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出行帶著丫環婆子的兩個男仆, 從西州到普安州的驛路維護得不錯,走起來不至於太累,婆子年紀最大猶能分神想一下到了普安州之後要怎麼做。也不知道普安州的衙門是什麼樣子, 二十三娘的住處能分到多大?到了之後第一是給二十三娘收拾出臥房和書房, 其他的都能再等等……
劉昆現在還隻是個博士,按職銜待遇不會太高, 俸祿也不太多,不過劉家姑姪情況特殊,乾的活遠比這個職銜顯示得重要, 待遇會有特批。這一點在幕府時就有經驗了, 因此周婆子將這一點也考慮到了。
思路在城外被打斷——本州官員出來迎接了。蔣婉為首, 男男女女也有二十來號人。
祝青君向眾人介紹了劉昆,又為劉昆介紹大家。劉昆看到普安州之蔣婉,更是放心, 看來安南女官並非隻有幕府那裡有特例。她扶著周婆子下了馬,向眾人一揖,眾人聽到“劉”就先有了一些好感。蔣婉消息比彆人靈通一點,更是知道她的來曆, 緊張得在身側抹掉掌心的汗之後才還了一禮。
劉鬆年家的哎!
祝青君道:“回府再說吧。如今仗打完了,咱們且有得忙呢。博士這回來, 也是姥要她曆練, 以後大家有的是機會好好相處。”
蔣婉自是高興, 她的丈夫也笑:“這下可好了,我們總是擔心州學教得太粗淺誤人子弟, 如今來了大家,我們可以放心了。”
劉昆嘴角抽了一下,又是學校的話……算了, 先看看學校,如果太差,自己也不忍心。何況從學校入手,她確實更容易做出成績來。出了成績,再同祝青君講要做些彆的事,也更容易開口。
一行人各懷想法,進了州城。
普安州城不如西州城之宏大自在意料之中,但普安州城也幾乎是重新規劃的,布局嚴整,城牆高而厚。與西州城的底氣是一個風格,不過西州更繁華一些,不少房屋的裝飾更漂亮一點。
街上的行人也是各種各樣,說著幾種混雜的語言、穿著不同的衣服。幾個小孩兒赤腳從街上跑過,大叫著:“喲~~~將軍回來啦!”
也有看到劉昆的,好奇地看著她的衣著和麵相,大聲叫著:“有好女子來啦!”
劉昆已能聽明白一些本地帶口音的官話,對各族的語言還不甚熟悉——語言也多,來不及學——不懂孩子在說什麼,猜測當是圍觀生人。她將下巴一揚,絲毫不懼。
祝青君勒住了馬,跳到一個小孩子麵前,不等他反應過來就將他捉住:“你沒有鞋子?你家人呢?”
幾聲傳遞,斜地裡衝出一個婦人,到了馬前揪過孩子:“你又闖禍啦?”
祝青君道:“不是他的事,是我看他沒有鞋穿,問問怎麼回事兒。”而且衣服也比較單薄,也有兩塊不起眼的補丁。鞋也穿不起,就是太窮,那就得問問普安州現在是不是窮得要讓孩子光腳了。
婦人低頭一瞅,壓不住的怒吼:“你鞋呢?”
“誒?我鞋呢?跑、跑掉了吧?”
婦人臉上一綠:“回家再收拾你。將軍,他調皮……”
祝青君道:“那沒事了。”摸出幾個銅錢來,讓婦人給孩子做雙新鞋。這孩子打不打的,隨便吧。
蔣婉這才解釋一句:“這兩年雖然抽丁征糧,也都會讓裡甲留意有無饑寒,差不多都能吃上飯,也能有衣穿。”
祝青君道:“我想也是差不多。不過這孩子回去要挨兩巴掌了。”眾人一笑。
劉昆微訝,將這個也記了下來,窮人穿不上鞋子的事情她是知道的,因其常見,一時竟沒想到這些。心道:果然不能因多讀了幾本書便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了,也怪不得父兄世交裡多少博學之士,做官卻做得很差勁!
暗暗將此事記下,等有了住處就寫信給在幕府的姑姑和妹妹,提醒她們也要注意。
刺史府也建得比較正規,前麵辦公、後麵住人,祝青君也邀劉昆一同居住:“我也沒什麼家人,你也孤身在此,不如咱們同住,我有事也好請教。”
劉昆在西州就住幕府,也不介意再住個刺史府,欣然同意。接著旁聽祝青君怎麼與下屬打交道,聽著便隱隱覺得有一股祝纓的味兒。不過祝纓看起來更柔和些,幾乎沒見她生氣,祝青君許是行伍關係,話略直接。
劉昆領的任務就是先指導一下普安州的學校,祝青君道:“娘子帶來的書籍之類,已經在刊印了,但各處都想要,我也不要與他們怎麼爭。隻央娘子列個單子,哪些更重要,我先索要這幾樣,讓出另外幾種……”
劉昆笑道:“這個容易!就是另幾種,要是討不到,我也能默寫出來,讓學生們傳抄就是。”
祝青君與蔣婉等人都很高興:“那可太好了!”
普安州的秩序安定得最晚,又軍屯,又抽丁打了幾年的仗,新的一次丈量土地、清查戶口就在眼前。最好用還得是學生,學校教育就很重要了。
接下來就沒有劉昆的事了,蔣婉彙報一些情況,劉昆也有閒情四下打量了,很快她就發現有點不對——那個叫白翎的小子,看祝青君的眼神兒跟蔣婉家的那位看蔣婉頗有幾分相似,瞞都瞞不住!
好小子!
劉昆看白翎的目光就帶了一點敵意,小子,彆耽誤副使之大業才好。但她與祝青君的交情也不深,不能“以疏間親”。這事兒也得觀察兩天,再寫到信裡!節度副使的婚姻,不能兒戲的!
祝青君那兒開完了會,親自帶劉昆去後麵安家,男仆照例在外麵,主仆三人住一個院子。祝青君站在院子裡,說:“有什麼缺的,隻管向我的親兵說。”
劉昆道:“已經不錯啦,並非來此享受的。隻有一件事,須同您商議。”
祝青君留意到劉昆的丫環小玉有點緊張,問道:“何事?”
劉昆道:“我這丫頭,從小也伺候筆墨,也讀過幾本書、識得幾個字。我接下來做事,可帶著她不?我知道安南的規矩,凡要有職事,都要考較一番,尋常書吏的差使她也做得,您隻管考她就行。”
祝青君高興地道:“當然可以,隻要守法度就行。”
這是很常見的做法,祝纓當然帶著小吳等人,走的就是這個路子。更不要提鄭府的家仆,金良早就混上官身了。
劉昆早就把主意打到丫環頭上了,路上便問過丫環:“我與你放良文書,帶你進衙門,你依舊為我做事,如何?”
丫環到了安南也略略為自己發愁,她是家仆,跟著主人是必須的。但現在的情況與在中原時全然不同,以往的經驗、人生該走的路都變了個樣,丫環也迷茫。
劉昆給指的路,丫環一聽,也覺可行,當下同意!萬沒想到,侍女也能走“仕途”。
主仆二人次日就在普安刺史府掛上了號,劉昆帶著小玉就去了州學。州學外麵的大路口上,立著一排的石碑。劉昆在碑前站了良久,道:“這裡也有識字碑。”不過數了一數,發現少了一篇,她便問陪同的蔣婉丈夫:“我記得不是這個數目。”
“哦,梧州有個老話,識字歌第一篇——無用。”
劉昆也是一笑:“那個,對升鬥小民的用處原也不大,大臣具本,也不用人教如何頌聖,都是寫熟了的,果然無用。”
“先生,請。”
劉昆先到州學,將課本、課程之類重新疏理,發現這裡與西州的毛病一樣——禮儀製度不完備。她理解成因,禮儀製度,朝廷頒布的最完備,但是安南不可以照搬。好在她們之前在幕府已經整理、修訂出了一個大概,現在正好拿出來講解。
最後讓學生把筆記講義整理一下,普安州這兒就算都了解了新的禮儀製度了。
州學裡學生是由下麵選拔出來的,都不笨,更讓劉昆高興的是學生裡有不少女孩子。她每天告誡自己要一視同仁,卻總是不由自主地多關注女孩子,也要多給女孩子功課。這樣倒有一個好處,手抄整理出了十幾份手稿,她都不客氣地笑納了!
然後拿著手稿去找祝青君,向她建議頒發到各縣、各寨。雕版印刷耗時,實在忙不過來,西州也是手抄,速度也不快,普安州之前沒搶過梧州、博州,如今終於有了自己的了!
祝青君道:“勞你再審一遍,這是根本。姥常說,周公孔子最是厲害。既是要發傳下去學的,絕不能有錯訛。”
劉昆將“周公孔子最是厲害”在嘴裡念了幾遍,歎息道:“節帥看得明白。”
州學裡呆了一段時間,祝青君便要州學裡的學生給她乾活了!丈量土地、清查戶口,還要歸檔,都得學問人乾。劉昆到普安州,原就是為了乾這些事的,此時她卻又改了主意,向祝青君主動要求去各縣的縣學裡講一講課。
祝青君道:“我給你一個翻譯吧。”
這便是答應了。
————————
劉昆有了決定,小玉、周婆子自是跟隨,兩個男仆也充作馬夫、保鏢,祝青君又派了一隊人護送她下鄉。
劉昆回房收拾行李,對周婆子道:“咱們要去好些地方,把香帶足吧,到了可以熏熏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