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主角勸了一句,母親沒答應後,他就跟個沒事人似的,和母親分彆,坦坦蕩蕩帶著後媽回自己時代了。
這段劇情是我當時無法接受的,一直到看完電影,仔細回顧了劇情,才總算想明白(明白是明白了,但我感情上還是不太能接受)。
回顧下上一個問題。
主角是什麼時候接受後媽的?
主角又為什麼沒有因為和母親分離而難過?
這兩個問題答案其實是相通的。
因為主角在電影中的某一個時刻,早已接受了母親去世的這一事實。
所以他才會願意喊後媽“媽媽”,並且在最後和少女時代的母親分彆時,他顯得那般平靜。
因為他明白,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哪怕他再難過再不願意接受,過去也無法被改變。
俱往矣。
而他接受這一點的契機,便是——
《你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在電影前中期,主角得知後媽失蹤,前往奇幻世界救人前,宮崎駿描繪的最後一段劇情,是他在自己房間裡,發現了一本母親生前給他留下來的書。
那本書便是《你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原著。
扉頁上,寫著母親娟秀的字:“給長大後的真人。”(主角姓牧名真人。)
這是電影標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作品中出現,而主角甚至沒有念出書的名字,隻是無聲地看著書名與母親的留言。
然後,他就坐下看書。
看著看著,他開始痛哭流涕。
書還沒有看完,他已經泣不成聲。
這一段劇情很短,甚至給人種刻意沒有加重著墨的感覺,就仿佛生活中平常的一個細節,讓你突然回憶起一位已經故去的人,意識到那人是真的離開了,再也不會回來,於是你淚水奪眶而出,無法自己。
我認為,就是在這個時刻,男主讀了母親特意留給他的書時,才真正接受了母親去世的現實,嚎啕大哭一場,心態開始了轉變。
至於書中講了什麼,對觀眾來說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母親通過這本書寄托的感情,那跨越了時空的母愛。
主角接受了這一切。
也正是在這段劇情後,主角得知後媽失蹤,立刻毫不猶豫地出發去救後媽,哪怕察覺到前路充滿危險,他也完全沒有退縮和動搖。
之所以很多觀眾看到後麵主角喊後媽“媽媽”覺得突兀,是因為宮崎駿隱藏了主角這一係列的心理活動,試圖隻通過行為來表達他的內心變化。
這種做法無疑是冒風險的,如果觀眾沒因為母親留書這個情節被觸動到,留下強烈的印象,後麵主角喊後媽“媽媽”時,觀眾當然就無法理解。
我看到很多人說,電影和原著根本沒有關係,這說明確實有人沒注意到原著在劇情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這段劇情對於喜歡的人來說是點睛之筆。
但對於沒看懂的人來說就是敗筆了。
我不打算糾結宮崎駿劇情處理的好壞,作為一個創作者,劇情沒讓觀眾看懂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但我又自認為看懂了,所以恐怕無法給出客觀評價。
反正他自己也不在乎評價。
我僅僅想給大家解釋清楚,為什麼是這樣一個劇情邏輯。
其實拋開畫麵、音樂等方麵的優點,單純隻看電影中主角救後媽這個故事的完成度,我大概隻能打到3.5星(滿分5星)。
真正觸動我的,是以上這些劇情超越電影之外,映射到現實中的諸多隱喻,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
看到一些評論提到,電影裡有很多和過去作品相似的場景、十三塊積木代表宮崎駿的十三部作品、吉卜力粉絲狂喜,雲雲。
這些我統統不想講。
找彩蛋這種事情,對粉絲來說確實很快樂,但我又不是吉卜力粉絲。我來日本後隻想過去哆啦a夢博物館,完全沒打算去吉卜力博物館的。
我想和大家聊的,是這部電影更本質的一些東西,能讓所有人都感受到的東西。
那就是——
宮崎駿快要離開我們這個世界了。
接受采訪時,他曾說過,做好了電影還沒完成就去世的心理準備。
他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完成了這部電影。
在電影中,是主角的母親留下了《你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
若乾年後,主角讀到時,感受到了母親確實已經離去的事實,以及她想要傳遞的感情。
那麼,在現實裡,是誰留下了《你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部電影?
若乾年後,當再有觀眾們觀看電影時,又會想起哪位故去之人,從而百感交集?
是宮崎駿本人。
我們再來看一遍電影的劇情大綱吧。
1主角在現實中遭遇不幸;
2主角進入奇幻世界冒險;
3主角結束冒險回到現實。
再看一遍,然後我們將這三句話替換成現實中的場景:
1你在現實中有各種各樣不快樂的事;
2你看了場電影和主角一起經曆冒險;
3你看完電影重新回到不完美的現實。
我們進入電影院欣賞作品的過程,不就和主角進入奇幻世界冒險如出一轍嗎?
幻想中的世界有童話、有美好、有恐怖、有危險,但無論如何,最後我們都要回到現實。
當主角回到現實時,封麵上那隻鳥問他:你為什麼還記得那個世界的事,其他人都會忘記的。
然後發現是主角帶出來一塊創世積木,鳥又說:沒事,上麵的力量不多了,你很快就會忘記的。
而在現實中,當你剛看完電影時,你會沉浸在電影的世界中,仿佛這是獨屬於你的冒險。
但久而久之,電影的劇情也終有一天會模糊,會淡忘。
當我理解到這一層時,便覺得什麼3.5星,什麼5星滿分,對於這部作品來說都已經沒有意義了。
歸根結底,宮崎駿並不在乎觀眾們能不能看懂。
他甚至不在乎觀眾會不會一直記住他。
或許會有人從電影中獲得信念和力量,或許會有人覺得很無聊,或許會有人看完就忘。
都無所謂。
宮崎駿隻是把這部作品和他所有的作品都留給了這個世界。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在他離去後無限遙遠的歲月裡,當又有觀眾找到他的作品並看完時,或許能在恍惚間,聽到一位老人笑著問道:
電影已經結束,該回到現實啦。
悄悄告訴我,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放心,我不會說給彆人聽的。
反正,你很快就會忘記這件事噠!
——————
(作品本身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但我想講的已經講完了,純屬個人理解,一家之言,有不同見解也很正常,感謝大家能看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