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晟抬起手臂又被陳放按了下去, 他不解地看向陳放:“怎麼了?”
陳放道:“她回來報信的,你中途攔她有什麼意思?咱們現在不如先回客館,過一刻去幕府登門拜訪。”
祝青葉風一樣地從二人身前刮過, 一口氣衝到了幕府:“回來了!回來了!”
府裡馬上喧騰了起來,侯五拄著杖,慢慢地踱到門口,看著“猴崽子們”忙上忙下。一個小姑娘路過他, 順手撈過了一把椅子往一邊放下:“五翁翁, 您坐這兒。”將人一薅, 按在了椅子上。一隊“猴崽子”呼嘯而過, 手腳不停, 嘴上也不停。上一句是“五翁翁好”, 下一句不等侯五回答, 就是:“快點兒,那邊屋子還沒掃塵。”
祝纓一回來, 隨行的人也就都回來了,有許多房間要打掃,又有許多的飲食要準備。管書房的趕緊清點書房裡的文具,發現紙所剩不多了,忙著跑去領。各職司也最後一次檢查自己的事務, 預備祝纓回來要查問。
巫仁和項安尤其地忙,秋收、入庫、征租稅就是眼前最緊要的事, 她們再一次核對數目, 項安道:“莫慌, 姥回來了,小雙她們也就跟著回來了,咱們也就有幫手了。”
巫仁的聲音悶悶地:“那重華姐也快來了, 她好難應付。”
祝重華是她們頭疼的人物了,趙蘇、祝煉也不好對付,但他們是帶一點“含蓄”的,祝重華不一樣,她總是很直接。
項安恨恨地道:“祝明學得太慢,不然,就該拿他過來幫忙,讓他應付他阿媽!”
祝明就是祝重華的兒子,祝重華攏共生了六個孩子,活下來的有三個,兩子一女。祝明就是其中的小兒子,上麵有一兄一姐,三個孩子裡隻有他一個到了西州城讀書,哥哥是因為長子,已經結婚了,得看家。姐姐是因為小時候父母要乾活,疏於照顧,一不小心被老鼠啃殘疾了,好懸沒死。
祝重華丈夫給頭人做苦工的時候累出一身病,現在祝重華出來做事,長子就照家裡。
全家就小兒子合適到西州。
巫仁中肯地道:“他不如他阿媽聰明。”
項安道:“多有子不類父……母的。”
兩個嘀咕幾聲,又埋頭理事,手上翻得飛快,將秋收的計劃、近期戶籍梳理的進度草草檢查了一下,數清了冊子的數目,祝纓等人也到了幕府了。
兩人聽到喧鬨聲,將本子收好,一同出去迎接。蘇喆與祝青葉正從旁邊的簽押房裡出來,幾人互相點了點頭,大步往外,又與祝青君遇見,再打個招呼:“還順利麼?”
祝青君道:“還好,‘匪’也剿得差不多了,姥聽說陳大郎來了。”
蘇喆道:“對,阿晟陪著呢。”
祝青君道:“住哪兒?”
“驛館。這不是在京城,他到家裡來串門,他如今是使者,又帶著好些隨從,人多眼雜,又不一定全是可靠的人,還是放到客館裡看著的好。”
祝青君點了點頭:“也對。走吧。”
一行人快步出迎,走到門口祝纓正好把張仙姑從車裡扶出來,張仙姑踩著踏腳下了車,蔣寡婦將她攙住。蘇喆笑著跑上去叫“阿婆”,扶住了張仙姑的另一隻胳膊,轉頭看到祝纓又把花姐從車裡扶出來,又忙著叫“姑姑”。
才要再叫祝纓,卻見祝纓又從車裡攥出第三個人來,那人手連連擺著,腕子上的兩枚銀鐲子反著光,晃眼:“大人,我自己來、自己來。”
一旁巫仁聽到了聲音,哆嗦了一下:“娘?”
祝纓把王芙蕖從車裡揪了出來,交給巫仁:“你們娘兒倆可有些日子沒見了。”
蘇喆仔細瞧了瞧,才勉強想起來王芙蕖的相貌:“哦!王大娘子!姑姑的學生,對麼?”
王芙蕖有點局促:“是哩,是哩。”
她再局促,也比巫仁爽利,很快就與項安等人在後麵聊上了,巫仁被她攥在手裡,一個字也插不進去——她也不大想說話。
自打巫仁跑到了梧州就極少回家了,起初更是連消息都瞞著親友,巫家在吉遠府稱不上大戶卻也小有資產,也狠不下心來定居梧州。後來就更加不上不下了,直到安南設鎮,巫仁、巫雙都在安南站穩,巫仁有事都悶在心裡還罷了,巫雙卻是個痛快姑娘,寫信回家,問家人願不願意來看一看。
本也不報太大希望的,沒想到王芙蕖接到信之後,連著幾天做夢總夢到女兒,忍不住動了念。竟真的來了,中途遇到了祝纓與張仙姑等人出遊,順路給她捎回了西州。
她對巫仁道:“你孟姨走了,我就怕再不來看一看閉眼睛前就見不著……”
“呸呸呸!”蘇喆說,“誒?小雙呢?”
王芙蕖忙說:“她在後邊兒,有正事兒的。”
蘇喆見她緊張,安撫地對她笑笑,點一點頭,道:“那可好了,你們娘兒仨可以好好聚一聚啦。咱們這兒的人總是忙,就是血親也不常能在一起的。”
祝纓從上麵飛下一個拳頭來敲在蘇喆的腦袋上:“這是點我呢?”
蘇喆放開張仙姑,笑著跑開了:“這可是您說的,不是我說的,你們都快些安置了吧。要派人去知會客館一聲麼?”
“去吧,也不是外人。”
——————————
陳放名為“使者”,這回的差使與之前的敕封之類全不相同,因此又是另一種作派。換了正式的官服,卻不端著架子,拿了公文,卻又投了拜帖。到了幕府,見禮之後口中叫的卻是“姑姑好”。
問好後奉上了陳萌夫婦準備的禮單:“可惜遇到夏天,怕路上潮濕黴壞了,首烏帶得不多。”
祝纓道:“心意到了,我又不是不明白。你這一路也是著實辛苦,要是路修好了,這一趟就不用這麼麻煩了。如何?”
細節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談好的,陳放還是大致敘述了一下自己的所見所思,末了問道:“不知您的意思是?”
祝纓道:“江政說的有道理啊!你現任一任刺史也好,主持一項大些的工程,也是曆練,日後回到中樞這樣的經曆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