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司農阿啟帶著人到處去劃分行政區劃,就是為了多留點底子。
治粟使需要盯著公田與農場的田土。
這些地方主要是奴隸、歸化人耕種的地盤。
雖然未來會有一部份土地變成歸化人的家田,但辛屈已經開始畫紅線了。
他還是喜歡將各種問題提前扼殺。
所以,學生回家之後,每天都在乾活,比訓練更加累人。
但他們不敢抱怨,因為學校又接到了通知,老師要下鄉家訪,看看學生們乾得怎麼樣,學校之後要評分。
凡是掛鉤到了評分之上,學生們再哀哉,也得咬著牙乾活。
雖然心中將辛屈罵了不知道幾百遍。
但辛屈也是有理的。
這個時代的戰爭是什麼樣的?
不就是屯田、收獲、開戰、攻略、俘虜、受降、歸化、再屯田的這一套循環嗎?
有辛氏變成燕方開始,流動性大大降低,半農半牧的情況下,已經很難隨便亂跑了。
所以想要打贏經略天下的戰爭,就需要不斷的將敵人的土地,變成自己的土地,變成自己的底蘊,讓自己的發展不斷壯大。
這就是為什麼辛屈調整了財稅分配,也特地停止對外大規模用兵兩三年的原因。
生產才是硬道理!
總之,時間過得飛快。
秋後。
辛屈騎著馬,帶著行伍,巡視了通縣海河段的建設。
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疏浚清淤。
同時秋後的水雖然少了,但之前改道的時候,溢出來的水,滋潤了附近的有水澤,遍地都是野鴨。
隨時能看到狩獵隊嚇唬野鴨,然後彎弓射擊的畫麵。
同時也有不少人下澤去摸野鴨蛋。
或者拿著網兜,將一些破殼的野鴨抓起。
野鴨再有幾天就要走了。
這些被抓的野鴨,很快被司農麾下的各種課題組成員,剪斷翅膀尖,開始嘗試圈養馴化。
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
辛屈也沒乾涉這些年輕人的嘗試,或許某一天會將:野鴨與家鴨區分。
從此野鴨為鳧,家鴨為鶩。
此外,還有很多人正在漚各種麻料。
或者撿拾螺。
螺殼也是貝殼的一種,現在燕方到處買貝殼,家家戶戶結束了農忙的時候,就會開始尋找各種可以賺錢的活計。
這些收購,也從天津縣蔓延到了通縣。
貝殼收上來,就會有人用踏椎砸碎粗加工,隨後上碾子磨碎。
粉末收上來,可能就能滿足一家人半年的生活費。
更不要說,田螺也能吃。
當然,這一切,將在明年停止。
眼前的水澤,明年之後就會逐漸消失,本來就是他為了疏通通縣主乾河而轉移的。
果然,是滄海桑田啊!
辛屈看著紅霞,天邊的大雁,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過得真快,又要一年了。”(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