人學得還不如阿發快。”
花姐道:“年紀越大學得越慢吧?”
仇文輕輕地搖頭:“也有人天生就笨,將笨蛋塞了過來,可真是……”
祝纓道:“放寬心,都要一樣的教,不可厚此薄彼。你教了,學不會是他的事兒,你沒遺憾了。你要鬆了勁兒,可就兩說了。”
席間閒聊,祝纓又問仇文的兒子現在如何。仇文道:“正在溫書,想叫他將來考縣學。”仇文能做博士,因為是番學,他給兒子請了西席教授的卻是正經的經史,打算苦讀幾年之後走個正經的路子。
以前,這是不敢想的。他是商人,且父祖三代也不知道如何書寫。現在不同了,即便塔郎縣也是朝廷承認了的縣治。孩子進學的阻礙就沒了。
祝纓道:“我這兒有些書籍,想看的時候可以來抄錄。”
仇文大喜:“多謝大人。”
那一邊,四個小孩兒又湊在一起了,郎睿最小,語言稍有不通,項漁就不一樣了,他雖是新來,奇霞語與利基語都會一點兒,其中奇霞語會得更多,從中還有了點小小的交流。蘇喆也沒跟郎睿當麵打起來,還管人家叫“阿弟”。
一時之間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