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屈四年夏六月洪水褪,全海河之境
“快跑!有辛氏的旗兵來了!”
有人尖叫,一哄而散。
等到一杆旗幟下的五十個人,抵達這個部落都半個小時後了。
為首的辛螺齜牙咧嘴,看著這個部落丟下了老弱,帶著青壯男女逃亡南方。
“他們是怎麼提前預知我們到來的?”
“必然是有人從中作梗!”辛螺的身邊,一個少年揉了揉臉,拿著地圖說。
“薊氏?”
“除了他們,還能有誰?”少年歎息一聲,“薊氏會在一些要略之地布置暗哨……算了,這些老人孩子怎麼辦?”
“帶走吧。”辛螺看了一眼活下來的老人孩子,他們緊張且警惕的盯著他們,“也是勞力,反正咱們有十幾萬畝芋頭,養得活他們。”
“嗯。”少年沒說什麼,帶著其他沼澤民通譯,來跟他們交流。
“我們能不去嗎?”這些沼澤民緊張的問。
“不行,你們在我有辛氏的南方生活,這邊的水都是瘟疫的源泉。如果你們因此爆發瘟疫而流竄出去,對我們造成的損失隻會更大。
所以,聽著,隻要你們願意接受我們的差遣,我們會保證伱們和孩子的安全。
給你們乾淨的水與食物,還有允許你們通過預支工分的方式,買到衣服。
同時,我們會給你們歸化人的身份待遇。
要是反抗,那你們就是奴隸。”
通譯翻譯著有辛氏的話:“從現在開始,海河流域,我有辛氏地盤,所有部落接受節製,否則滅之!”
終究是這幾年熟悉了有辛氏的部落,他們很清楚有辛氏的奴隸和歸化人是兩檔不同的人生待遇,所以在眼看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了歸附。
因此,旗軍收容了五十老弱,立刻撤退。
大量的人口在彙集於廊坊邑。
這裡的坡地原本控製在薊氏手中,但有辛氏抵達之後,被困著幾乎沒有食物的薊氏部落選擇了舉族投降。
薊氏部落的五百多口人,成為了整個廊坊的核心建設力量。
夏日的驕陽下,陸陸續續運抵此地的人,吃著芋頭鹹菜乾和養胃的小米粥。
芋頭葉的梗,是可以用來醃製鹹菜的。
這一次從順義附近的芋頭田裡采摘的嫩葉,辛屈第一時間加鹽醃製,然後裝成壇壇罐罐,走水路運抵廊坊。
如此,也算是節省了大量的鹽運輸。
畢竟如今到處都是水澤,運鹽側翻,鹽就容易損耗,當然也可能被私藏拿去販賣。
所以,乾脆一點,芋頭梗這麼多,直接做成鹹菜,還能增加有辛氏的食物豐富度,減少更多的穀類消耗。
並且開造城邑、水利,都是重體力工作,揮汗如雨,鹽分補充尤為重要。
鹹菜,完美符合勞動需求。
辛螺帶著老弱回來,然後將路上分好的戶、人口移交廊坊邑的衙門官員,由衙門官員拆分安排。
一些隨船運到通邑、大興、廣陽。
一些隨船運到昌平,再轉道去延慶。
延慶也抽到了三百多人進來協助。
整個有辛氏超過一半的人力被調動,到處都是運轉忙碌的景象,並且開始馱運界碑至南段立下疆界。
至屈四年夏六月,全海河之境為有辛氏所有。
……
六月中旬,順義,一處棧道。
辛屈剛剛批準一艘芋梗鹹菜的出發,骨碌小癸尋來:“可算是找到你了,你要的水排,我給你弄來了。”
辛屈聞言微微頷首:“走,跟我去一個地方。”
辛屈帶著骨碌小癸以及水排零件,來到了順義東南方向的一處河灣。
隨後他指了指已經夯打好的位置說:“就架設在這裡,等水排安排好,再調整一下水量,就等著後續的生長了,大體半個月左右,第一批芋頭就能收獲。
然後在這裡,增加磨坊,咱們要準備做芋頭粉條、澱粉什麼的,儘可能久的保存芋頭。”
“行。”骨碌小癸招呼奴隸們乾活。
經過組裝和調試,以及後續的石磨運抵,七日之後,第一批小芋頭被運上來。
辛屈烤了一個吃,很嫩。
讓人把剩下的洗乾淨,去皮,然後切成小塊。
蒸煮二十分鐘,取出來,放在木桶裡。
然後將水排的齒輪接上,將鐵質的攪拌頭用榫卯固定好傳動杆上,接著下放,啟動,水排落水轉動,人扶著木桶,看著芋頭被打成泥後停下來。
接著,混合著水倒入磨盤洞內研磨,磨成漿。
磨盤也是依靠水排來提供動力,極大提高研磨效率。
研磨成漿之後,用細密的紗布過濾,沉澱。
反複兩次,倒去上層水,然後將芋頭粉裝入陶盆內,放入烘房內烘乾。
最後,裝入壇內,並且弄一個小袋子,裝點熟石灰,懸掛在壇內壁,就成了乾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