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成功渡河(1 / 2)

《民國之桂係開局》全本免費閱讀

民國15年,也就是後來說的1926年,八月中旬已經是初秋,晝夜溫差大,陳德良早上醒來發現濃霧籠罩著整個汩羅河。

“這霧太大了,看不清目標,要等天亮一點再發動攻擊嗎?”黃子澄放下試圖觀察對岸的望遠鏡,對身邊的陳德良說道。

陳德良的視力要比一般人好,大霧也不妨礙他看到對岸形同虛設的防備,斬釘截鐵道:“不等,敵軍更看不清我們,就是要打一個意想不到。”

在第九軍陳德良的話就是天,黃子澄沒再多言,轉身就去安排部隊準備進攻。

吳軍早就知道北伐軍要登陸,提前清理乾淨河裡的船舶,想讓北伐軍無船可渡。

隻是初秋季節,汛期過後的河水不多,陳德良早就打探過了,最深的地方不過士兵胸間,所以打算徒涉過河。

天氣都站在第九軍這邊,濃厚的霧層使人根本看不見五米開外的岩石樹木,雖然給第九軍渡河士兵帶來些許麻煩,卻也提供了絕佳的掩護。

步兵團涉河前,陳德良令大炮備好,瞄準在濃霧中都遮掩不住的高大建築物,開炮。

拂曉的炮聲格外令人清醒,敵方董振國的軍營就在鐵橋附近,正是炮轟的目標之一。

不過因為霧氣太大,準確性大打折扣,隻能以數量取勝。

炮聲調動著敵軍的防備,他們看不清南岸的情況,隻能根據炮聲的,開槍反擊。

王健早就帶著兩個團到離鐵橋半裡遠的下遊,踏著冰涼的河水,快速涉河。

鐵橋附近的槍炮聲響地熱鬨,可實際殺傷等於沒有,不過敵軍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過來。

陳德良把炮兵團交給溫凜,原十旅能在湘省所向披靡,麾下的炮兵營功不可沒,而炮手出身的溫凜,也因作戰出色不斷升遷。擴編後炮兵團團長是由黃子澄兼任,可是每次作戰的指揮權,都是落在副團長溫凜身上。

溫凜接到的任務將動靜鬨得越大越好。要想聲音響亮,那沒良心炮就可以隆重登場。

響徹大河兩岸的炮鳴聲,讓董振國毫不懷疑鐵橋就是北伐軍的渡河方向。於是他派重兵把守橋頭,架好**,炮口的方向也對準鐵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