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過招 天道有常。(2 / 2)

陳萌道:“隻怕都還收著。信不信,日後給王相公排頭吃的,就有這些人。”

“那是會有的。王相公也不是孤身一人不是?”

陳萌道:“論理,這天下也該整頓一番了,隻可惜哪有這麼容易的事?譬如一個家,原是老夫人管的,她死了,新娘子來掌家,不得掃走一些老貨?偏偏咱們這位陛下……”

祝纓道:“陛下才登基多久?”

“反正夠愁的。他不能乾,王相公能乾,他隻管給王相公撐腰就好。我卻擔心他的腰也不很硬,又琵琶彆抱。王相公想乾事,就得占住了政事堂。這就又招流言了。這流言背後要說沒有人指使,我是不信的。”

祝纓道:“天子廣有四海,哪有在一棵樹上吊死的?”

“這麼說,王相公是危險了的?”

祝纓道:“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唄。”

陳萌認真地看著祝纓道:“兩家都與咱們不相乾!你彆一頭紮到哪一個的懷裡去才好!鄭七與你的淵源我是從頭看在眼裡的,他也算不得什麼好人!不過比我那個糊塗舅舅強些罷了。你還有父母!哎,你納房妾吧,開枝散葉,忙了半輩子了,淨操心了,彆什麼都沒落下才好!”

“知道啦!陳夫人!”

陳萌道:“我好心勸你,你倒打趣我了!”

祝纓道:“知道你好心。我自有計較。”

陳萌叮囑道:“你幫王相公也要有個度啊!鄭七萬一當你是叛徒,他下手可不會留情的。”

陳放一直在旁聽著,直到祝纓走後,陳放才小心地問父親:“阿爹,祝叔父是不是要幫著王相公?他會吃虧的吧?”

陳萌道:“彆人都說他心狠誌堅,其實啊,他就是心軟!最濫好人的一個人。看得明白,卻不忍彆人受難。不過要交朋友,還是要結交這樣的人。心太狠的,不好。”

不過仕林中漸起了為王雲鶴說話的聲音。還是有一些如趙蘇這樣的人,覺得王雲鶴此舉很好。其中不乏聰明之輩。有揭穿是“小人”不願王雲鶴為君子張目的。

也有說王雲鶴六十多還不到七十,什麼叫戀棧權位?如果這樣說的話,那麼朝中七十以上的人是不是都得滾回家抱孩子了?要說彆說哪一個!

還有人把矛頭指向了鄭侯等人,鄭侯兒子都要五十歲了,他還當什麼三師三少?在太子那兒掛什麼名?

鄭侯也被人說了,卻很穩得住。

任憑外麵怎麼說,他隻把鄭熹叫過來:“他們惹的事,倒叫老子挨罵!我又沒有將王雲鶴如何!你說,叫我怎麼辦?”

鄭熹又好言安慰:“既是他們惹的,必不會坐視那些人將話扯偏了去。您也不須著急,我們不出手,自有人有更狠的。”

鄭侯咕噥道:“王雲鶴想乾什麼?一把年紀,又想起少年之誌了嗎?”

鄭熹一笑:“這些儒生,誌向一直都在的。隻不過有的人當真,有的是當是拿來謀爵祿名望的墊腳石罷了。究竟誰真誰假,又有什麼關係?合用則用,不合用,還要留著、敬著嗎?”

鄭侯道:“他,有點可惜了。”

鄭熹道:“我明白的,他忙了一輩子,及時退下去,對他也是好事。”

——————————

鄭熹料得很準,他還沒有說什麼,京中便又有另一種說法——王雲鶴為相二十年,天下皆知其賢名,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仗著是先帝老臣,以勢淩君。天下的事,都聽他一個人的。

隻知有王相,不知有陛下。

這說得也是一部分的事實,新君確實不是個果決的樣子,連新人換舊人都辦得沒個明確的章法。剛登基那會兒,整個朝廷的大臣都有默契地想請他“垂拱”。

當時是大家的共識,都有參與的,現在倒都推到了王雲鶴的頭上了。

最早給祝纓傳這個消息的人不是與士子接觸的趙蘇等人,也不是方刺史等新交的朋友,而是祝青君。

祝纓認真地問道:“街麵上有人這麼說的麼?”

祝青君道:“是,還說王相公辦事比陛下明白呢。”

有點不妙啊!

祝纓想。

她麵上仍然保持住了鎮定,對祝青君道:“不要去傳播這樣的話。”

“是。咱們的人不敢胡說的。”

這次的流言可比上次可怕多了!就算是仕林,也得想一想,確實是王雲鶴比皇帝可更能乾一點。一旦這麼想了,就會掉到陷阱裡!

祝纓輕歎一聲,對祝青君道:“找個可靠的人,傳出話來,這是陛下心裡有先帝,是孝道!”

祝青君道:“三年無改父道?”

祝纓點了點頭。

祝青君小聲說:“可是……也快三年了,是不是得準備改了的意思?”

“先把眼前這一關過了吧!”再蠢的皇帝,也不會容忍有人挑戰他天下共主的地位。相反,越平庸的,越擔心。

祝青君匆匆離去,她沒有去找街麵上的那些人物,自己拖了件黑衣一裹,跑到個茶樓外麵,蹲在仆人堆裡。趁著仆人也指點江山說八卦的時候,將“孝道”的說法散播了出去。彆人再看她時,她已經不見了蹤影。

祝纓很懷疑,這樣的流言沒多久就會傳到皇帝的耳朵裡,但是如果皇帝聽了不說,彆人是很難找機會為王雲鶴向皇帝辯解的。

這件事情,祝纓也覺得棘手。

到得臘月,又有不少地方報了雪災,“凍死牲畜無數,壓倒房屋以萬計,百姓凍死者若乾”另一些地方又沒有雪,地方官擔心會影響明年的收成。

這是瞞不住了的。王雲鶴與鄭熹將幾份報災的折子一並送上,皇帝當時臉色就難看了起來。王雲鶴又奏請及時賑災:“天寒地凍,一旦拖延,就會有更多的是凍餓致死。”

皇帝鬱鬱地道:“你們與戶部擬個條陳來。”

王雲鶴應下了,與戶部商議過後,還要減免災區的一些賦稅之類。

第二□□上報給皇帝,皇帝突然哽咽了:“先帝在時,風調雨順。算我登基以來,災害不斷,難道是我的德行有虧嗎?我將來如何有麵目去見先帝?如何有麵目去見太-祖太宗?”

此言一出,大臣們都站不住了,一齊跪倒:“臣等有罪。”

鄭熹道:“豈是陛下之過?皆是臣等不能調和陰陽,以致上天示警。”

祝纓心裡咯噔一聲。

鄭熹才乾了幾天丞相啊?調和陰陽?這是逼著王雲鶴走?不走就坐實了戀棧權位……

祝纓深吸了一口氣,正要起身說話,動作到一半,一旁魯太常迅捷地拉住了她,低低嘶語:“彆作死。”

一個聲音從後麵冒了出來:“與丞相何乾?”

餘清泉!

餘清泉侃侃而談:“世有陰陽,有四季、有日夜,這些都是自然之理。沒有總是白天不過黑夜、都是春天沒有冬天的。先帝承了秋日的收獲,而您不過是遇到了寒冬,這與德行有什麼關係?

天道有常。熬過寒冬、國祚綿延,就是您的大功德,先帝、太-祖太宗又能說您什麼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