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 周大玨連寒暄都沒...(1 / 2)

《高門寒婿的科舉路》全本免費閱讀

丁逢小而乾的身子罩在寬大的太監袍服中,他站在沈持對麵,晃眼一看,仿佛是洗過的衣裳晾在低矮的衣架上:“話兒都帶到了,咱家不敢多留,告辭了沈大人。”

沈持送他出去:“那在下便不留公公了,公公慢走。”

送到門口,丁逢說道:“沈大人留步吧。”沈持拱手目送他走。

誰知道就在這時候,他又忽然回過身來湊近沈持說道:“沈大人,聽說吏部選了光祿寺少卿周大玨前來接任黔州知府,很快就要發公文了。”

周大玨。

這人是祿縣人,是沈持的同鄉,在當年是出了名的神童。

“多謝公公告知。”沈持微微笑道。

這是告訴他快要離黔回京了嗎。

送走丁逢,沈持回到府衙將丁吉送的禮檢查一遍,滿滿一大箱子都是京城的一些土儀特產,精挑細選給足了心意,又不值什麼錢,讓收禮者不會落下詬病,人情世故做到極致,叫誰都挑不出一點兒毛病來。

“大人,”趙蟾桂問他:“這個咱們收下?”

沈持眸光微動:“挑揀一些送給韓大人,餘下的分給其他人。”

趙蟾桂拿出本子,一樣一樣記下來。

沈持則在寫信,五月份從祿縣出來的時候,孟度正在病中,他心中一直有些擔憂,因而頭一封信是寫給他那嫡室孟夫子的,他在心中說了銅仁縣朱砂礦的事情,又說了黔地的風土人情,拉拉雜雜寫了半天才擱筆。

緘封後,他挑了一根雲紋紫金砂發簪,打算一塊兒寄送。想了想又在信中添了一句“我與先生,夙期已久,廢話不多說啦。”,弄好後,他又給江載雪和裴惟寫回信,祝賀兩位摯友高中桂榜雲雲,每人附贈紫金砂文昌筆一支,三寸來長的大小,可把玩可當掛件,預祝二人在明年的春闈中早登科。

……

最後一封信,沈持是寫給王淵的,他斟酌著詞句,從工部觀政到暫代黔州知府,向先生請教官場的種種事宜,一直寫到當晚的二更天,裝入信封之前掃一遍,沒有什麼感情似的,字裡行間都很理性疏離,他在心裡笑了笑:他跟王淵這才像師生,而同孟夫子,似乎更像父子。

他手寫的這些信,與朱砂發簪、小物件兒等等,明日將一道交給驛站,送到各惦記的人手裡

去。

信發出去後,沈持在休沐日帶了一回紫金砂發簪,微服到街肆上去逛了一逛。

紫金砂發簪果然醒目,就那麼一會兒,不知多少人盯著他——和他的發簪看。

沈持麵皮薄,受不住這麼多人看他,用自嘲“彆在我身上發生看殺衛玠的悲劇”來掩飾他微微的靦腆,很快回府衙去了。

沒幾天。

“沈大人,”為他雕刻朱砂物件的王崧良忽然來了,見麵就驚慌地跪地求饒:“沈大人饒命。”

沈持:“……”這是出什麼岔子了。

“王大哥不要著急,”他說道:“什麼事起來說。”

王崧良跪著不敢起來:“沈大人,小人著實喜愛為大人雕刻的紫金砂簪,有一回酒後私自跟友人炫耀……不意小人昨日看到友人買了一根朱砂簪子,卻不知是誰偷偷在雕刻,小人不是有意的,求大人恕罪……”

沈持心道:當朝又沒什麼支持產權保護法,沒有哪條律例說了彆人不能模仿他的創意,這是怕什麼呢。

還有,這些商家這麼敏銳的嗎。他隻出去走了那麼一下下,他們就發現商機了。

世間商品,大都抵不過“彆致”二字,尤其是日用品,在新奇彆致上做功夫,沒有不勝出的。

但凡商人,都知道並深諳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因而很快推出了朱砂發簪。

“黔州府內,”他問:“購買朱砂這麼容易了嗎?”

王崧良說道:“回大人的話,聽說如今市麵上賣的是大萬山朱砂礦局的礦石,戶部少量向商行售賣的,不過……不如大人您那塊紫金砂好看。”

戶部不傻啊,在售賣銅仁朱砂礦石之前先賣大萬山礦的,好的再囤一囤,日後銅仁朱砂礦多了,大萬山的未必能賣上如今的價格了。

戶部那些老油條,比猴兒還精。

沈持隻是稍稍提醒了一下他們要預售銅仁縣朱砂礦,誰知道他們比他想的更雞賊。

“王大哥起來吧,”沈持說道:“沒事的,想怎麼雕刻就怎麼雕刻,本官不在意。”

他不要什麼著作保護權。

王崧良更害怕了,生怕大老爺不明著發作,暗地裡要他的命,一個勁兒叩頭:“沈大人饒命。”

沈持:“王大哥,本官不騙你,真

的沒事,快起來吧。”說完,他讓趙蟾桂又拿了一些賞錢來給他:“日後本官若想要雕刻什麼物件,還要找王大哥你呢。”

王崧良這才起來:“小人一定竭力而為。”

沈持安撫他幾句,讓人把他送出門去。

而後他對趙蟾桂說道:“趙大哥,你去外頭轉轉,碰到朱砂物件買回來一二,我要看看。”

趙蟾桂應聲“是”出去了。

他前腳走,後腳黔州府通判韓越來見沈持:“沈大人,銅仁縣縣令唐注報了一份農戶改商戶的名錄過來,大人請過目。”

沈持:“一共有多少戶?”

“一共是三十七戶,”韓越誠實地說道:“比下官想的多多了。”

上個月銅仁縣縣令唐注來柬請示這件事的時候,他還在心裡頭笑話唐注是個酒鬼瘋子呢,覺得銅仁縣百姓沒有人回農轉商,乾這樣的傻事,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戶數願意。

而且自從看到了沈持叫人雕刻的紫金砂物件後,他猝然覺得,沒準銅仁縣的商戶日後會發達呢。

當朝男女都愛美,豔紅的朱砂發簪用來挽發,實在是看著太喜慶好兆頭了,要是價格公允,誰還願意用木簪,都追一時新鮮要買一根朱砂簪子來挽發的。

烏發紅簪,映著粉麵桃腮……就算尋常人家買不起,青樓女子肯定會頭一撥買的,帶頭上自是比彆人醒目嘛。

她們最是喜歡新式樣的飾品。

他深深佩服沈持。

沈持:“是不少了。”

“那下官就給唐大人批示了,”通判是管一府戶籍的,韓越說道:“同意這件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