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
見趙都安答應的爽快,徐貞觀素白的臉龐上,靈動的眸中,也帶上了期許。
“陛下,既如此,臣這便告辭。”
趙都安一副摩拳擦掌,恨不得為女帝赴湯蹈火的姿態。
雙腳卻沒動彈。
徐貞觀瞥了他一眼,打趣道:
“沒聽到對朕那位姑姑的處置,你甘心離開?”
趙都安憨厚一笑:
“臣隻是不想陛下與大長公主傷了親情。”
可笑夏江侯已下了大牢,半隻腳踏上了秋斬刑場,雲陽公主卻半點未曾卷入泥潭。
徐貞觀沉默了下,說道:
“馬閻已審了夏江侯,針對你布置的局,乃是他一人所為,並非朕那位姑姑的手筆,不過歸根溯源,的確是她攛掇夏江侯與你為敵。”
女人一旦懂得合理利用自身優勢,殺人往往無需親自動刀。
趙都安想起轎輿內,短暫與他對視的淡漠的雙眸,心想這個女人不簡單。
徐貞觀忽而歎息道:
“其實長公主她……當初並不是這樣的……不提也罷。”
聽起來有故事啊……你倒是說呀,斷章什麼的最可惡了……趙都安好奇心爆炸。
但皇帝不說,身為臣子的再追問,就太不懂事了。
默默在心中合計,之後查一查雲陽的底細,趙都安正色道:
“陛下切莫為難,想來長公主經過此事,明白陛下心意,也不會再……”
所謂拿人手軟。
女帝剛賜下重寶,雲陽公主又偷雞不成蝕把米,趙都安大度表示,不再追究。
徐貞觀卻搖了搖頭,打斷他道:
“朕已有決斷,經此一事,讓她反省下也好。雲陽公主稍後會送入寂照庵,修身養性,也正好斷了她與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聯係。
屆時,她也沒法再尋你麻煩。”
“寂照庵?神龍寺旁那座?”趙都安愣了下。
他知道這個地方。
乃是建造在佛門總壇,神龍寺附近的一座不大的尼姑庵。
庵中儘是閉門清修的女尼。
按慣例,若皇帝駕崩,無法繼續留在皇宮裡的嬪妃,便會被送入寂照庵。
也有一些皇家女子,若做了錯事,便會被責令去庵中居住一陣。
短則數月,長則數年,乃至終生不許外出,與青燈古佛相伴。
女帝竟要把親姑姑丟去尼姑庵裡禁足……
嘶,這算不算“改造教育”?
唔,關鍵是斷了其與諸多姘頭的聯係。
恩,“強製戒色所”?
趙都安腦子裡轉著亂七八糟的念頭。
覺得這個處罰倒也合理,畢竟是親姑姑,總要留些情麵。
徐貞觀隔空一抓,掌心竟憑空出現一卷聖旨。
隨手丟給趙都安道:
“聖旨已擬好,便由你帶人去駙馬府傳旨吧。”
啊這……趙都安看了女帝一眼,隱隱明白了什麼。
沒有推拒,手捧聖旨應聲,轉身離開。
傳旨有極嚴格的流程,受旨者在家中,須提早沐浴焚香……
不過女帝登基後,簡化了流程。
趙都安手持蓋好了二十四方紅色大印的聖旨。
隻要帶一隊太監,便可登門。
外臣本無法承擔此任務,但他身為“皇家供奉”,且為“白馬監使者”。
禮製上,可行宣讀聖旨職責。
趙都安走向午門,隱隱有些期待。
“說起來,我還沒見過這位大長公主的真容,不知她看到我當麵騎臉,會是什麼表情?”
這場鬨劇,終於到了收官的時候。
“小婊砸,本官來了!”
他急匆匆帶人走出午門,並沒注意到,遠處另外一行人與他錯開。
……
另外一邊。
徐貞觀等自己的忠犬離開,又獨自在河畔吹了陣風。
待情緒恢複平穩,這才返回禦書房,準備處理政務。
剛坐下沒一會,便聽有女官稟告:
“陛下,董太師長孫求見,說奉太師之命,來呈送名單。”
徐貞觀美眸一亮:“喚進來。”
“是。”
俄頃,禦書房外,一個身穿華貴衣袍,約莫二十五六,容貌平凡,氣質中庸,神態略有些拘謹的青年行禮:
“學生董大,參見陛下!”
徐貞觀端坐桌案後,一派帝王威儀,恩了聲,淺笑道:
“無需多禮,太師命伱來傳話?”
當朝太師長孫,曾經在“小雅姑娘”開設的“青蓮小築”與趙都安有過一麵之緣,容貌普通,才氣平平的董書生略顯緊張地抬頭。
顯然並不適應這種場合。
先應了聲,才從袖中取出一張折子,一板一眼道:
“回陛下,爺爺命我將學士名單送來,請陛下過目。”
旁邊侍候的女官上前,將折子轉呈給女帝。
徐貞觀翻開閱讀,折上赫然是一個個名字。
也是女帝意圖組建的,隻忠誠於她的“新內閣”名單。
隻是相比於老皇帝時期,權傾朝野的“內閣”,這個新“新內閣”極為稚嫩。
名單上的名字,大半都是有才學的年輕一代讀書人,手握大權的寥寥無幾。
然而誰都知道,一旦新內閣成立,且女帝能將皇位坐穩。
那十幾年後,名單上這些人必將取代當今這些大臣,成為新貴。
“很好,太師還說什麼?”女帝合上名單問道。
董大緊張道:
“爺爺隻說交給陛下批示,哦,對了,還要學生與陛下帶句話。”
“什麼話?”
董大期期艾艾道:
“請陛下親賢臣,遠小人。
爺爺聽聞近日那趙都安頗受聖眷,便鬥膽勸諫陛下,那趙都安聲名極差,雖有些能力,但也隻是一酷吏罷了。
陛下可任用其辦事,卻切不可重用,更不可倚重,否則這等酷吏一旦結黨,於陛下而言,隱患極大。”
徐貞觀怔了下,有些意外道:
“太師也知道他?”
董大老實道:
“爺爺雖早不插手朝局,但門生還算多,翰林院和國子監裡,近日也都在聲討趙都安,爺爺便也有所耳聞,才……”
徐貞觀無奈一笑,倒不意外了。
董太師德高望重,讀了一輩子聖賢書,向來不喜德行有虧之人。
趙都安如今能力雖逐步為人所知,但除了極少數親近之人,外人對他的印象仍舊極差。
主要的黑點,都局限於他人品之惡劣。
一個“酷吏”的名頭,逐步擴散開。
董太師不了解真相,被流言誤導,擔心女帝倚重酷吏,故而才有此勸諫。
也是一片忠心。
徐貞觀笑了笑,想替趙都安解釋幾句,但也明白,三兩句話根本說不清。
捏著名單,又想起大理寺卿與新內閣的矛盾,以及趙都安剛接下的任務,心下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