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漸有明君風範了。”竇朋麵帶微笑, 頗為欣慰地說。
打十幾年前起這朝廷就有點亂,經過先帝的六年,愈發不能看了, 竇朋可真怕它“其亡也忽焉”。今上登基了, 起初還有些稚嫩, 現在漸漸有了模樣, 最高興的就是竇朋了。
陳萌也附和著說:“畢竟是兩代先帝教導過的。”
鄭熹心道:什麼兩代先帝?隻有一代, 另一個根本教不了什麼。
但他與冼敬的臉上都掛著客套的笑, 不鹹不淡地點頭。鄭熹的心裡頗不是滋味, 皇帝庸劣了, 他不開心, 因為容易壞事兒。皇帝太有主意了,他也不開心,因為他會被轄製。
鄭熹不動聲色, 冼敬應該比他急。他又取了一件文書看了起來, 是王叔亮上的奏本。王叔亮本人已接到了赴任的文書, 因為是丁憂起複, 王叔亮是個講究人,給皇帝寫了個奏本以示感激。
鄭熹的唇角翹了翹:王雲鶴的親兒子們要回來了。
他才稍稍有點高興, 卻又馬上遇到了一件鬨心的事兒。
今天是竇朋值宿, 熬到了落衙的時候,鄭熹在宮門外就遇到了甘澤等在外麵。甘澤已被他升任為府中的大管事,平素出門不是他跟著, 現在竟然出現在了宮門口。
甘澤臉上現出了焦急的神色, 鄭熹掃了一眼,道:“到車上來說話。”
甘澤服侍他登車,自己再鑽進車裡, 一開口便有些哽咽:“相公,老夫人……”
鄭熹臉色一變:“老夫人怎麼了?”
鄭熹的心裡慌得厲害。
甘澤道:“早間起來就說頭有些沉,請了郎中診治,開了兩劑藥,吃了也不見好,到了後半晌越發沉重了。夫人請了禦醫來瞧,又打發小人來迎相公回府。”
“怎麼不早告訴我?”
“夫人說,相公外麵多少事,不能自亂了陣腳,叫人看出來。”
鄭熹按著胸口,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車很快回到了鄭府,門上的客人早被嶽妙君使人勸退,鄭熹匆匆往母親住處趕去。在門外遇到迎出來的嶽妙君。
嶽妙君道:“莫急,人已經睡了。”
鄭熹看了她一眼,道:“真個沒事,你也不會打發人迎我。”
“真個有事,也不會等到傍晚才找你。”
兩人一同入內,房中鴉雀無聲,郡主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半睡半醒。鄭熹疾趨到床前,看著蓋在母親身上的被子微微地起伏,被子綢麵反射的淡淡的燈光也輕微地晃著,才鬆了一口氣,坐在床邊將手伸入被中握住了母親的手。
郡主的手溫暖乾燥,鄭熹的心漸漸平靜下來。他抽出了手,將被子掖好,起身到了外間。
嶽妙君命人取了脈案、藥方等來給他看,鄭熹就著燭光掃了一眼。這些病症郡主之前也常得,自打上了年紀,人就容易有病痛,但是這回尤其的重。
嶽妙君道:“要不,你告幾天假?”
鄭熹點了點頭,道:“也好。對了,二郎的事兒準備得怎麼樣了?”
“二郎?什麼事?”
“婚事。”
“先帝駕崩才一年多。”
鄭熹的次子鄭紳早在先帝還在世的時候就被選定為恭安公主的駙馬,公主府都蓋好了,先帝死了,這婚事就耽擱了下來。
鄭熹往裡間看了一眼,道:“陛下都已經出孝了。公主府早就建好了,等三年,又該朽壞了,重修又要白費國家財賦。不妥。”
嶽妙君勉強笑笑:“那我也準備著。”
鄭熹道:“不要多想。”
“好。”
鄭熹讓妻子在這裡守著,自己去書房,他沒寫告假的奏本,而是讓人把鄭奕叫到家裡來。
鄭奕來得很及時,熟門熟路地到了書房。一旁的鄭紳叫了一聲:“十三叔。”
鄭奕點點頭,對鄭熹躬一躬身,鄭熹道:“坐。”
鄭奕道:“七郎,可是朝中有什麼變故?”
“能有什麼變故?”
鄭奕道:“陛下越來越有主意了。”
鄭熹道:“天子豈能是個軟弱無能之人呢?”
鄭奕撇撇嘴:“味兒不對!他這些日子與做太子的時候判若兩人,以前像個沒頭蒼蠅……”
“放肆。”
鄭奕道:“反正就是那個意思,他跟長出了頭似的。”
鄭熹板著臉,道:“與你說正事呢。”
鄭奕老老實實地將手放到了膝蓋上:“您說。”
鄭熹看了一眼兒子,對鄭奕道:“二郎不小了,該成婚了。”
鄭奕微微皺眉,道:“公主這孝期怎麼算好?論理,她該守孝三年,可鬼知道這三年裡冼敬又會作什麼夭?二郎早些完婚,咱們與陛下也更親近些。可是孝期未滿就成婚也不妥……”
鄭熹打斷了他:“阿娘病了,有些重。聽到好消息,一高興,興許就好了。”
鄭奕頓時失聲,瞪大了眼睛看著鄭熹,神色間帶了點驚惶。
鄭熹道:“找個人上表,要快!”
鄭奕連連點頭:“是!”
“你再去一趟穆成周家裡。”
“誒?”
“他可是永王嶽父。”
鄭奕一點就透:“好!”
“府裡的事,要保密,隻說偶感風寒。”
“好。”
接著,鄭熹又派人去找郝大方。最後讓陸超給祝纓處送了個帖子,說是明天要過府一敘。
安排好這些事,才命人搬了行李,到母親臥房外間去。鄭紳見狀忙說:“爹,還是我來吧。”
鄭熹擺了擺手:“不用你。”
鄭紳也不敢反駁,隻得在郡主正房旁的廂房裡尋了間屋子宿下了。
——————
另一邊,鄭熹下的帖子卻又讓祝府起了猜測。
鄭熹很少到祝纓家來,有事多半是下張帖子或者是派人把祝纓叫到鄭府去。更多的時候是祝纓比較自覺地到鄭府去。
近來鄭熹下帖召人變得少了一些,有時是派兒子、偶爾是親自過來。
弄得祝纓不像是與他更親近,而是與陳萌交情更深的樣子——陳家父子與祝府往來反而更密切。
祝纓打開帖子一看,就懷疑這帖子與近來朝上的事情有關了。
她不動聲色,對蘇喆、林風等人說:“明天府裡好好準備,鄭相公要過來。”
蘇喆一看趙蘇等人都不在跟前,自己責無旁貸地問:“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祝纓道:“能有什麼事?有得商量就不算大事兒。”
蘇喆還是不放心,她近來很閒,嶽桓做了禮部尚書之後對她也如姚臻一樣的關照,同樣的,也沒交給她什麼差使。
嶽桓比姚臻不同之處還在於將她看作個學生。蘇喆曾被祝纓帶到嶽府許多次請教,她又在劉鬆年府裡呆過,嶽桓與楊靜也稱得上是“同門”,都是從嶽桓祖父那裡傳下來的學問。蘇喆請教楊靜的事兒,嶽桓也知道了。嶽桓看她像看晚輩,又尋了些書籍來給她布置功課。
學習,蘇喆是喜歡的,但是嶽桓與楊靜一樣,教授的東西總是能時不時地讓她難受。
她是比較樂見朝廷有點事,能讓她做點事,免得鬨心。
她特意留到了最後,又纏著祝纓詢問。
祝纓道:“應該是朝上的事兒。或許,與陛下這些日子的舉動有關。”
“陛下近來好像是越來越有章法了呢。”
“對呀。”
“那是好事呀。”
祝纓道:“那要看你怎麼看了。”
蘇喆疑惑地問:“人主無能,朝令夕改、不能令群臣拜服,朝廷就會混亂,天下就會頹喪。皇帝有章法,怎麼會是壞事呢?”
“嗯,那對天下似乎是有些好處的,可對具體的大臣,就未必了。你這些日子,隻管看,看陛下與丞相們之間的相處。”
“看不到哎……”
“把邸報仔仔細細地讀,讀一讀官員調動。認真聽,聽一聽京城的變故。再好好想一想。”
“是。”
蘇喆滿腹疑問地走了,她還是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有章法的皇帝會有負麵的影響。
而祝纓則親自理了一遍明天待客的步驟,以免出現什麼紕漏。
——————————
次日,早朝,平安無事。
祝纓有條不紊地處理著手上的事務。
政事堂裡卻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竇朋看到了一份奏本,喚了鄭熹一聲:“恭安公主下降令郎的事情,你怎麼看?”
鄭熹回過神來,道:“哦,本已議婚,因為先帝駕崩,故而擱置了,如今未到三年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