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裡,李世民來到父皇所住的宅院內。????年邁的李淵吃著湯飯,看著兒子道:“群臣讓你去泰山封禪,你怎麼不去呀?”
“兒臣……”
李淵擱下一口的飯碗,拉著兒子的手道:“你看看你,再過幾年就快與朕一樣老了。”
李世民擦去眼角的淚水,又有些惱道:“也不知承乾是如何教養孩子的,於菟竟然讓朕退位,還說朕不退位,就是昏君。”
李淵輕笑道:“你現在還能處置國事嗎?”
“自然可以。”
“當真?”
李世民有些心虛地移開眼神,麵對父親,沉聲道:“隻是心力不如當年了。”
李淵又道:“二郎啊。”
“兒臣在。”
李淵渾濁的雙眼遠方,低聲道:“去泰山吧。”
坐在一旁的高士廉也道:“老人家總想著有個值得驕傲的兒子,你若不去泰山,往後承乾若再有功績,又或後幾代的皇帝,如何敢封禪呐。”
李淵笑著點頭。
李世民向父皇與舅父再一次下拜行禮。
李淵笑著道:“孩子啊,這麼多年過去了,朕很驕傲,很驕傲有你這樣的兒子。”
李世民紅著眼忍著淚,“謝父親,孩兒……”
父子倆沒說玄武門,但心中彼此都明白。
高士廉沉默不言,其實他知道李淵早已放下了心結,這世上有哪個父親能夠自認是個好父親。
現在也唯有陛下沒有放下而已,而且二十年了,一直沒有放下。
如今,看著正在李淵麵前哭泣的李世民,東征大勝之後,留在心中二十年的心結,也該放下了。
畢竟都二十年了。
李承乾知道父皇去見了爺爺與舅爺,但並不知道父皇都說了什麼。
今天的早朝上,群臣再一次上奏,請陛下泰山封禪。
這一次,皇帝沒有再拒絕了。
多少年了,很久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這是祭天儀式,是皇帝向上天稟報功績。
因此曆朝曆代能夠前往泰山封禪的皇帝也是極少數的。
既然皇帝沒有拒絕,朝臣開始商議了這一次封禪儀式的流程,大抵上他們要參照漢朝劉秀的封禪流程。
雖說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拒絕。
站在大殿內,李承乾就怕父皇來一句,朕不封禪了。
心裡想著,父皇還真的開口了。
李世民道:“此去泰山,朕與太子一同前往,一同登泰山。”
李承乾忙行禮道:“兒臣領命。”
“眾卿與朕同去。”
“臣等領命。”
褚遂良站出朝班開始講述這一次封禪的事宜,封禪之日從來年的三月一直說到了來年的九月。
退朝之後,群臣要商討前往泰山封禪的時日,大概短時間內不會有個結果。
李承乾揣著手走出大殿。
李泰道:“恭賀皇兄能夠與父皇共同登泰山。”
“恪以為父皇要與皇兄共同封禪。”
李承乾困惑道:“封禪是大事,不能壞了規矩,豈能兒戲,恪弟說笑了。”
李泰笑道:“青雀今晚要大醉一場。”
關中進入了深秋時節,皇帝封禪的時日定在了來年的九月,也就是貞觀二十年的九月。
小於菟道:“爺爺,封禪是什麼?”
李世
民抱著孫子解釋道:“封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於菟罵爺爺是昏君,但爺孫倆很快就和好了,又恢複了以往的樣子。
李世民拚湊著拚圖,一邊道:“你要不要也去泰山?”
小於菟努著嘴道:“孫兒要跟著四賢學習。”
“那把四賢也一起帶走。”
“好呀。”小於菟當即沒了煩惱,他從爺爺的懷中歡呼雀躍地下來,道:“奶奶,爺爺要帶孫兒去泰山了。”
長孫皇後笑著道:“你爺爺去封禪,你去做什麼?”
“孫兒也要封禪!”
長孫皇後蹙眉看著他道:“你一個小孩子封禪做什麼?”
小於菟抬頭道:“那孫兒長大了就去封禪。”
李世民笑著道:“好呀,朕的孫兒好誌向,大唐的皇帝都要有足以封禪的功績。”
長孫皇後還是心疼孫子的,“你爺爺這般大的功績才去封禪,那你要有多大的功績才能封禪?”
小於菟又安靜了,他正在分析,思考著前後的因果。
但很快,他的思考就結束了,一盆剛出爐的烤包子中斷了他的思考,現在他除了吃,再無他想。
有人覺得洛陽的皇宮還是不夠大,徐孝德送來了皇宮的下一步改建方案,尤其是對皇城的改建。
工部已學會了慎弟的畫圖方式,工匠們用點劃線以及各個位置的立體圖描繪著未來洛陽皇宮的樣子。
李承乾翻看著一張張地圖紙,若圖紙上的皇宮建成,將會是東西寬兩千尺,南北縱深三千尺的巨大皇宮。
殿宇與亭台水榭眾多,這幾乎是比楊廣時期,更加奢華的宮殿。
但可想而知耗費的人力與物力又該有多少。
李承乾將這疊圖紙放在一旁,正考慮著,又聽到父皇在抱怨現在的紙張太便宜。
“你爺爺哪裡是在抱怨紙張便宜,實在抱怨群臣上奏的國事太多了。”李承乾對一旁的女兒說道。
小靈鵲雙手捧著一隻烤包子,看著爺爺惱怒地模樣正覺得高興。
她又拿起一隻遞上,道:“爹。”
李承乾接過烤包子,與女兒坐在一起安靜地吃著。
秋風吹過這一片皇宮,讓一旁的紙張嘩嘩作響。
還有已熟透的柿子放在桌上,看著天邊飄來的雲彩,忽又覺得天氣更涼了一些,距離冬天也更近了。
北麵的奏報送來,草原上已飄起了大雪,草原上的牧民紛紛遷入河套躲避嚴寒。
在吐蕃的鬆讚乾布命人送來了許多金銀,還有他的國書。
鬆讚乾布賀天可汗東征大勝。
李承乾看到鬆讚乾布的信,驚疑道:“哦,他還活著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