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見過這個?”何樂為有些驚訝,但對於後半句話又有些困惑。
程知節微微一笑,說:“你剛才提到了,我父親以前是濟州的大都督。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就見過這種東西。”
“東北那邊的高句麗,到處都是山路,馬掌磨損得很厲害。所以高句麗人在馬掌上釘上鐵片,這樣可以延長馬掌的使用壽命……”
“不過樣式上跟這個有點不一樣……”
何樂為頓時明白過來,原來是大唐沒普及這玩意兒,實際上馬蹄鐵已經存在了,隻是跟後來的形式不太一樣。
然而武大郎打造的這塊,已經跟後世的非常相似,預留的釘孔位置合理,符合力學原理,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程知節的回答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何樂為依然無法確定武大郎的設計是原創還是受到了其他穿越者的影響。
但從程知節那深藏不露的眼神裡,何樂為看出這件物品的價值。
畢竟程知節是個半輩子馳騁沙場的將領,他始終盯著這塊馬蹄鐵,眼神裡仿佛在構想一支鐵蹄之師征戰天下的壯觀畫麵。
“程公,我想請你幫我一個忙……”
何樂為說完,程知節也從想象中回到現實:“孩子,你說吧,我現在雖然落魄,但隻要我能辦到的,絕不推辭。”
猶豫了一下,何樂為還是開口道:“這個東西是在我調查一樁案件時發現的,程公你是功勳元帥,應該清楚它的價值……”
“所以我希望,等案件結束之後,你能帶頭向朝廷上書,推廣馬蹄鐵在軍隊中的使用。這個東西一定能讓我們大唐擁有一支真正的鐵騎,橫掃天下的鐵騎!”
在馬蹄鐵出現之前,用“鐵騎”來形容騎兵並不準確。在古代戰爭中,戰馬是重要武器,馬具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馬戰格局。
就像小小的馬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沒有馬鐙的時候,士兵們要靠同伴幫忙或者找東西墊腳才能上馬,戰鬥中一旦掉下馬,再爬上去就很困難。
所以,小小的馬鐙徹底改變了戰爭的走向。
不過馬鐙最早出現在三國兩晉時期,廣泛應用則更晚些。因為兵馬俑和出土的漢代陶馬等文物中,都沒有馬鐙的痕跡。
何樂為想到這些,是因為他意識到馬蹄鐵對於大唐帝國的戰略意義有多麼深遠和重要,顯然程知節也看到了這一點。
“鐵騎……真正的鐵騎!”大唐的戰馬也有盔甲,配得上“鐵騎”二字,但何樂為口中的“真正的鐵騎”,像雷霆般震撼了程知節的靈魂。
小小的馬蹄鐵,完美填補了戰馬的最後一塊短板。程知節胸腔起伏,長久以來的落魄,似乎看到了他再次崛起的曙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