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遨對朝中大臣有一些了解, 以劉鬆年的身份地位,前後幾位丞相她都聽說過,也聽過劉鬆年對他們的評價。劉鬆年也會提及一些對形勢的分析, 這是絕大多數人想聽都聽不到的。但劉遨對“朝廷”到底有著一絲牽掛, 暫將不好的話隱去不講。
她慢慢地說:“王、施二位都是能臣, 現在進了兩位, 如今就是四位在政事堂了, 隻盼政事能夠就此和諧。再從容選拔菁才,或有中興之相。”
她說這話的時候帶著真心,祝纓道:“但願吧,他們應該會儘力, 能做到什麼樣就不知道嘍。”
劉遨有心再請教, 思及祝纓才辦了花姐的喪事,親自守靈熬夜, 又要留意政務, 止住了這個念頭,勸祝纓先休息:“朝廷這般,必有一番忙亂,抽不出空來理咱們倒也不全算是件壞事,您正可休養生息。大臣們壞得很……”
祝纓起初不動聲色,聽到這一句劉鬆年味甚重,便看了劉遨一眼。劉遨沒覺得自己說錯,她這些知識也是聽劉鬆年說的。劉鬆年曾經告誡過她們:“你們不要聽我說他們蠢, 就以為他們一無是處,能到那個位子上必有緣故,乾正事不行,勾心鬥角的本事他們是不缺的。”
劉遨記住了, 隻是之前長在閨閣之中,對外界的官員接觸甚少,上麵又有祖父遮蔭,沒吃過這樣的虧,故而不直觀,將話說得比較輕鬆。
祝纓自己就是最壞的那批人之一,對政事堂的了解絕不遜於劉遨,聽劉遨說完不置可否,隻交代了一句:“再給朝廷發一封公文,再催一次,措詞裡要當不知道朝中的變故。”
“是。”
劉遨很快擬就了第二封公文拿給祝纓看,祝纓掃了一眼,問道:“王叔亮,你見過嗎?”
“見過幾麵,有兩次還是很小的時候,長大後隻見過一次。”
祝纓將手裡的手文提起來晃了晃,道:“要當心呐,畢竟是世交,你行文再掩飾,也是一股劉家的味兒。他如今進了政事堂,你擬的文書經了他的手或許會被認出。”
劉遨問道:“您要我隱一隱嗎?”
祝纓反問道:“你有什麼打算呢?”
劉遨道:“要不給您添麻煩的話,我還是想依舊做現在的差使。不能因為這樣的可能,就誤了自己正在做的正事。且我們兩家是世交,他縱使有疑慮,也會向我家求證。便是真知道了,也不到於追罪。”
祝纓點點頭:“也好。”
祝青雪於是上前,取了新公文拿去發。回來時又帶回來給陳放送信的信使的消息,他到了對岸陳放已經走了,陳放並沒有能夠看到劉遨發去的詢問的信函。
劉遨的心裡舒服了一點,沒看到信,說明不是故意不理會,走得急,或許是京城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則剛才的一封公文送到京城,就算是試探了,如果回複得及時,就代表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複。如果回複並不及時,就說明情況不是很好。
祝纓對祝青雪道:“知道了。你去看看他們都在乾什麼,知會他們一聲,明天早上開早會。”
祝青雪張一張口,發出一個單音:“啊?”
劉遨對她輕輕點了點頭,祝青雪帶著一點點疑惑走了。這些日子,幕府裡的晨會也不很規律,許多不必要的活動都停了,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政務。現在是要恢複正常了的樣子,可是朝廷的回複不是還沒到麼?
祝青雪的心裡對這個破朝廷是很不滿意的!對啦,丞相換了算件大事兒,但花姐身後如果不圓滿、不能得到應得的最好,她就會生氣。
祝纓這些日子也有點嚇人,祝青雪咽下了的問題,跑去一一通知。
不但祝青君來了,蘇鳴鸞、郎錕鋙等人都到了,除了必要留守衙門、鎮守關卡的人,幾乎所有人都來奔喪了。有不少人是因為與花姐有交情,另外一些人則是看祝纓的態度更多些——誠然,花姐是個好人,這種好感不足以使所有接觸過的人在得知她的死訊之後放下一切跑過來。
次日一早,幕府的正堂裡人頭攢動,人們一略帶一點不安地小聲議論著。祝纓已經沉默了有幾日了,眼下這陣仗,希望不會有什麼大變動才好。
祝纓從後門進入,眾人頓時安靜了下來,目光隨著祝纓移動到了中間的座位上,看她坐下了,眾人的心提到了最高,飛快地站好了隊,一齊向祝纓問好。
祝纓輕輕說了一聲:“好。看著都比前幾天氣色好些了,開會。”
蘇鳴鸞問道:“是姑姑的諡文下來了嗎?”
祝纓道:“咱們不等朝廷的那個鬼東西了。它不回話,難道咱們還等著它不成?劉遨。”
劉遨出列,將朝廷的一番變故說了出來,趙蘇等人很快猜到花姐諡文還沒下來的由頭——不消說,凡做交割的時候,公務都是一團亂的。祝纓現在召集大家開會的原因也就出來了,趙蘇頓覺安心。
趙蘇等人私下也小聚,這回討論的就是花姐、祝纓,花姐走了,他們都想送她最後哀榮,不想辜負她,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對祝纓的擔心,幾乎所有人,認識花姐必同時認識祝纓,也知道花姐在祝纓心中的份量,都擔心祝纓會因此性情大變,又或者突頹喪。
現在祝纓消息依舊靈通、反應仍然很快,應對之策馬上出來,沒有等到所有人都覺得哀傷夠了、消極夠了,一齊出麵來勸她。趙蘇是非常滿意的。
祝纓道:“都說說,咱們該怎麼辦?”
大家先不發言,等祝青君先開口,她想了一下,道:“咱們是羈縻,新相公也都不是衝動之人,雖然開了新驛路,離得仍然不近,還是‘相敬如賓’的好。不如靜觀其變,一麵鼓勵農桑,一麵關注局勢。無論發生什麼,要如何應對,打鐵還要自身硬。”
祝纓點點頭,又問其他人。趙蘇是有一點想參與的心,安南偏居一隅、形式大好,不做點什麼他心裡就癢癢,黨爭未平、民亂未靖、儲位未定,趙蘇看在眼裡,是很想趁機占一點便宜的。蘇喆也有一點這種想法。祝煉與祝青君類似,也是想先修內功,再考慮外麵的事情。
他說:“朝廷一時未必會糟,且出了亂子對我等未必有利。誰也不知道亂起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產生什麼後果。”
祝重華也以為,祝青君與祝煉說得有道理:“要去撩架,就得防著彆人還手。哪怕是伸嘴罵人呢?人不定反手打一巴掌。咱們先是西征,又是修路、挖渠、開荒,前陣子才與西番打過一場,都是要命費力的事兒,想乾彆的,且得緩緩。”
接著,依次也有人發言,也有比較支持趙蘇、蘇喆的,比如路丹青,也有比較支持祝青君的,比如劉遨。劉遨道:“凡事,最忌師出無名,不可釁自我起。”
祝重華的那句話很有道理,明著挑釁當然不行,來陰的,朝廷總有一兩個聰明人,也不太好。靜觀其變為佳。
但趙蘇、蘇喆依然不改想法,都認為:“話雖如此,也不能畫地為牢。”
雙方爭執了一小會兒,劉遨便問:“節帥,您的意思呢?”
祝纓問道:“大家覺得對外麵不能不聞不問,是麼?”
參差不齊的答應聲:“是。”
祝纓道:“我知道了。說得都有道理,不問天下事,就無法控禦一隅,隻是時機、方式還要斟酌。眼下朝中還沒明朗,貿然行事未必有利,且勸課農桑、教導百姓,以待時機。”
“是。”
祝纓當下分了任務,要求劉遨的禮曹,在管理學校的同時,開始著手組織統一的考試。在此之前,都是各寨選人送縣,縣選人送州、州選人送至幕府。那是因為人手不足,有經驗的人不多,劉遨來後,祝纓就有人用了。除了學生的升學,祝纓還將安南“科考”交給了劉遨籌備。
劉遨應命。
接著要求各州縣的官員打起精神,於日常的治理之外,進行新一輪的人口、田地的統計。
然後是下令給西關守將,看好門戶。通常,朝廷一旦不穩邊境就會不寧。同時讓祝晴天關注各方動態。
最後,讓劉衍加快進度,把律條剩下的部分修訂好交上來。
人人都有事做,各自思忖自己的活要怎麼乾的時候,祝纓宣布了散會。接著,將趙蘇、蘇喆、祝青君、祝煉、巫仁給叫到了書房,繼續開小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