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勘山(1 / 2)

《想與太子分手》全本免費閱讀

*

落葉簌簌,轉瞬即冬。

逢年節將至,上京卻並無往年的過年氣氛。

蓋因今年是閏年,按豫太祖訓,閏年的年節宮宴不可大辦,於是元日除夕宮人們靜悄悄的守了歲。各府也都低調的家裡聚了一聚。

待欽天監與五行觀均舉行過祭天及禱日的儀式之後,所有的社交活動,才恢複如常。

冬至,太子卻不在宮中,而是在一個月前就被派去了梅嶺行宮,為不久之後的萬梅祥瑞宴提前做一些準備。

梅嶺行宮位於京郊以西三十裡,被秀麗蜿蜒的千怡河所環抱。山嶺雖高卻起伏平緩,至前朝始便開始栽種梅花,曆經近百年,如今登記在冊的足有三萬株,是曰萬梅嶺。

冬至過後,行宮一眾屬官蒙太子召見,詢曆年萬梅嶺花期規律,及行宮打理等一眾瑣事。問完,得知今冬寒冷、碳火不足,太子又逐一查漏補缺,安排完一應缺乏,才和煦的吩咐他們退下。

這些官員最高不過五品,能見太子真顏俱興奮無比,難免儀態上有些緊張疏漏,幸而見太子賢良溫和,才逐漸應對自如。

回去的路上,還有小吏興奮之餘跟同行的嘀咕:“萬梅宴雖是太祖時期的規矩,可也不是年年舉辦,本朝三十多年,才辦過不到五次……況且既非大壽又非慶年的……”

“是啊,這些許小事兒,陛下怎麼讓太子親自來呢……太、太大材小用了把?”

一老吏故作萬事通,答:“梅者、添壽也,這是陛下聖明,天下太平,太子孝心重的緣故,再加上今年萬梅宴將有梁西王的祥瑞呈上,又如何特意安排不得?這是天下、太子、梁西王對陛下的孝心。”

“太子拋下京中諸多事務,在這冷清行宮親侍梅花,還一直待月末的開宴……”餘眾搖頭:“還是不合理,不合理。”

眾人稍稍議論過幾句,因是皇家事,不敢再多言,自散去不提。

這事兒吧,連不通朝政的行宮小吏都知道不合理,那確實——

挺不合理的。

這事兒的緣由,得追溯到十五日之前的早朝。

千裡之外的梁西王派王府長吏親赴上京,給永昌帝遞了一道請安折子,言下個月父皇壽辰,自己偶得祥瑞,欲進獻給帝王,又備若乾好禮,希望能提前進京親見天顏,以慰思親之苦。

永昌帝很高興,當場就允了。

但聖言剛落,禮部侍郎卻毫無眼力勁兒的立刻出列,一通有理有據的言辭狠狠的批駁了這道折子,言祖宗規矩不可亂雲雲。

眾臣工附和者眾。

永昌帝被駁了麵子,臉色鐵青,當即拂袖而去。

後又有,成公大儒親赴禦書房哭訴梁西王祥瑞一事不可開本朝先河,言前朝毀損於祥瑞迷信,乃禍國之兆。

永昌帝自然辨不過天下讀書人之首的成公大儒,隻得轉移話頭遷怒太子,說禮部侍郎等人皆為太子鷹馬,定是太子授意此舉,太子不念手足情誼,且還攔著兄弟儘孝。

永昌帝咆哮:“你兄弟的孝心,你好好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