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挑戰權威的舉動(2 / 2)

即使是魏征等經驗豐富的老臣,也不敢在皇帝麵前如此坦蕩直言進諫,而何樂為 卻站在了道德高地。

他的話語暗含之意是,皇帝亦是凡人,凡人當遵循人倫常道,崇尚仁義,追封李建成,恢複其正當地位,反而是彰顯李世民寬宏大度的良策,若不然,則顯得狹隘,易招致後世唾罵。

總而言之,若遵從何樂為 的建言,便是名垂史冊之舉;反之,則可能遺臭萬年。

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又有誰敢對其道德綁架?

此刻,李世民臉色變幻不定,何樂為 適時地拉上了李孝恭:“河間郡王忠誠不渝,雖因病痛暫離朝廷,但始終心係陛下,更是以其堂兄之情關心愛護陛下,想來河間郡王對此事的看法應與我相同。”

李孝恭早已緊張不已,心想這小子簡直是掀起一場風暴,怎料自己也被拖入其中!若是李孝恭知曉李淳風的經曆,此刻恐怕會攜手同唱一曲“同是天涯淪落人”。

然而箭已離弦,李孝恭也明白此刻的形勢,於是挺身而出,顫抖地說:“是,微臣也有同樣的看法。”

他眼含淚光,對李世民道:“二殿下……這孩子雖然行事衝動,但他所說的話並非全無道理……”

“陛下欣賞他人的優點,如同欣賞自身,尊敬賢良之人,同情不才之人,正直之士並立朝廷,未曾貶斥一人……”

“陛下,回顧曆史長河,曆來各朝均重視華夏而輕視外族,唯有陛下一視同仁,深受各族敬仰,就如同對待自己的父母一般。陛下能如此對待異族,胸懷四海,包容萬物,恢複李建成的名譽,同樣也能保全陛下您千古聖君之名!”

若說何樂為僅是無足輕重的小人物,駱賓王不過初出茅廬的學子,兩人實難引起重視,然而此刻李孝恭竟肯傾儘家財為此發聲,此言一出,無疑令全場愕然。

在整個長安城裡,無人不知李孝恭深藏王府,佯裝癡癲,低調潛伏,刻意避開朝廷紛爭的背後原因。但在這緊要關頭,他竟選擇跟隨何樂為這位年輕人,做出如此破釜沉舟之舉!

李世民微微眯眼,視線在何樂為、駱賓王以及李孝恭之間流轉,眼中深意難以捉摸。隨後,他將目光投向身後的一眾朝臣,其中齊遂良手捧記錄冊,正待捕捉李世民的任何表態,準備將其記載於起居注上,無論結果如何,都將載入史冊。

“諸位有何看法?”李世民終究開口了,但他並未明確表態,而是將問題拋給了同行的朝臣們。

眾人心中暗忖,何樂為簡直是顆災星。此事猶如走鋼絲,若李世民讚同,則萬事大吉,展現其寬容仁德;然而這恰巧觸及了李世民的忌諱之處,一旦反對,所有表態之人必將受牽連。

本是何樂為一人胡鬨,駱賓王主動加入,已屬自討苦吃;何樂為再拉李孝恭下水,更是引火燒身。如今,李世民此舉更像在火上澆油,讓所有朝臣置身窘境。,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