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皇帝的班底(2 / 2)

寧兒道:“今天的陛下看起來,心情很好。”?李承乾將湯碗放下,“今天辦成了一件大事。”

寧兒心中清楚,陛下在集權與強權一道上,越發夯實。

陛下想做的事,能夠更順暢地下達。

其實也無關權力,隻因現在的陛下是個十分有手腕的人。

楊內侍一手拄著拐杖,讓宮女領著一疊奏章而來,“陛下,這是朝臣的勸諫奏章。”

李承乾擱下碗筷道:“放在邊上吧。”

“喏。”楊內侍又道:“還有不少,老奴再讓人送來。”

飯後的閒暇時光,李承乾翻看著這些勸諫的奏章,她們來來回回帶來了上百份。

李承乾帶著賞識的目光,看著朝臣們勸諫話語。

宮裡宮外的人都知道,陛下看到這些勸諫奏章時的心情總是很好,陛下十分愛看這些。

資產賦稅是一項巨大的變革,哪怕這個變革帶不來太大的好處。

在勸諫的奏章中,就如孔誌約所言,他說往後恐怕沒人再為社稷效命,將士們出征在外,就是為了得到軍功,得到田畝,養活家人,打一仗就可以讓後世子孫無憂。

利益驅使人去拚搏,這話固然沒錯,孔誌約的概念錯了,這種錯誤在於他那陳舊的功利觀,土地兼並至上的陳舊觀念依舊沒有改觀。

改變人們的價值觀是一件很漫長的事。

土地兼並隻會養出一代代不事勞作的人,之後就會出現一個個被安逸環境養蠢的腦袋,再難出現敢於求變,圖強的人了。

李承乾寫下批注,對身邊的內侍道:“交給許敬宗看,再讓他交還給孔誌約。”

“喏。”

內侍得到奏章快步離開。

一道政令下達,引來了上百份請皇帝收回成命的奏章。

李承乾仔細地看著每一份勸諫奏章,要做一個明君少不了被人勸諫,一個不接受勸諫的皇帝,難成明君。

哪怕你隻是看看呢?

至於這一次充滿爭議的賦稅變革,哪怕現在的政令被以後的人詬病,那又如何?

隻要有了一次反兼並的風潮,人們知道了反兼並帶來的好處,後繼者明白有這麼一個方向。

至於事情怎麼做,以後的事又會成為什麼樣,李承乾不在乎。

如今這些……足矣。

“陛下,許尚書說他著了風寒。”

李承乾翻看著奏章,語氣輕慢且帶著一絲不容拒絕的威嚴,言道:“告訴許敬宗,他要是擺不平這些人,不如早點告老,告老之後,朕依舊給他俸祿,讓他無後顧之憂。”…。。

“喏。”

許敬宗的風寒其實並不嚴重,再聽到內侍傳來的言語,他終於明白陛下為何要將自己放在這個位置上,陛下是要讓自己掃清障礙,讓政令能夠通達。

因病在家中休養了兩天之後,許敬宗鬥誌滿滿地踹開了孔誌約的家門。

之後,坊間就有了傳聞,聽聞因田賦之策兩人有了爭吵。

許敬宗還是那個許敬宗,那個從關中各縣一路打到京兆府的酷吏。

他許敬宗從來不是一個怕事的人,病是真病了,但病情有好轉,他就找上了門。

雙方爭執不休,許敬宗才不在乎他孔家的門風如何,將孔誌約揍了一頓。

以至於孔誌約三天不能下地,一直在家中養傷。

那天是黃昏時分,附近的坊民記憶猶新,那是孔誌約的慘叫聲,驚起了一片鳥雀。

他許敬宗好久沒有活動筋骨了,帶著人接連闖了好幾家,將那些勸諫陛下的人都說服了。

傳聞是說服的,不是打服的。

皇帝罰了許敬宗一年的俸祿,又讓太醫署的人去給打傷的朝臣治傷,此事就此揭過了。

皇帝還是當年的那個皇帝,他許敬宗也還是那個許敬宗。

吏部侍郎杜正倫對上官儀道:“乾慶一朝,頗有貞觀之風。”

上官儀道:“許敬宗行事蠻橫,得勢就猖狂,你還很滿意嗎?”

杜正倫道:“陛下說過有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陛下讓許敬宗升遷,難道就是讓許敬宗吃更多的祿米嗎?”

上官儀喝著茶水,看著熱鬨的朱雀大街不言。

杜正倫強調道:“陛下讓許敬宗任左仆射,是讓他解決問題的,不然呢?”

上官儀欲言又止,卻聽對話的話語依舊。

“這個問題可能是某個人,某些人,某些事,能解決就不算辜負了陛下的任命。”

英公是負責點頭的,於誌寧是負責管賬的,馬周是負責上奏的,他許敬宗是負責解決“問題”的,而褚遂良是負責乾活的。

一朝五個宰輔,各司其職,頗有盛世之象。

上官儀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除了左右仆射,陛下應該還可以多設幾個人,以免人手緊張。

龍首原,安寧村,偶爾傳來幾聲鴨子的叫喚。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他許敬宗的才能不如於誌寧,馬周,褚遂良那樣出眾,但他擅長的本事,是兒臣所需的。”

聽到兒子的話語,李世民道:“若鄭公在世,他老人家會……”

李承乾道:“他老人定會欣慰的。”

“何以見得?”

李承乾解釋道:“因這種事鄭公早就想做了,他老人家若在世動手的就不是許敬宗了,而是鄭公他自己。”

言罷,李承乾從袖子拿出一張紙遞上,“於菟的家書。”

見父皇還在看著,李承乾又道:“父皇若還有囑咐,可以書信一封,兒臣讓人一起交給他。”

“朕就不寫了,你寫好送去吧。”

“兒臣會與他說父皇與母後的近況。”

這一次來看望父皇,還帶來了不少的綢緞與生活用具,以及一些江南的米糕。

長達半月的爭論,當朝堂少了一部分人早朝之後,反對賦稅的聲音就少了。

乾慶十年,立冬時節,新的賦稅政令開始下達各地。

新政,新政……年輕的學子們,再一次聚集在崇文館內,他們齊聲高呼著,他們願意追隨皇帝,成為堅定的追隨者。

(本章完)

張九文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