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0章 複雜的穿雲模型(2 / 2)

“我想過穿雲們在太空中互相充電的模式,後麵寫了一個簡單的框架。”相曉桐道。

宋河快速往後翻,很快找到她說的充電框架,讀了讀便笑出來。

“有點簡陋啊老婆,你這框架隻考慮到某個穿雲沒有能量了,無法對敵打擊,可以從附近穿雲那裡抽調能量,但你隻考慮打擊能量,沒考慮機動能量。”

相曉桐點頭,衝他比了個大拇指,“你好勇,這麼多變數的話,建模會難的要命。”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馬虎不得啊!”宋河繼續往下看。

接下來到了地球靜止軌道,公裡高度,非常非常遙遠,空間站的四百公裡高度還比不上它的零頭。

目前的穿雲射程,還無法從這麼遠的距離對近地軌道發動有效打擊,隻能摸到中軌道的最高高度,打擊力度也會衰減到極小,堪比刮痧。

但靜止軌道上也有一些有價值的目標,譬如一些提供電視信號的衛星,觀測雲層流動的氣象衛星,前者可引發恐慌,後者則遮蔽敵人對戰場氣象的預測。

相曉桐把這一軌道的穿雲標了四個字,“備用指揮”。

“你這備用指揮的意思是,一旦低軌中軌衛星的指揮係統報廢了,可以由靜止軌道上的穿雲負責指揮,給這裡的穿雲搭載智能的指揮係統?”宋河問。

“對!”相曉桐點頭,“這高度的優點是極度安全,很難打到,缺點則是距離太遠信號延遲大,還有路線較固定,所以也就放三到四顆用於備用指揮,三四顆足以覆蓋全球了。”

宋河點點頭,繼續往下看。

她甚至還列了月球上空的穿雲軌道,倒也合理,畢竟月球的戰爭風險甚至可能比地球還高,各國也在陸續往月球發衛星,有衛星的地方必然該有殺衛星的穿雲。

穿雲的軌道高度分類結束了,接下來便是電力模型。

電力模型同樣麻煩得一塌糊塗,穿雲和穿雲之間的電力傳輸,會隨著距離變化而變化,同時每個穿雲的故障率、電池使用壽命帶來的容量衰減、圍繞天體公轉時被遮擋的陽光,甚至太陽本身的日珥日冕黑子耀斑,都會導致電力數據的誤差。

一點點誤差看似不要緊,但龐大的穿雲網絡會疊加成千上萬個誤差,必須設置一套減緩誤差的係統,而不是累積誤差的係統,否則小誤差會不斷累積導致全盤崩潰。

電力模型之後還有信號模型,複雜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是讓穿雲按照固定模式行動,還是接受信號指揮變軌?

指揮信號該設在哪裡?不同距離穿雲的信號延遲有多少?

個彆關鍵穿雲被打掉之後,信號通路是否會斷裂?一條通路被斷裂,該怎麼調用附近的穿雲補救?

一切必須有嚴謹的數學模型,要知道穿雲和衛星在軌道上的速度高達每秒數公裡,戰場更是瞬息萬變,哪怕半秒的誤差都後果嚴重!

“飯都涼了!”相曉桐忽然用手捏著他耳朵喊。

宋河猛地從思緒中拔出來,低頭看看滿桌餐盒發懵,“啊?什麼時候來的飯?咋不叫我?”

“早來半天了!跟你說話你一點反應沒有,像聾子一樣。”相曉桐無語地笑,“吃飯吃飯,吃飽再忙。”

宋河拿起筷子開吃,邊吃邊滔滔不絕:

“大框架你列的很好,但距離成品還太遠,主要有這麼幾個模型還得疊加上去。”

“第一個是個體損傷模型,如果敵人有手段攻擊穿雲,穿雲的不同受損狀況會導致不同的性能變化,要考慮進去,但暫時還缺少相關數據。”

“第二個是擴容縮編模型,戰時肯定會有大量備用的穿雲發射升空,同時敵人也會不斷擊毀已有的穿雲,怎麼讓數量急劇增減的穿雲儘快形成穩定的作戰網絡,非常重要!”

“第三個是成本模型,不同硬件突破之後,單個穿雲成本和性能的變化,以及建設的不同階段,整個穿雲群體的成本性能變化。任何時候成本都非常重要,打仗也是在打錢。”

“第四個是移動地麵站模型,它比太空移動的穿雲可能會更複雜,戰時通過地麵站給穿雲大幅供能的話,地麵站安全起見肯定不能固定在一個地方,技術成熟的話必然發展出移動地麵站,就像移動導彈車一樣來回跑,跑到哪裡一刹車就能開工。”

“第五個是敵我識彆模型,有過黑客黑進衛星的先例,可能也會有黑客黑進穿雲,如果滿天飛的穿雲對身邊同類沒有一點戒備,很容易被大規模屠殺,所以這道保險必須得有,發現友軍炮火後該怎麼處理。”

宋河滔滔不絕,一口氣列舉了十多個待補充的模型。

相曉桐聽的頭都大了,難受地用手插進頭發裡,幽怨地望著他。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回頭再慢慢補充。”宋河終於說完,嘴都說累了。

“咱們現在最麻煩的事情是,不確定的數據太多。”相曉桐道,“尤其不知道硬件進展如何,新設計的穿雲性能如何,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數據變了,所有東西都要跟著變。”

“沒錯,這是個大難點,但同時也是顯示咱們數學家價值的時刻。”宋河道,“郭教授的文件裡,對不同硬件的升級已經有展望,咱們就按照展望,算一個合理值出來,告訴他們增加什麼硬件的性能回報最高,指導他們加大相關方向的投入,而不是浪費時間在一些沒效果的硬件上。”

“咱們真能搞得定嗎?”相曉桐可憐巴巴,“感覺要累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