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打造世界頂級財閥》全本免費閱讀
1986年7月15日,安排好新加坡的事情後,張卿返回了香江。
興華地產的愉景灣第三期畔山徑落成,作為興華地產老板,張卿出席參加了售樓 儀式。
興華地產獲得愉景灣項目可謂是一波三折,為了謀得這塊地皮,張卿謀劃了將近5年之久。
“愉景灣”這個項目最早是由航運業商人王永祥提出並發展。
1966年,王永祥選址偏遠的愉景灣開設牛場,並從自己位於澳洲的畜牧場運回牛隻。
這個牧牛場被命名為大興牛房,規模十分龐大,設備也異常先進。
到了七十年代,見地產行業發展火熱,王永祥成立興業發展入局房地產行業;
決定將名下的大興牛場發展為大型高爾夫度假村項目。
興業發展在元朗一帶向原居民大量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借此向政府交換愉景灣度假屋的發展權。
1976年9月,行政局批準了興業發展的度假村項目;
興業發展向政府交出660萬方尺的新界土地權益,以換取愉景灣7000萬方尺的土地麵積。
根據換地條例,興業發展必須分十年繳付6150萬港元補地價,以及一份不少於6億港元的建築契約。
興業發展計劃興建四百三十萬方尺的度假村,以及一百五十萬方尺酒店。
王永祥還獲得了可以在度假村內開設賭場的批準。
愉景灣所有工程都由私人建設,包括水塘、道路、水電、公共建設。
這使得興業發展的資金壓力巨大。
作為香江有史以來最大的私人項目,興業發展也憑借著愉景灣項目變得知名度極高。
王永祥準備把愉景灣項目打包放進公司,上市集資。
但是最終因為紅蘇方麵的債務問題,導致愉景灣項目在77年落在了莫斯科羅納尼銀行。
內地和港英政府都不希望紅蘇的勢力延展到香江,於是便找到了查氏家族,後者以三千萬港元的價格獲得了愉景灣項目。
想要發展愉景灣這個半島,需要開山劈石;
而世代經營紡織業務的查氏家族是從零開始接觸地產行業,信心不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