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不是當年(2 / 2)

正是這位老先生對父皇所言一語中的,之後大唐果然覆滅了頡利。

而這也正是這位老先生幾次出使,甚至陪在頡利身邊數年,才尋得時機。

也在當年,他老人家與父皇說了這些話,令朝中明白突厥看似強大的外表下,實則虛弱。

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唐軍出征大勝而歸。

若說謀算萬全之計,決勝千裡之外大多都有些不切實際。

但總有人為決勝千裡之外,身先士卒,在為此奔波,為勝利尋得先機。

鄭元璹當年跟隨楊廣出征高句麗,他深知在遼水作戰的條件。

“陛下,此番東征還望三思。”

鄭元璹說出了第一句話,也是為了勸諫。

大帳中的眾將領沉默。

李世民感慨道:“鄭老先生,高句麗幾次犯中原疆域,若不出兵征討,世人如何看待朕?”

鄭元璹抿著嘴,垂下了眼神,作揖行禮,不再多言。

安靜了片刻,蘇定方站在大營外,朗聲道:“陛下,全軍整訓完畢,還請陛下巡視。”

“好。”

李世民重重應了一聲,起身領著眾將走出營帳。

在大營的東麵,聚集著大軍,李承乾跟在眾將領一側,而鄭元璹老先生一直跟在父皇的身後。

看樣子似乎還在與父皇交談,話語聲很低,也不知說了什麼。

鼓聲從遠處傳來,戰馬嘶鳴聲不斷,在大營的前方,李承乾見到了由兩萬餘人排列整齊的一個個隊伍。

與父皇一起站在點將台上,目光望去,是一大片嗚嗚泱泱的唐軍,旌旗飄揚,獵獵作響。

“令旗!”蘇定方大喝道。

王玄度將令旗遞上。

蘇定方揮舞令旗,鼓聲再一次擂動,大軍開始移動。

當台下的大軍再一次站定,蘇定方朗聲念著出征將領的名字,李承乾見父皇起身往點將台走去,便快步跟上。

其實皇帝巡視大軍,有很多種方式。

而現在的這位皇帝則是選擇走下點將台,近距離去看將士們的麵貌。

李承乾跟在父皇身側,走入一列列的隊伍中,軍中將衛府改製成折衝府之後,二十歲以下的男子是不能入衛府的。

因此如今放眼看去,大多數都是年歲在三十到四十之間的將士,鮮有麵色清秀沒有胡子的。

李世民走到一個士卒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又走到另一個士卒前,李世民將他原本有些鬆垮的甲胄用力收緊。

皇帝與太子就這樣安靜地走在大軍中,軍中上到將軍,下到士卒都見到了當今陛下與當今的太子殿下。

此番出征是陛下的親征,而此番出征將士們的糧草與輜重,也皆依仗這位太子。

陛下是至高無上的。

對於軍中的絕大多數士卒來說,這位太子是神秘的,雖說東宮太子的傳聞很多,想到不論是西征,還是北征,皆是這位太子主持將士們的糧草供給,並且絕不讓前軍餓肚子,更不會拖欠錢餉。

太子門下的京兆府向來是照拂孤苦的老府兵,下令各縣贍養老府兵,因此眾將士對這位太子是多有敬意的。

也是因在場的眾多士卒的父輩,亦大多數都是老府兵。

李承乾跟著父皇走到了大軍的後方,在不遠處有群情激動的民壯大聲呼喊著:“陛下!陛下!”

他們的喊聲很大,李世民側目看去,推開一旁的士卒阻攔,大步上前道:“諸位此來是何事。”

有個中年民壯大聲道:“還請陛下允許我等,跟隨陛下東征高句麗!”

又有民壯上前道:“陛下,我等不求懸官動賞,唯願效死遼東!”

“對,唯願效死遼東!”

聽著眾人的話語,李世民心潮澎湃,雙手握拳看著自發要東征的鄉民越來越多,四方的民壯正在朝著這裡聚集,眼看攔在外圍的士卒都要攔不住。

“諸位,何故如此?”

聽到皇帝的問話,有人紅著眼道:“陛下!家父戰死遼東,我等隻求收回其屍骨,為父報仇。”

還有人站出來道:“陛下,我等隨軍出征不求

錢餉,不求軍功,隻求為陛下,為社稷征戰。”

“陛下!家父戰死遼東,家母鬱鬱而終,身為兒子不報此仇,如何立足天地間!”

“不需陛下為我等籌備糧草,不需陛下為我等籌備軍械,我等手持木棍,亦敢衝鋒陷陣。”

他們的話語很樸素,或許還有口齒不清,或者帶著厚重的鄉音,可眾人說的都是同樣的話語。

李世民看著眾人,一時間竟言語哽咽。

李承乾站在一旁,隻是看著父皇的背過身,與蘇定方吩咐了幾句就離開了。

蘇定方命人記錄下前來報名參戰的各地民壯,依舊是軍士待之,與軍中士卒一樣的待遇。

接連幾天,李承乾坐在洛陽行宮的乾元殿內看著一份份的名冊,來主動報名參戰的人越來越多。

岑文本道:“因太子殿下號召各地鄉民遷入洛陽,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從各地來的,據馬周曆年所報,洛陽人口已達百萬之餘,其中多數來自山東與河北。”

如此一來,父皇的兵馬從原本的三萬人,在這些天收納下,達到了近六萬人。

李承乾看著眼前的名冊已是厚厚一疊,吩咐道:“能運多少就拿出多少,告知關中將糧草先一步運送去河北各州府。”

洛陽下起了一場春雨,李世民與李績站在轅門外,看到還有人想要參與東征,又見到還有孩子在田地間奔走。

這位皇帝拿過記錄兵員名冊的紙張,請願者還有數千人上萬人。

李世民沉聲道:“兵員足夠了,餘下還想東征的,朕不許。”

記錄兵員的參軍忙道:“喏!”

鄭元璹這些天心情低落,他坐在轅門下竟哭了起來。

看著這位老人家落淚,李世民安慰道:“不必如此。”

鄭元璹近乎每天都會來問詢,每天都會來看主動要參與東征的民壯,這位老人家抬頭看著漫天的雨水,緩緩道:“當年,楊廣要東征,多少年輕人寧可自斷手足,也不要接受征召。”

這位老人家哽咽著又道:“陛下不是楊廣,大唐也不是前隋,是老臣迂腐……”

注:史料《資治通鑒》記載:太宗皇帝東征,各地投軍勇士及所獻攻城器械之人,多到無法計數。

後誌願者眾多,太宗皇帝念及民生,不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