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喆有點緊張, 王叔亮來的時候不讓她在一旁聽著,王叔亮一走,祝纓就召了他們說話。她本能地覺得, 這事兒與自己有關。如果隻是秘談,不許彆人在旁, 現在就不該隻召她們這些梧州頭人家的孩子。
唯一的可能就是, 這個密談, 與她們有關。
她拚命地猜著, 得是什麼事兒呢?
哪知祝纓麵上一片平和,甚至帶一點笑, 先問郎睿:“這幾□□上事多, 我都沒怎麼管你們的功課, 你們都乾什麼了呢?”
郎睿渾身皮一緊:“沒、沒乾什麼, 哦, 不!我們打獵去了。阿翁,咱們找著竅門了, 今天我還打著了兩隻野雞呢!都交給李大娘了。對吧?”
他又向小夥伴們征求讚同。
路丹青與蘇晟、金羽也忙附和說是。
祝纓道:“冷不冷?”
路丹青笑著搖頭:“不冷的,回來後姐姐們又叮囑我們換衣裳,還有薑湯喝, 也沒受寒。”
祝纓又說蘇晟:“你與阿發總是忘記喝薑湯,可要當心, 彆學林風。”
林風道:“我怎麼啦?我可沒冒著雪出去瘋,不用喝藥的!”
他受驚的樣子引起一樣嘲笑——他怕喝藥,好在身體不錯極少生病。
蘇喆越聽越覺得奇怪, 祝纓隻是很平常的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又說快過年了,想不想家之類。還說:“會館到新年的時候也很熱鬨, 同鄉很多,想家了可以去會館轉轉。”
幾人一陣歡呼,祝纓問蘇喆:“想什麼呢?一直不說話?有心事?”
蘇喆急忙搖頭,說:“明天去部裡,嶽尚書還有功課給我。”
林風同情地看了她一眼,他算是逃出苦海了,如今功課不多,他比較喜歡的是跟祝纓一起練會兒功。祝纓也布置作業讓他讀書、寫字,由於已經是官員了,學習的內容與職位有關,比當學生的時候輕鬆多了。頂頭上司也不是劉鬆年那樣的大儒,林風近來日子不錯。
蘇喆就不一樣了,在家有祝纓,好死不死的頂頭上司還是嶽桓。
慘!
祝纓道:“近來在外麵聽到什麼新聞不曾?”
蘇晟道:“聽說書生們在鬨事,到底是京城,書生們都文縐縐的。”
他的臉上顯出一種容忍的樣子來,終於說了實話:“還是梧州好,管你是不是讀書的,有不痛快了,打一架也就完了。這些人,今天爭、明天吵,叨叨個沒完,真沒趣。”
祝纓道:“爭論是好事,不過現在爭論的人沒意思是真的。”
蘇晟咧開了嘴:“我也這麼想的!”
祝纓又說:“快過年了,京裡熱鬨是熱鬨,事多也是真多,我且不得閒,你們這陣子行事都要謹慎些。待我忙完這一陣,對你們幾個自有安排。你們來京城,也不是為了吃吃玩玩,學點官話的。能出仕,還是要試著做官做事。功課可不能鬆懈了,免得做了官之後出醜。”
郎睿大聲說:“阿翁放心!我們不會給阿翁丟臉的!”
路丹青道:“我們隻聽義父吩咐就是了,義父的安排總不會錯的。”
其他幾個人一起點頭。
祝纓道:“好,都收拾收拾準備吃飯吧。”
“是!”
晚飯過後,路丹青披了件厚袍子走到蘇喆院外拍門。她年齡不比蘇喆大,但論輩份算是蘇喆的表姑,長一輩,心裡不自覺地拿“長輩”來要求自己。更兼北上之前,蘇鳴鸞也托她與蘇喆做個伴兒,她今天發現蘇喆比平常更沉默,忍不住過來詢問。
這邊開了門,路丹青穿牆過院進了房裡。
蘇喆正在烤邊發呆,抬頭站了起來:“你來了?怎麼?”
路丹青道:“看你剛才不愛說話,怎麼了?是遇到什麼事了嗎?”
蘇喆拉她到熏籠邊坐下,說:“剛才王鴻臚來了,不讓我在一旁聽,他與阿翁說過話,阿翁就叫大家聊天,我總覺得哪裡不對。”
路丹青皺眉道:“確實,咱與鴻臚打交道的時候多……”
“究竟是什麼事呢?這些日子朝上雖然鬨哄哄的,可是與咱們也沒關係,阿翁雖忙,火也還沒燒到他的身上,是他自己個兒看不過去,又心軟了。”
路丹青道:“義父一向愛護咱們,早晚會有應驗的。是不是要我們幾個後來的不著急,再多等一陣才做官的?我們來的時候,家裡是有這個念想的。”
蘇喆道:“大概?可也不值得這樣說呀,難道他們有怨言?”
“怎麼可能?!我雖年輕,之前沒受義父什麼教導,可是義父從來守信重諾。讓做官,就一定能安排,如果一時做不得,必是有彆的事耽誤了,不是他不願意幫我們。這有什麼好埋怨的?”
然而兩個怎麼也猜不到是怎麼一回事,最終隻得放棄。
兩人猜不透,其他人沒往這上麵想,祝纓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看看這幾個人的相處、反應。按說,她是比較敏銳的,平日裡如果這幾個人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她麵前一走她就能看出來了。
不過王叔亮透的消息關係重大,為了安全起見,她又特意把幾個人統統拉到自己的麵前扯一回閒篇。看看他們相處。再故意提到官位、前途,主要是觀察一下蘇晟與蘇喆的反應。
如果與她平常的印象一致,“獠人”到了京城,彼此也抱團。蘇晟與蘇喆二人相處也不錯,相較而言,反而是蘇喆更警惕,而蘇晟大大咧咧的不太在意。
這就好辦了。
如果蘇家內部有爭鬥,再配上朝廷見縫插針,事情就要壞了。
祝纓比較滿意。
自家後院安穩,她就能做彆的事了。
————————————
第二天,風平浪靜,沒見有人在朝上說起蘇家的事兒,祝纓懷疑是在潤色奏本。
當天落衙後,祝纓又去了楊府一次,依舊是不得見。
次日,楊靜留下了官服、冠帶、印信等物,命一老仆捧到宮門。一個老蒼頭,捧著這樣的物件,在宮門前十分紮眼。
嶽桓上前問道:“怎麼回事?”
老仆哽咽道:“大人,我們家先生,昨天已經離京了。”
楊靜,走了!
大臣們發出嗡嗡的議論之聲,嶽桓氣極:“這下你們滿意了?!!!小人當道,排斥君子,你們可真能乾!”
哼哈二將十分擔心,斜上前一步擋在祝纓的身前,就怕她做出什麼事來。祝纓默不作聲,安安靜靜上朝,然後去戶部辦公。
趙蘇等人終於在她的督促之下,將全國的戶籍、人口等數據彙總了上來。戶部本就有全國特產、人口、地理等等的籍簿,祝纓又把戶部攪起來,讓人重新核對。整個戶部,包括混日子的人,都動了起來,天天累得兩眼發直,落衙回家後恨不得直接挺屍,幾乎沒有精力去參與彆的事情。
最後,祝纓拿著一撂彙總過的簿子求見了皇帝。
這些日子朝上的爭吵皇帝看在眼裡,皇帝對這樣的情狀是又愛又恨。皇帝不希望所有大臣抱成一團,但是內訌得太過份也不行!過年了,四夷使者來了不少,得顯出氣象來。
且黨爭誤國,皇帝正尋思著與鄭熹、冼敬等人分彆聊一聊,在那之前,他想與陳萌、竇朋、祝纓先分彆聊一聊,商量個主意。陳、竇是“老臣”,自不必說,祝纓在皇帝眼裡與鄭熹關係雖然近一點,但是“有公心”、“做直臣”這就夠了。
祝纓求見的時候,皇帝突然有了一種“不愧是他”的念頭。
怎麼就忘了呢?祝纓總是在需要的時候出現,她覺得應該出現了,自然會來,她認為時機不到,你磨破了嘴皮子也沒用。
皇帝失笑:“宣。”
祝纓捧著厚厚的冊子進殿,皇帝沒讓她行全了禮便說:“這拿的什麼?過來坐,慢慢說。”
祝纓上前,道:“這是之前說過的,臣暗中從部裡派人下去各地核實土地、人口,如今總算有個數了。雖不太精確,總之下麵層層上報來的要準。”
皇帝嚴肅了起來:“朝中紛紛擾亂,隻有你還不忘為國操勞。”
“為國操勞的人很多,隻不過有的時候不得不熱鬨一回。臣小時候沒讀過什麼書,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就不插言了,免得露怯。閒著也是閒著,就弄了這個。”
她雙手把冊子捧了上去。
郝大方接了,放到了皇帝的手邊。皇帝隨意地翻了翻,他比較關切自己的天下,但不幸的是,他看不懂太複雜的內容。
祝纓簡要地說了情況:“較之開國初,兼並嚴重了不少。除了侵奪百姓產業的劣紳,總有些用心經營而致富的人家,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論。但無論鄉賢還是劣紳,他們拿得多了,朝廷有的就少了。因此賦稅吃重。這幾年用錢的地方多,要賑濟的地方也多。花費不小。”
“是啊!”皇帝讚同地說,“虧得有你。”
祝纓道:“陛下過獎了,臣也不是什麼事兒都能擔得起的,隻盼著來年花錢的事項少一些才好。”
皇帝苦笑道:“每逢祭天,我無不虔誠乞憐。”
祝纓道:“上天的考驗隻好由他去,人為的可以削減一些。先帝已然奉安,後宮冊封、公主、親王開府也都辦得差不多了。其他的事能否暫緩?”
“那還有什麼事?”
祝纓道:“修書釋經,花錢恐怕不少。”
“那能花多少錢?”皇帝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