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章 複雜的穿雲模型(1 / 2)

帖子發出去,宋河直接關掉了界麵,網友會評論什麼他大概知道,沒營養的評論就沒必要看了,乾活兒要緊。

相曉桐發來一個屏幕共享申請,宋河詫異挑眉,“你乾啥?”

“抄你作業,要個你的屏幕放小窗方便點。”相曉桐嬉笑道,“我看你建了好多奇奇怪怪的模型,取取經。”

“怎麼能抄作業呢?”宋河驚奇,“要不要臉?”

相曉桐臉紅,伸手拍打他肩膀,“又沒你水平高,我就是給你打下手的,你還指望我另立山頭嗎?”

“沒出息!”宋河搖搖頭,還是同意了屏幕共享,馬上他的屏幕就從相曉桐屏幕的右上角出現,像個遊戲裡的小地圖。

夫妻倆安靜工作起來,宋河不停嘗試各種新思路,相曉桐則默默跟在後麵理解,連續幾小時不用說一句話,有默契的搭檔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兩顆大腦高度融合在一起,同時又各有自己的思路發散。

【檢測到數學進步,由大宗師55級升至大宗師56級!】

夜間相曉桐頂不住熬夜,去睡了幾小時,宋河一如既往隻用一小時打盹回血回藍,鬥誌昂揚通宵工作。

好在宋河開疆拓土的過程要反複試錯,會浪費不少時間,而在後麵照著答案追趕要輕鬆得多,因此早上起來後,相曉桐倍速看屏幕錄製,像看網課一樣迅速跟上思路。

第二天上午,宋河繼續開拓思路,但明顯感覺“設計五子棋”的紅利沒了,升級變得極為緩慢,整整一個上午未升一級,新思路也漸漸消磨殆儘。

宋郎才儘!

“差不多了。”他終於道,“備戰的彈藥庫就準備這些,下午踏踏實實做模型設計!”

“我做了個雛形。”相曉桐說,點擊鼠標發送過去,“從你的基礎上改的。”

宋河打開看她的模型,滿臉意外,“這叫雛形?!這麼大的雛形?你啥時候弄出來的?”

“就剛剛啊。”相曉桐有點小得意,“我叫餐,你先看著。”

宋河耐心翻看模型,不得不說一個被窩睡不出兩種人,老婆這腦子也是聰明絕頂,他這一天半自創的新建模方式幾乎全出現了,而且都用的恰到好處。

她首先仿照衛星的軌道,給不同高度的穿雲太空站做了分類建模,畢竟穿雲太空站的運行模式本身也和衛星極度相似。

低軌道穿雲,高度160到1500公裡,可以攻擊400公裡高度的空間站以及大量遙感衛星,尤其很多軍事用途的高分辨衛星都在這片區域,必須重點部署打擊力量。

針對低軌道穿雲,相曉桐的模型考慮了一大堆因素。

高度過低時,穿雲會受大氣影響損耗壽命,導致故障率高發,暫時套用相關衛星的故障率估算,還得等大量投放穿雲後根據實際效果調整數值。

同時,這一高度太空垃圾相當密集,太空站太空城都要配備發動機避讓高速垃圾,因此附近的大型穿雲也必須額外加配發動機。

如果加配霍爾電推發動機,要額外計算電推發動機的耗電量,如果配備傳統的化學推進劑,則要計算推進劑補給和發射成本,考慮是否進行太空加油。

接下來是中軌道穿雲,在近地軌道和靜止軌道之間,五千到兩萬公裡高度。

這一高度也有重要目標,GpS!

定位導航功能的衛星都徘徊在這一高度,戰時無疑也是第一批次的打擊對象,蕩平定位導航衛星意味著眾多遠程製導武器無法使用。

同時這一高度還遊蕩著眾多高通量衛星,通俗來說就是傳統通信衛星的大爹,如果隻顧著打傳統通信衛星,打一大串也不如乾掉一顆高通量衛星的效果好!

由於空間的極度遼闊,這一區域的穿雲更難捕捉到目標,變軌消耗的推進劑或電力也更高,十分考驗機動性,成本隨之激增!

相曉桐列出了三種中軌道穿雲的運行模式,但都隻是開了個頭,還沒補充細節。

第一種運行模式,跟蹤式,戰前直接鎖定敵方的關鍵衛星,將距離拉近後勻速跟蹤,開戰後可第一時間將目標擊毀,是最經濟省錢高效的模式,缺點是需要長時間提前準備。

第二種運行模式,一箭三雕式,找多顆敵方衛星軌跡的共同區域,將一顆穿雲放在射程區域內,可以隨著一圈圈的運行遇到大量不同的目標。

更加經濟省錢,但一分錢一分貨,就像哈雷彗星和地球的相遇一樣,有些目標會很長時間才能相遇一次,且飛快掠過射程,對反應能力和打擊能力都是嚴峻考驗。

而且極有可能錯失關鍵攻擊窗口,比如某顆衛星引導洲際導彈時,恰好不在穿雲的射程內,等再進入射程,洲際導彈早飛到目的地了!

第三種運行模式,變軌式,顧名思義就是製造機動能力更強的穿雲,可以靈活地快速變軌,主動追打目標。

涉及變軌的模型總是最難做的,但又不得不做,主要軍事強國都有應對戰時衛星被毀的預案,會在第一時間搶發大量備用衛星,搶發的衛星未必在前兩種運行模式的穿雲射程內,隻能靠變軌的穿雲去追擊。

宋河讀到這裡,馬上多敲了幾個序號。

“什麼意思?”相曉桐問。

“這仨運行模式還太少,我能想到的運行模式還有很多種。”宋河道,“比如這三種模式可以互相轉換,穿雲可以把耗儘燃料的發動機拋棄掉,從變軌轉為固定軌道,也可以臨時依靠附近穿雲輸送的電能進行動力補充,升級為機動性更強的模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